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个性化多功能柔性气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4012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个性化多功能柔性气垫,包括:多功能气动层、主控装置、供电装置和柔性外罩,所述柔性外罩为透气材料,用于包裹所述多功能气动层,所述多功能气动层包括气流传输系统和舒适缓冲调节系统,所述气流传输系统包括风动系统和第一气流传输管道,所述第一气流传输管道朝向所述多功能气动层正面一侧设有若干透气孔,所述第一气流传输管道的尾端为闭合状态,所述风动系统用于抽取外界气体向所述第一气流传输管道进行风动;所述舒适缓冲调节系统包括位于所述多功能气动层边缘的主流气囊,所述主流气囊设有充气或注入液体的开关闭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制冷制热、抽风吹风以及日常理疗、加湿和杀菌除螨功能,更方便且全面的满足用户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个性化多功能柔性气垫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活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个性化多功能柔性气垫。
技术介绍
床垫和被子是介于人体和床之间的物品,可以使使用者获得健康而又舒适的睡眠。随着物质生活的发展和丰富,床垫和被子因其使用的场合和使用者需求多种多样,对床垫的加热、通风、除湿、理疗、除螨杀菌等功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户外风的兴起,人们追寻一种室内外通用的多功能床垫。另外,对于长期卧床的弱势群体,由于身体局部长期受压,身体循环比较差,极易因摩擦和潮湿闷热引发褥疮等皮肤疾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个性化多功能柔性气垫,柔软且具有一定支撑力,减少与身体的摩擦,同时兼具加热、制冷、通风、杀菌消毒等功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个性化多功能柔性气垫,包括:多功能气动层、主控装置、供电装置和柔性外罩,所述柔性外罩为透气材料,用于包裹所述多功能气动层,所述多功能气动层包括气流传输系统和舒适缓冲调节系统,所述气流传输系统包括风动系统和第一气流传输管道,所述第一气流传输管道朝向所述多功能气动层正面一侧设有若干透气孔,所述第一气流传输管道的尾端为闭合状态,所述风动系统用于抽取外界气体向所述第一气流传输管道进行风动;所述舒适缓冲调节系统包括位于所述多功能气动层边缘的主流气囊,所述主流气囊设有充气或注入液体的开关闭口,所述主流气囊内侧设有若干支流气管,所述支流气管头端与所述主流气囊连通,尾端为闭合状态;所述支流气管与所述第一气流传输管道交错排布;所述主控装置与所述风动系统信号连接,所述主控装置用于控制所述风动系统的启停和运行状态,所述供电装置为所述主控装置和风动系统供电;所述风动系统通过气流汇集装置与所述第一气流传输管道的首端相连通,所述气流汇集装置为不透气空腔结构。优选地,所述风动系统包括第一单排流风扇和第一风扇防护罩,所述第一单排流风扇的抽风和排风路径相垂直,且所述第一单排流风扇的侧边仅有单边为风口;所述第一风扇防护罩为不透气空腔结构,所述第一单排流风扇设于所述第一风扇防护罩内部,所述第一风扇防护罩的顶端朝向所述多功能气动层的正面,所述第一风扇防护罩与所述气流汇集装置相对一侧设有连通的开口,所述第一风扇防护罩底端设有开口,所述第一单排流风扇用于从所述第一风扇防护罩底端的开口处抽取气体并排出至所述气流汇集装置,或者从所述气流汇集装置内抽取气体并排出至所述第一风扇防护罩底端的开口。优选地,所述风动系统包括180度排流风扇和第二风扇防护罩,所述180度排流风扇的排风路径呈直线,所述第二风扇防护罩与所述气流汇集装置相对一侧设有连通的开口,所述第二风扇防护罩远离所述气流汇集装置一侧设有连通外界的开口。更优选地,所述第二风扇防护罩与所述多功能气动层的外界相连通的开口通过外界导气管穿过所述主流气囊延伸至所述多功能气动层最外部,所述主流气囊在所述外界导气管的横穿部位设置隔离区。更优选地,所述风动系统设于所述多功能气动层的边缘位置,且位于所述主流气囊内侧。优选地,所述风动系统包括第一排流风扇和第三风扇防护罩,所述第一排流风扇的抽风和排风路径相垂直,且所述第一排流风扇的侧边为360度风口;所述第三风扇防护罩为不透气空腔结构,所述第一排流风扇设于所述第三风扇防护罩内部,所述第三风扇防护罩的顶端朝向所述多功能气动层的正面,所述第三风扇防护罩的底端设有与所述多功能气动层的外界相连通的开口,所述第三风扇防护罩的侧壁与所述气流汇集装置相连通;所述第一排流风扇用于从所述第三风扇防护罩底端的开口处抽取气体并排出至所述气流汇集装置,或者从所述气流汇集装置内抽取气体并排出至所述第三风扇防护罩的四周。更优选地,所述第三风扇防护罩设于所述多功能气动层中心位置,所述气流汇集装置位于所述第三风扇防护罩四周,所述第一气流传输管道的首端环绕在所述气流汇集装置四周。更优选地,所述支流气管与所述第一气流传输管道彼此平行;或者,所述支流气管与所述第一气流传输管道为直线段状且不平行,且所述第一气流传输管道的一侧或两侧连接有若干子管道,所述子管道的首端与所述第一气流传输管道连通,末端为闭合状态,所述子管道朝向所述多功能气动层正面一侧设有若干透气孔;再或者,所述支流气管与所述第一气流传输管道为弧线状。更优选地,所述第一风扇防护罩或第三风扇防护罩与外界连通的开口通过外界导气管连接湿气流供给装置,所述湿气流供给装置包括液体容器、第一对流风扇、半导体冷热面板和散热风扇,所述液体容器用于容纳液体,所述液体容器上设有注水口,所述液体容器顶端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处设有所述第一对流风扇,所述第一对流风扇与所述外界导气管相连通;所述半导体冷热面板环绕设置在所述液体容器侧壁,所述半导体冷热面板包括制热面和制冷面,所述制冷面和制热面相背向,所述制冷面朝向所述液体容器,且所述制热面一侧设有所述散热风扇。优选地,所述柔性外罩内部还包括若干功能层,所述功能层之间、功能层与多功能气动层之间通过魔术贴或磁性感应装置连接固定。更优选地,所述多功能气动层内部设有进电磁性感应装置,所述进电磁性感应装置与所述供电装置电性连接,与所述进电磁性感应装置相匹配的送电磁性感应装置设置在一组太阳能供电板的背面,所述太阳能供电板的背面与所述多功能气动层表面通过磁性感应装置连接固定,所述太阳能供电板与所述进电磁性感应装置电性连接。更优选地,所述太阳能供电板包括若干子供电板,所述若干子供电板设在若干背板上,所述背板之间可折叠,所述柔性外罩的背面一侧设有夹层,所述夹层的封口处设有拉链,所述夹层用于容纳折叠状态的太阳能供电板。更优选地,所述柔性外罩包裹所述多功能气动层或所述多功能气动层和功能层并向四周延伸形成固定区,且所述多功能气动层与所述柔性外罩固定连接不产生相对位移,所述固定区边缘设有车缝线固定;所述固定区设有若干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车缝垫片、魔术贴和磁铁装置,所述魔术贴和磁铁装置均设置在所述车缝垫片上,所述磁铁装置环绕于所述魔术贴周围,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固定区通过车缝线固定。更优选地,所述功能层包括气流间隔层,所述气流间隔层设于所述多功能气动层的正面一侧,所述气流间隔层内部为透气结构,所述气流间隔层表面设有透气孔,内部设有支撑弹簧。更优选地,所述气流间隔层内部设有加热阻丝、第一湿度传感器和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按“Z”字形排列通过连接线路连接至所述主控装置。更优选地,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探头延伸至所述气流间隔层内部上表面,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探头与所述加热阻丝之间设有温度隔离装置。更优选地,所述气流间隔层内部还设有微型震动器,所述微型震动器按“Z”字形排列通过连接线路连接至所述主控装置;所述微型震动器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探头交错排布。更优选地,所述气流间隔层内部还包括紫外线消毒灯和红外理疗灯。更优选地,所述气流间隔层包括香薰装置,所述香薰装置从上至下依次包括香薰层、子风扇层和流通层,所述香薰层顶部设有端盖,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个性化多功能柔性气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功能气动层、主控装置、供电装置和柔性外罩,所述柔性外罩为透气材料,用于包裹所述多功能气动层,所述多功能气动层包括气流传输系统和舒适缓冲调节系统,所述气流传输系统包括风动系统和第一气流传输管道,所述第一气流传输管道朝向所述多功能气动层正面一侧设有若干透气孔,所述第一气流传输管道的尾端为闭合状态,所述风动系统用于抽取外界气体向所述第一气流传输管道进行风动;所述舒适缓冲调节系统包括位于所述多功能气动层边缘的主流气囊,所述主流气囊设有充气或注入液体的开关闭口,所述主流气囊内侧设有若干支流气管,所述支流气管头端与所述主流气囊连通,尾端为闭合状态;所述支流气管与所述第一气流传输管道交错排布;/n所述主控装置与所述风动系统信号连接,所述主控装置用于控制所述风动系统的启停和运行状态,所述供电装置为所述主控装置和风动系统供电;/n所述风动系统通过气流汇集装置与所述第一气流传输管道的首端相连通,所述气流汇集装置为不透气空腔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个性化多功能柔性气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功能气动层、主控装置、供电装置和柔性外罩,所述柔性外罩为透气材料,用于包裹所述多功能气动层,所述多功能气动层包括气流传输系统和舒适缓冲调节系统,所述气流传输系统包括风动系统和第一气流传输管道,所述第一气流传输管道朝向所述多功能气动层正面一侧设有若干透气孔,所述第一气流传输管道的尾端为闭合状态,所述风动系统用于抽取外界气体向所述第一气流传输管道进行风动;所述舒适缓冲调节系统包括位于所述多功能气动层边缘的主流气囊,所述主流气囊设有充气或注入液体的开关闭口,所述主流气囊内侧设有若干支流气管,所述支流气管头端与所述主流气囊连通,尾端为闭合状态;所述支流气管与所述第一气流传输管道交错排布;
所述主控装置与所述风动系统信号连接,所述主控装置用于控制所述风动系统的启停和运行状态,所述供电装置为所述主控装置和风动系统供电;
所述风动系统通过气流汇集装置与所述第一气流传输管道的首端相连通,所述气流汇集装置为不透气空腔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个性化多功能柔性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动系统包括第一单排流风扇和第一风扇防护罩,所述第一单排流风扇的抽风和排风路径相垂直,且所述第一单排流风扇的侧边仅有单边为风口;所述第一风扇防护罩为不透气空腔结构,所述第一单排流风扇设于所述第一风扇防护罩内部,所述第一风扇防护罩的顶端朝向所述多功能气动层的正面,所述第一风扇防护罩与所述气流汇集装置相对一侧设有连通的开口,所述第一风扇防护罩底端设有开口,所述第一单排流风扇用于从所述第一风扇防护罩底端的开口处抽取气体并排出至所述气流汇集装置,或者从所述气流汇集装置内抽取气体并排出至所述第一风扇防护罩底端的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个性化多功能柔性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动系统包括180度排流风扇和第二风扇防护罩,所述180度排流风扇的排风路径呈直线,所述第二风扇防护罩与所述气流汇集装置相对一侧设有连通的开口,所述第二风扇防护罩远离所述气流汇集装置一侧设有连通外界的开口;更优选地,所述第二风扇防护罩与所述多功能气动层的外界相连通的开口通过外界导气管穿过所述主流气囊延伸至所述多功能气动层最外部,所述主流气囊在所述外界导气管的横穿部位设置隔离区;
更优选地,所述风动系统设于所述多功能气动层的边缘位置,且位于所述主流气囊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个性化多功能柔性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动系统包括第一排流风扇和第三风扇防护罩,所述第一排流风扇的抽风和排风路径相垂直,且所述第一排流风扇的侧边为360度风口;所述第三风扇防护罩为不透气空腔结构,所述第一排流风扇设于所述第三风扇防护罩内部,所述第三风扇防护罩的顶端朝向所述多功能气动层的正面,所述第三风扇防护罩的底端设有与所述多功能气动层的外界相连通的开口,所述第三风扇防护罩的侧壁与所述气流汇集装置相连通;所述第一排流风扇用于从所述第三风扇防护罩底端的开口处抽取气体并排出至所述气流汇集装置,或者从所述气流汇集装置内抽取气体并排出至所述第三风扇防护罩的四周;
更优选地,所述第三风扇防护罩设于所述多功能气动层中心位置,所述气流汇集装置位于所述第三风扇防护罩四周,所述第一气流传输管道的首端环绕在所述气流汇集装置四周;
更优选地,所述支流气管与所述第一气流传输管道彼此平行;或者,所述支流气管与所述第一气流传输管道为直线段状且不平行,且所述第一气流传输管道的一侧或两侧连接有若干子管道,所述子管道的首端与所述第一气流传输管道连通,末端为闭合状态,所述子管道朝向所述多功能气动层正面一侧设有若干透气孔;再或者,所述支流气管与所述第一气流传输管道为弧线状。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一种个性化多功能柔性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扇防护罩或第三风扇防护罩与外界连通的开口通过外界导气管连接湿气流供给装置,所述湿气流供给装置包括液体容器、第一对流风扇、半导体冷热面板和散热风扇,所述液体容器用于容纳液体,所述液体容器上设有注水口,所述液体容器顶端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处设有所述第一对流风扇,所述第一对流风扇与所述外界导气管相连通;所述半导体冷热面板环绕设置在所述液体容器侧壁,所述半导体冷热面板包括制热面和制冷面,所述制冷面和制热面相背向,所述制冷面朝向所述液体容器,且所述制热面一侧设有所述散热风扇。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个性化多功能柔性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外罩内部还包括若干功能层,所述功能层之间、功能层与多功能气动层之间通过魔术贴或磁性感应装置连接固定;
更优选地,所述多功能气动层内部设有进电磁性感应装置,所述进电磁性感应装置与所述供电装置电性连接,与所述进电磁性感应装置相匹配的送电磁性感应装置设置在一组太阳能供电板的背面,所述太阳能供电板的背面与所述多功能气动层表面通过磁性感应装置连接固定,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蓝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