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藤蔓类果蔬种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3985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藤蔓类果蔬种植装置,包括升降种植桶、支撑桶以及挂藤网盘;升降种植桶和支撑桶均顶端开口,升降种植桶位于支撑桶的内部,且能够在支撑桶的内部上下移动;挂藤网盘位于支撑桶的上方,通过位于支撑桶桶壁上的内部支撑杆进行支撑;升降种植桶的外壁固定有一组升降控制杆,支撑桶的桶壁上对应开有贯穿的升降控制槽;升降控制槽包括纵向的竖直槽和一组与竖直槽相互连通,上下依次排列的横向槽;升降控制杆分别卡接在对应的升降控制槽内,且能够在竖直槽和横向槽内自由移动,从而调整升降种植桶在支撑桶内的高度;支撑桶内设有一中心杆;所述中心杆的底部固定在支撑桶的底部中心,并向上依次穿过升降种植桶和挂藤网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藤蔓类果蔬种植装置
本技术属于农业种植领域,涉及果蔬种植设备,具体是一种藤蔓类果蔬种植装置。
技术介绍
藤蔓类果蔬作物需要缠绕物体向上攀援,才会正常生长,生长要依赖棚架支撑,若不搭架会影响通风透光与日照,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一般分成棚架式栽培和单线篱式栽培模式。棚架室有多种,比如水平架、篱笆架、类似人形门形都可以。搭架材料一般竹子、木条、铁管、水泥柱等。篱笆棚架和竹木棚架搭建的成本较低,但是不适合在可能遭受台风侵袭的地区使用,因为台风的到来,可能摧毁所有的支架,果园的损失会很大,不仅有可能没收成,甚至连本钱都收不回来。以平棚式种植为主的藤蔓类果蔬叶片在上面形成一个大棚。果实在棚下,由于果与地面得不到阳光照射,造成了果色偏白、果实偏软、口感不好、甜度不高,再加上地面潮湿,也造成了细菌滋生、病害增多,农药用量增加,不安全,而且亩产较低。一般定植成活后,需要引诱主蔓上架,等主蔓爬到棚架上时,留侧蔓向四方平均生长。还及时剪除过一些多余的密枝、弱枝、病虫枝。因此现在种植方式大多都是以垂帘搭架为主的。但是垂帘搭架主要在室外种植,并不利于在大棚内或者阳台上种植。在大棚内,由于通风及阳光照射的限制,垂帘搭架后作物生长不均匀,造成品质差异较大、减产等结果。另外藤蔓类果蔬一般都喜欢较湿的环境,但也特别怕积水和干旱,种植时由于不能及时排水造成根系烂根等。现在人们越来越喜欢利用阳台种植植物,尤其果蔬类越来越受到欢迎。但是在阳台上种植果蔬,一般用常用的蔬菜或者花卉盆钵,没有架子,需要使作物的枝蔓直接搭在阳台防盗窗等上面,或者在盆钵里面简单插杆子。不仅无法让作物生长良好,得不到果实,还导致阳台被作物的枝蔓挡住阳光,不利于其他盆栽生长,还会使日常生活受到影响,如衣服晒不到太阳等,阳台角落霉斑或者细菌微生物滋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随藤蔓类果蔬作物生长全过程,进行高度调节的种植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藤蔓类果蔬种植装置,包括升降种植桶、支撑桶以及挂藤网盘;所述升降种植桶和支撑桶均顶端开口,升降种植桶位于支撑桶的内部,且能够在支撑桶的内部上下移动;所述挂藤网盘位于支撑桶的上方,通过位于支撑桶桶壁上的内部支撑杆进行支撑;所述升降种植桶的外壁固定有一组升降控制杆,所述支撑桶的桶壁上对应开有贯穿的升降控制槽;所述升降控制槽包括纵向的竖直槽和一组与竖直槽相互连通,上下依次排列的横向槽;所述升降控制杆分别卡接在对应的升降控制槽内,且能够在竖直槽和横向槽内自由移动,从而调整升降种植桶在支撑桶内的高度;所述支撑桶内设有一中心杆;所述中心杆的底部固定在支撑桶的底部中心,并向上依次穿过升降种植桶和挂藤网盘。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桶的内壁上均匀设置有半球形的支撑体,其位于升降控制槽的上方,且外端与升降种植桶的内壁接触,利用半球形的支撑体保证升降种植桶在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桶的桶底设有万向轮和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固定在支撑桶的内部,另一端固定在升降种植桶的桶底;支撑桶的底部一侧,开有排水孔。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桶的桶壁上设有向外延伸的外延杆,所述外延杆的外端通过固定卡口连接支撑在挂藤网盘外侧的外部支撑杆。优选地,所述内部支撑杆包括能够延长的低内支撑杆和高内支撑杆,分别支撑在挂藤网盘的两侧,所述外部支撑杆包括能够延长的低外支撑杆和高外支撑杆,分别支撑在挂藤网盘的两侧,使得挂藤网盘的两侧形成高低不等的倾斜状态。具体地,所述挂藤网盘包括外部的圆形框架以及拉制于圆形框架内的不规则挂网;所述不规则挂网的中心设有用于中心杆穿过的中心杆卡口,外围设有分别对应内部支撑杆的内接扣,以及对应外部支撑杆的外接扣。优选地,所述低内支撑杆、高内支撑杆、低外支撑杆、高外支撑杆均为伸缩杆,或者顶端能够通过卡接方式增加延长段实现延长。具体地,所述升降种植桶的种植桶桶底中心留有用于中心杆穿过的贯穿孔,外侧均匀设有网孔。有益效果:本技术藤蔓类果蔬种植装置可用于种植百香果、葡萄、猕猴桃、黄瓜、西红柿等藤蔓类果蔬作物,能够根据藤蔓类果蔬生长过程,即使调整上方棚架高度,以充分利用光热,达到增产目标;同时,通过升降种植桶与支撑桶的双层结构,能够使得水肥循环利用,提升水肥利用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图1是该藤蔓类果蔬种植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该藤蔓类果蔬种植装置的升降控制槽结构示意图。图3是该藤蔓类果蔬种植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该藤蔓类果蔬种植装置的挂藤网盘的俯视图。图5是该藤蔓类果蔬种植装置的种植桶桶底的俯视图。其中,各附图标记分别代表:1升降种植桶;11种植桶桶底;12升降控制杆;13贯穿孔;14网孔;2支撑桶;21升降控制槽;22竖直槽;23横向槽;24排水孔;3挂藤网盘;31圆形框架;32不规则挂网;33中心杆卡口;34内接扣;35外接扣;4中心杆;51低内支撑杆;52高内支撑杆;6支撑体;7万向轮;8弹簧;9外延杆;91低外支撑杆;92高外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至图3所示,该藤蔓类果蔬种植装置主要包括升降种植桶1、支撑桶2以及挂藤网盘3。其中,升降种植桶1和支撑桶2均顶端开口,升降种植桶1位于支撑桶2的内部,且能够在支撑桶2的内部上下移动。挂藤网盘3位于支撑桶2的上方,通过位于支撑桶2桶壁上的内部支撑杆进行支撑。升降种植桶1的外壁固定有一组升降控制杆12,所述支撑桶2的桶壁上对应开有贯穿的升降控制槽21;所述升降控制槽21包括纵向的竖直槽22和一组与竖直槽相互连通,上下依次排列的横向槽23;所述升降控制杆12分别卡接在对应的升降控制槽21内,且能够在竖直槽22和横向槽23内自由移动,从而调整升降种植桶1在支撑桶2内的高度。支撑桶2内设有一中心杆4;所述中心杆4的底部固定在支撑桶2的底部中心,并向上依次穿过升降种植桶1和挂藤网盘3,中心杆4主要用于作物早期向上爬升的攀附体。支撑桶2的内壁上均匀设置有半球形的支撑体6,其位于升降控制槽21的上方,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藤蔓类果蔬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种植桶(1)、支撑桶(2)以及挂藤网盘(3);/n所述升降种植桶(1)和支撑桶(2)均顶端开口,升降种植桶(1)位于支撑桶(2)的内部,且能够在支撑桶(2)的内部上下移动;/n所述挂藤网盘(3)位于支撑桶(2)的上方,通过位于支撑桶(2)桶壁上的内部支撑杆进行支撑;/n所述升降种植桶(1)的外壁固定有一组升降控制杆(12),所述支撑桶(2)的桶壁上对应开有贯穿的升降控制槽(21);所述升降控制槽(21)包括纵向的竖直槽(22)和一组与竖直槽相互连通,上下依次排列的横向槽(23);所述升降控制杆(12)分别卡接在对应的升降控制槽(21)内,且能够在竖直槽(22)和横向槽(23)内自由移动,从而调整升降种植桶(1)在支撑桶(2)内的高度;/n所述支撑桶(2)内设有一中心杆(4);所述中心杆(4)的底部固定在支撑桶(2)的底部中心,并向上依次穿过升降种植桶(1)和挂藤网盘(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藤蔓类果蔬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种植桶(1)、支撑桶(2)以及挂藤网盘(3);
所述升降种植桶(1)和支撑桶(2)均顶端开口,升降种植桶(1)位于支撑桶(2)的内部,且能够在支撑桶(2)的内部上下移动;
所述挂藤网盘(3)位于支撑桶(2)的上方,通过位于支撑桶(2)桶壁上的内部支撑杆进行支撑;
所述升降种植桶(1)的外壁固定有一组升降控制杆(12),所述支撑桶(2)的桶壁上对应开有贯穿的升降控制槽(21);所述升降控制槽(21)包括纵向的竖直槽(22)和一组与竖直槽相互连通,上下依次排列的横向槽(23);所述升降控制杆(12)分别卡接在对应的升降控制槽(21)内,且能够在竖直槽(22)和横向槽(23)内自由移动,从而调整升降种植桶(1)在支撑桶(2)内的高度;
所述支撑桶(2)内设有一中心杆(4);所述中心杆(4)的底部固定在支撑桶(2)的底部中心,并向上依次穿过升降种植桶(1)和挂藤网盘(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藤蔓类果蔬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桶(2)的内壁上均匀设置有半球形的支撑体(6),其位于升降控制槽(21)的上方,且外端与升降种植桶(1)的内壁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藤蔓类果蔬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桶(2)的桶底设有万向轮(7)和弹簧(8),所述弹簧(8)一端固定在支撑桶(2)的内部,另一端固定在升降种植桶(1)的桶底;支撑桶(2)的底部一侧,开有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丹艳王长义李沛喆李世龙黄舒蕾徐敏夏重立郝振萍金潇潇
申请(专利权)人:金陵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