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蟾酥含量的蟾蜍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539242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蟾酥含量的蟾蜍养殖方法,属于蟾蜍养殖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将蟾蜍蝌蚪饲养在温室中,饲养水温控制在25℃,饲养水的pH值控制在7,饲养至变态成幼蟾,幼蟾以蟋蟀幼虫饲养,环境温度28‑30℃,环境湿度70%,饲养至单只幼蟾体重大于20g后,将幼蟾投放到仿野生环境自然放养,所述蟾蜍蝌蚪由东北蟾蜍与四川蟾蜍的杂交卵孵化繁殖得到;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蟾蜍的杂交选育并控制特殊的饲养条件,使蟾蜍中蟾酥的含量有所提高,提高幅度达200%,还解决了蟾蜍生长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蟾酥含量的蟾蜍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蟾蜍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提高蟾酥含量的蟾蜍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蟾蜍作为重要的药用基原,可应用于“六神丸”、“麝香保心丸”、“梅花点舌丸”、“季德胜蛇药”、“蟾酥丸”、“蟾酥镇痛膏”、“蟾酥注射液”、“复方蟾皮胶囊”等百余种中成药中,在中医药临床治疗上应用广泛。蟾蜍的皮肤腺、耳后腺分泌出的白色浆液可加工成名贵中药蟾酥,蟾酥含多种生物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现代医学发现它有其他药物不可替代的强心、利尿、抗癌、麻醉、抗辐射、增加白血球的作用,是治疗冠心病良药,尤其是其中含有的蟾毒配基成分,具有很好的抗癌作用。蟾蜍还可加工成干蟾衣、蟾头、蟾舌、蟾肝、蟾胆等传统名贵中药,对治疗食道癌、肝癌、肾炎、白喉、流行性肋腺炎均有很好的疗效。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造成生态环境的改变、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路网的分割,导致中华蟾蜍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使野生蟾蜍栖息地大大受到限制,加之人们对野生蟾蜍的滥捕,造成野生资源不断的减少,接近于枯竭,市场上以蟾蜍为原料的药材(蟾酥、蟾衣等)的售价日见上扬,因此开展蟾蜍规模化养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当前的蟾蜍养殖技术得到的蟾酥含量并不高,大致在0.2g/只,四川蟾蜍的蟾酥含量仅为0.12g/只,亟需一种可提高蟾酥含量且可规模化的蟾蜍驯化养殖方法,以提高产业效率和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蟾酥含量的蟾蜍养殖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提高蟾酥含量的蟾蜍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初期阶段将蟾蜍蝌蚪饲养在温室中,饲养水温控制在25℃,饲养水的pH值控制在7,蟾蜍蝌蚪孵化后1-10天内的喂养料为质量比例10:(1-2):(1-2)的蛋黄、南瓜和菜叶,孵化后10-50天内的喂养料为质量比例10:(9-15):(2-3)的南瓜、菜叶和黄粉虫,孵化50天后的喂养料为质量比例10:(1-3):(2-5)的黄粉虫、南瓜和菜叶,饲养至变态成幼蟾,进入幼期阶段;(2)幼期阶段幼蟾继续在温室内以蟋蟀幼虫饲养,温室内的环境温度控制在28-30℃,环境湿度控制在70%,饲养密度小于50只/m2,喂食量小于20g/天·m2,喂食频率为2次/天,饲养至单只幼蟾体重大于20g后,进入后期阶段;(3)后期阶段单只幼蟾体重大于20g后,将幼蟾投放到仿野生环境自然放养,所述幼蟾在后期阶段前20天喂食虫类,所述虫类为体长小于1cm的蚯蚓、体长小于0.4cm的黄粉虫、孵化未脱皮的蟋蟀和脱皮一次的黑水虻1龄虫中的一种或多种,20天后喂食圆球状的0号饲料;所述仿野生环境的气温在8-30℃,湿度在40-80%;所述蟾蜍蝌蚪由东北蟾蜍与四川蟾蜍的杂交卵孵化繁殖得到。优选的,所述初期阶段的饲养时间为70-85天。优选的,所述幼期阶段的饲养时间为50-60天。优选的,所述后期阶段的饲养时间为14-18个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通过蟾蜍的杂交选育并控制特殊条件的驯化养殖,使蟾蜍中蟾酥的含量有所增加,包括蟾酥中的蟾毒配基类化合物的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还解决了蟾蜍生长慢的问题;同时所述饲养方法易于规模化,提高了蟾蜍规模化养殖的产业效率和经济效益。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提高蟾酥含量的蟾蜍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初期阶段将蟾蜍蝌蚪饲养在温室中,饲养水温控制在25℃,饲养水的pH值控制在7,蟾蜍蝌蚪孵化后1-10天内的喂养料为质量比例10:(1-2):(1-2)的蛋黄、南瓜和菜叶,孵化后10-50天内的喂养料为质量比例10:(9-15):(2-3)的南瓜、菜叶和黄粉虫,孵化50天后的喂养料为质量比例10:(1-3):(2-5)的黄粉虫、南瓜和菜叶,饲养至变态成幼蟾,进入幼期阶段;(2)幼期阶段幼蟾继续在温室内以蟋蟀幼虫饲养,温室内的环境温度控制在28-30℃,环境湿度控制在70%,饲养密度小于50只/m2,喂食量小于20g/天·m2,喂食频率为2次/天,饲养至单只幼蟾体重大于20g后,进入后期阶段;(3)后期阶段单只幼蟾体重大于20g后,将幼蟾投放到仿野生环境自然放养,所述幼蟾在后期阶段前20天喂食虫类,所述虫类为体长小于1cm的蚯蚓、体长小于0.4cm的黄粉虫、孵化未脱皮的蟋蟀和脱皮一次的黑水虻1龄虫中的一种或多种,20天后喂食圆球状的0号饲料,饲料要求至少38个蛋白质含量;所述仿野生环境的气温在8-30℃,湿度在40-80%;野外昆虫资源多样化,同时仿野生环境的气候条件对蟾蜍蟾酥的提高起到了相应的作用;仿野生是指将人工驯养的动植物人为地放在野外自然生长,人为地给动植物在野外营造自然生长的环境,不更改野外其他条件,但仍需要人工看护,增加防逃措施;所述蟾蜍蝌蚪由东北蟾蜍与四川蟾蜍的杂交卵孵化繁殖得到,蟾蜍品种的杂交,解决了蟾蜍生长慢,抗病能力弱的问题,在自然放养环境中成活率高。实施例1一种提高蟾酥含量的蟾蜍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初期阶段将蟾蜍蝌蚪饲养在温室中,饲养水温分别控制在20℃、23℃、25℃、28℃、30℃,饲养水的pH值控制在7,蟾蜍蝌蚪孵化后1-10天内的喂养料为质量比例10:(1-2):(1-2)的蛋黄、南瓜和菜叶,孵化后10-50天内的喂养料为质量比例10:(9-15):(2-3)的南瓜、菜叶和黄粉虫,孵化50天后的喂养料为质量比例10:(1-3):(2-5)的黄粉虫、南瓜和菜叶,饲养至变态成幼蟾,进入幼期阶段,所述初期阶段的饲养时间为75天;(2)幼期阶段幼蟾继续在温室内以蟋蟀幼虫饲养,温室内的环境温度控制在28-30℃,环境湿度控制在70%,饲养密度小于50只/m2,喂食量小于20g/天·m2,喂食频率为2次/天,饲养至单只幼蟾体重大于20g后,进入后期阶段,所述幼期阶段的饲养时间为50天;(3)后期阶段单只幼蟾体重大于20g后,将幼蟾投放到仿野生环境自然放养,所述幼蟾在后期阶段前20天喂食虫类,所述虫类为体长小于1cm的蚯蚓、体长小于0.4cm的黄粉虫、孵化未脱皮的蟋蟀和脱皮一次的黑水虻1龄虫中的一种或多种,20天后喂食圆球状的0号饲料,饲料要求至少38个蛋白质含量,所述后期阶段的饲养时间为14个月;所述仿野生环境的气温在8-30℃,湿度在40-80%;所述蟾蜍蝌蚪由东北蟾蜍与四川蟾蜍的杂交卵孵化繁殖得到。初期阶段温室中不同饲养水温的蟾蜍蟾酥含量见表1;表1温室中不同饲养水温的蟾蜍蟾酥含量温度(℃)2023252830蟾酥含量(g/只)0.210.220.350.310.2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蟾酥含量的蟾蜍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初期阶段/n将蟾蜍蝌蚪饲养在温室中,饲养水温控制在25℃,饲养水的pH值控制在7,蟾蜍蝌蚪孵化后1-10天内的喂养料为质量比例10:(1-2):(1-2)的蛋黄、南瓜和菜叶,孵化后10-50天内的喂养料为质量比例10:(9-15):(2-3)的南瓜、菜叶和黄粉虫,孵化50天后的喂养料为质量比例10:(1-3):(2-5)的黄粉虫、南瓜和菜叶,饲养至变态成幼蟾,进入幼期阶段;/n(2)幼期阶段/n幼蟾继续在温室内以蟋蟀幼虫饲养,温室内的环境温度控制在28-30℃,环境湿度控制在70%,饲养密度小于50只/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蟾酥含量的蟾蜍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初期阶段
将蟾蜍蝌蚪饲养在温室中,饲养水温控制在25℃,饲养水的pH值控制在7,蟾蜍蝌蚪孵化后1-10天内的喂养料为质量比例10:(1-2):(1-2)的蛋黄、南瓜和菜叶,孵化后10-50天内的喂养料为质量比例10:(9-15):(2-3)的南瓜、菜叶和黄粉虫,孵化50天后的喂养料为质量比例10:(1-3):(2-5)的黄粉虫、南瓜和菜叶,饲养至变态成幼蟾,进入幼期阶段;
(2)幼期阶段
幼蟾继续在温室内以蟋蟀幼虫饲养,温室内的环境温度控制在28-30℃,环境湿度控制在70%,饲养密度小于50只/m2,喂食量小于20g/天·m2,喂食频率为2次/天,饲养至单只幼蟾体重大于20g后,进入后期阶段;
(3)后期阶段
单只幼蟾体重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耀华王世录黄怒
申请(专利权)人:西昌富华金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