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盛华专利>正文

一种煮烤发热盘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4023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煮烤发热盘组件,包括开口朝上的耐热盘、发热管、以及能量石,能量石和发热管均收容于耐热盘内且发热管的两端从耐热盘的底板上伸出,发热管的两端与耐热盘的连接处设置有防水密封圈,发热管发热时使能量石散发微量元素。具有煮、烤两个功能,可根据用户的需求采用煮或烤的方式烹饪食物,煮、烤食物的过程中,能量石向食物散发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数十种微量元素和负离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煮烤发热盘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烹饪器具
,特别是一种煮烤发热盘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的烹饪器具中,大多是通过发热装置来烹饪食品的,而现有的发热装置功能单一,通用性差,更是难以实现智能控制,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煮烤发热盘组件,它具有煮、烤两个功能,可根据用户的需求采用煮或烤的方式烹饪食物,使用方便。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煮烤发热盘组件,包括开口朝上的耐热盘、发热管、以及能量石,所述的能量石和发热管均收容于所述耐热盘内且发热管的两端从耐热盘的底板上伸出,所述发热管的两端与耐热盘的连接处设置有防水密封圈,所述的发热管发热时使能量石散发微量元素。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的发热管包括石英玻璃管、碳纤维发热丝、二个端座和设置于石英玻璃管之内的惰性气体。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的发热管呈螺旋形或蛇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耐热盘的上缘向外翻折形成一翻边,所述的翻边形成开口朝下的内凹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中,还包括盖合于所述耐热盘的开口处的上盖,所述上盖设置有能够导出液态和气态介质的导热孔。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中,耐热盘和上盖采用不锈钢或铝合金材料。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的能量石为天然能量石或合成能量石,所述的合成能量石由锗石粉、麦饭石粉、陶土粉、瓷土粉、远红外线粉末、负离子粉末和水混合后高温烧结而形成。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的耐热盘内设置有温度感应器,所述的温度感应器连接有发热管控制单元,所述的发热管控制单元连接有能够控制发热管的发热功率的发热管驱动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的发热管控制单元具有具有食物定制功能,所述的发热管控制单元连接有用于调节温度档位、选择煮烤模式以及一键启动的控制面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的发热管控制单元连接有用于在离线状态下输入语音控制指令的离线语音控制系统,所述离线语音控制系统包括与发热管控制单元连接的2.4G红外传输装置和离线语音输入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的发热管控制单元连接有发热管通信装置,所述的发热管通信装置连接有与其通信的云服务器系统,所述的云服务器系统连接有能够向其发送在线语音控制指令的云通信设备。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云通信设备包括用于输入在线语音控制指令的在线语音输入装置以及通信芯片,所述云服务器系统包括云服务器控制模块、与云服务器控制模块连接的云服务器通信装置和云服务器计算系统,所述的云服务器通信装置分别与发热管通信装置、通信芯片通信连接,所述的云服务器计算系统用于计算云通信设备发送的在线语音控制指令并识别为发热管控制单元对应的工作指令。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的云通信设备还包括与云通信设备通信芯片连接的短信子系统和视频子系统。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应用在厨师机等烹饪器具上使,耐热盘内注满水时,在发热管的加热作用,能够煮食品;耐热盘内不注水时,发热管加热耐热盘内的空气,高温空气从导热孔中排出,能够烤制食品。2、煮、烤食物的过程中,能量石向食物散发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数十种微量元素和负离子。3、耐热盘上缘的翻边形成开口朝下的内凹结构,本专利技术应用在厨师机等烹饪器具上时,通过该内凹结构与其它腔体胶水粘接或压紧密封。4、温度感应器、发热管控制单元、发热管驱动器构成闭环控制,能够将发热管的温度精确地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附图说明图1是发热管与耐热盘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控制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涉及“优选”、“次优选”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优选”、“次优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参照图1至图4,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煮烤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口朝上的耐热盘2、发热管1、以及能量石3,能量石3和发热管1均收容于耐热盘2内且发热管1的两端从耐热盘2的底板上伸出,发热管1的两端与耐热盘2的连接处设置有防水密封圈11,发热管1发热时使能量石3散发微量元素。优选地,发热管1包括石英玻璃管、碳纤维发热丝、二个端座和设置于石英玻璃管之内的惰性气体。发热管1呈螺旋形、蛇形等异形弯管状。进一步地,该煮烤发热盘组件还包括盖合于耐热盘2的开口处的上盖9,上盖9设置有能够导出液态和气态介质的导热孔91。耐热盘2和上盖9优选不锈钢、铝合金等材料。本专利技术一般应用在厨师机等烹饪器具上,耐热盘2内注满水时,在发热管1的加热作用,能够煮食品;耐热盘2内不注水时,发热管1加热耐热盘2内的空气,高温空气从导热孔91中排出,能够烤制食品。煮、烤食物的过程中,能量石3向食物散发数十种微量元素和负离子,食用这种食物后,对人体有以下益处:1、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系统;2、提高红细胞的携氧功能,降低血液黏度;3、增强和改善人的免疫力,能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4、抗衰老,消除疲劳。进一步地,耐热盘2的上缘向外翻折形成一翻边21,翻边21形成开口朝下的内凹结构,本专利技术应用在厨师机等烹饪器具上时,通过该内凹结构与其它腔体胶水粘接或压紧密封。安装方便,且有利于提升耐热盘2的容量。能量石3为天然能量石3或合成能量石3,优选合成能量石3,该合成能量石3由锗石粉、麦饭石粉、陶土粉、瓷土粉、远红外线粉末、负离子粉末和水混合后高温烧结而形成。进一步地,耐热盘2内设置有温度感应器41,温度感应器41连接有发热管控制单元51,发热管控制单元51连接有能够控制发热管1的发热功率的发热管驱动器42。温度感应器41、发热管控制单元51、发热管驱动器42构成闭环控制,能够将发热管1的温度精确地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进一步地,发热管控制单元51具有具有食物定制功能,发热管控制单元51连接有用于调节温度档位、选择煮烤模式以及一键启动的控制面板43。控制面板43一般设置在烹饪器具的外壳上,用户通过控制面板43,可一键启动发热管1,可选择煮、烤的烹饪模式,还可调节温度档位。进一步地,发热管控制单元51连接有用于在离线状态下输入语音控制指令的离线语音控制系统52,离线语音控制系统52包括与发热管控制单元51连接的2.4G红外传输装置522和离线语音输入装置521。离线语音控制系统52一般安装在烹饪器具上,当烹饪器具处于离线状态时,用户可通过烹饪器具自带的离线语音控制系统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煮烤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口朝上的耐热盘(2)、发热管(1)、以及能量石(3),所述的能量石(3)和发热管(1)均收容于所述耐热盘(2)内且发热管(1)的两端从耐热盘(2)的底板上伸出,所述发热管(1)的两端与耐热盘(2)的连接处设置有防水密封圈(11),所述的发热管(1)发热时使能量石(3)散发微量元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煮烤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口朝上的耐热盘(2)、发热管(1)、以及能量石(3),所述的能量石(3)和发热管(1)均收容于所述耐热盘(2)内且发热管(1)的两端从耐热盘(2)的底板上伸出,所述发热管(1)的两端与耐热盘(2)的连接处设置有防水密封圈(11),所述的发热管(1)发热时使能量石(3)散发微量元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煮烤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管(1)包括石英玻璃管、碳纤维发热丝、二个端座和设置于石英玻璃管之内的惰性气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煮烤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热盘(2)的上端边缘向外翻折形成一翻边(21),所述的翻边(21)形成开口朝下的内凹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煮烤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合于所述耐热盘(2)的开口处的上盖(9),所述上盖(9)设置有能够导出液态和气态介质的导热孔(9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煮烤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能量石(3)为天然能量石(3)或合成能量石(3),所述的合成能量石(3)由锗石粉、麦饭石粉、陶土粉、瓷土粉、远红外线粉末、负离子粉末和水混合后高温烧结而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煮烤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热盘(2)内设置有温度感应器(41),所述的温度感应器(41)连接有发热管控制单元(51),所述的发热管控制单元(51)连接有能够控制发热管(1)的发热功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盛华
申请(专利权)人:曾盛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