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实现穴距和穴粒数调节的可调式播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39015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实现穴距和穴粒数调节的可调式播种器,属于农业工具技术领域。包括料管,所述料管底部设置有播种插嘴,料管顶部设置有进料口,料管上部左右两侧外壁上设置有把手杆,所述料管为矩形管,料管内水平设置有排种滚轮,所述排种滚轮上设置有凹槽,排种滚轮两端设置有伸出料管的转轴,右侧转轴上设置有控制排种滚轮转动的齿轮齿条组件,所述料管前侧设置可调节长度的“L”形定距杆,所述齿轮齿条组件可通过料管上设置的拉杆拉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单新颖、方便调节播种的穴距及穴粒数,使用轻松方便、省时省工,便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实现穴距和穴粒数调节的可调式播种器
本技术属于农业工具
,具体为一种可实现穴距和穴粒数调节的可调式播种器。
技术介绍
虽然现在已经有各种各样先进的播种设备,但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或一些特殊地形无法实现机械化的地方,以及在进行试验田的点播时,基本上还是靠手工播种。比如种植玉米、豆子、花生等农作物时,传统的人工点播,是人蹲下挖穴将种子送入再填土覆盖,操作不方便,费时费工,效率低,具体尺寸是靠视觉主观掌握,精度不高,长时间的劳作会使劳动者腰酸臂痛。目前市面上有一些种子点播器,可使人站立着完成种子的整个点播过程,但需人一粒一粒的将种子投入排种管,人员工作量大,生产效率低,株距不易把握,比较费事。因此,急需设计一种操作方便的可实现穴距和穴粒数调节的可调式播种器,解决现有的播种费时费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穴距和穴粒数调节的可调式播种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实现穴距和穴粒数调节的可调式播种器,包括料管,所述料管底部设置有播种插嘴,料管顶部设置有进料口,料管上部左右两侧外壁上设置有把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管为矩形管,料管内水平设置有排种滚轮,排种滚轮的最大水平横截面与料管内腔的横截面相同,所述排种滚轮上设置有凹槽,排种滚轮两端设置有伸出料管的转轴,右侧转轴上设置有控制排种滚轮转动的齿轮齿条组件,所述料管前侧设置可调节长度的“L”形定距杆,所述齿轮齿条组件可通过料管上设置的拉杆拉动。所述料管后侧底部通过螺杆设置有“L”形的定位板,所述螺杆设置在料管外壁上,所述定位板上设有条形滑槽,所述螺杆位于定位板的条形滑槽内,定位板通过螺杆上的螺母固定在料管上,所述定位板的水平板上可以进行踩踏。所述料管左右两侧上通过“L”形的固定支杆设置有行走轮,所述行走轮上设有调节支杆,所述调节支杆上端活动插在固定支杆内,调节支杆上套有弹簧,当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播种插嘴底部位置高于行走轮底部位置,压缩弹簧可以使固定支杆相对于调节支杆位置下降。所述固定支杆上端头插在设置于料管上的固定管内,并通过螺栓将固定支杆与固定管固定在一起。所述齿轮齿条组件包括固定在排种滚轮右侧转轴上的齿轮、齿轮前后两侧啮合的齿条,所述齿条通过“[”形的固定板使其贴在料管外壁上,齿轮通过排种滚轮右侧转轴上螺纹连接的螺母使齿轮贴在料管外壁上,所述排种滚轮右侧转轴上设有凸起,凸起卡在齿轮中间的卡槽内,使转轴随着齿轮一起转动。前侧齿条上端与固定在料管上的弹簧连接,后侧齿条上端与设置在把手杆下方料管外壁上的拉杆连接,当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排种滚轮上的凹槽开口朝上。所述播种插嘴为四棱锥形,具体由三个三角形的固定板与一个三角形的活动板构成,所述活动板通过合页铰接在料管底部,且活动板内侧通过弹簧连接在固定板的内壁上,活动板外壁上设有拉条,拉条上端与齿轮齿条组件中连接拉杆的齿条连接。所述料管左侧壁上排种滚轮处开设有开口,所述排种滚轮可从此开口处取出,开口处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下端通过合页铰接在料管上,挡板上端通过铰接在料管上的转动板固定在料管上。排种滚轮左端的转轴伸出挡板上设置的轴孔。所述排种滚轮上的凹槽个数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根据排种滚轮上凹槽的个数或大小不同设置多个排种滚轮。所述定距杆包括水平固定在料管前侧壁上的螺纹管和螺纹管内螺纹连接的“L”形的调节插杆,所述调节插杆下端头设有锥形的插头。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料管内由齿轮齿条组件带动的排种滚轮,拉动拉杆一次,排种滚轮上的凹槽向下转动一次,凹槽内装有的种子落下,精确方便。齿轮齿条组件运动带动排种滚轮转动,结构简单新颖,齿轮转动一次,即完成了种子的落下、播种插嘴活动板的打开,即使种子顺利送入土地中完成点播,精准方便;2、本技术中设置的矩形料管,可使圆柱状排种滚轮贴合转动达到精确定量送种而不漏籽;3、本技术中由三个三角形的固定板与一个三角形的活动板构成的四棱锥形播种插嘴可使播种器轻松插入土中完成播种,省力省时;4、本技术中设置“L”形的定位板,可调节播种插嘴入土深度,即可控制播种深度,同时可踩踏定位板,使播种插嘴快速插入土中,轻松省力;5、本技术中螺纹设置的定距杆,通过转动就可轻松快速的进行穴距定位的调节,从而进行穴距的调节;6、本技术中设置的固定支杆设置有行走轮,可推着播种器前行,省力。综上,本技术结构简单新颖、方便调节播种的穴距及穴粒数,使用轻松方便、省时省工,便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左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后视图;图5是本技术排种滚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料管;2-播种插嘴;3-进料口;4-把手杆;5-排种滚轮;6-转轴;7-定距杆;8-拉杆;9-拉条;10-齿轮;11-齿条;12-弹簧;13-螺杆;14-定位板;15-固定支杆;16-行走轮;17-调节支杆;18-固定管;19-挡板;20-转动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解释的是,术语“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一种可实现穴距和穴粒数调节的可调式播种器,如图1至5,包括料管1,所述料管1底部设置有播种插嘴2,料管1顶部设置有进料口3,料管1上部左右两侧外壁上设置有把手杆4,所述料管1为矩形管,料管1内水平设置有排种滚轮5,排种滚轮5的最大水平横截面与料管1内腔的横截面相同,即排种滚轮5贴着料管1的内壁转动,所述排种滚轮5上设置有凹槽,凹槽内可放置一粒种子,排种滚轮5两端设置有伸出料管的转轴6,右侧转轴6上设置有控制排种滚轮5转动的齿轮齿条组件,所述料管1前侧设置可调节长度的“L”形定距杆7,所述齿轮齿条组件可通过料管1上设置的拉杆8拉动。向上拉动拉杆一次,齿轮齿条组件带动排种滚轮上的凹槽向下转动一次,凹槽内装有的种子落下一次,就完成一次播种。所述播种插嘴2为四棱锥形,具体由三个三角形的固定板与一个三角形的活动板构成,所述活动板通过合页铰接在料管底部,且活动板内侧通过弹簧连接在固定板的内壁上,活动板外壁上设有拉条9,拉条9上端与齿轮齿条组件中连接拉杆的齿条11连接。所述齿轮齿条组件包括固定在排种滚轮右侧转轴上的齿轮、齿轮前后两侧啮合的齿条,所述齿条通过“[”形的固定板使其贴在料管外壁上,齿轮通过排种滚轮右侧转轴上螺纹连接的螺母使其贴在料管外壁上,所述排种滚轮右侧转轴上设有凸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实现穴距和穴粒数调节的可调式播种器,包括料管,所述料管底部设置有播种插嘴,料管顶部设置有进料口,料管上部左右两侧外壁上设置有把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管为矩形管,料管内水平设置有排种滚轮,所述排种滚轮上设置有凹槽,排种滚轮两端设置有伸出料管的转轴,右侧转轴上设置有控制排种滚轮转动的齿轮齿条组件,所述料管前侧设置可调节长度的“L”形定距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现穴距和穴粒数调节的可调式播种器,包括料管,所述料管底部设置有播种插嘴,料管顶部设置有进料口,料管上部左右两侧外壁上设置有把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管为矩形管,料管内水平设置有排种滚轮,所述排种滚轮上设置有凹槽,排种滚轮两端设置有伸出料管的转轴,右侧转轴上设置有控制排种滚轮转动的齿轮齿条组件,所述料管前侧设置可调节长度的“L”形定距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穴距和穴粒数调节的可调式播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管后侧底部通过螺杆设置有“L”形的定位板,所述螺杆设置在料管外壁上,所述定位板上设有条形滑槽,所述螺杆位于定位板的条形滑槽内,定位板通过螺杆上的螺母固定在料管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穴距和穴粒数调节的可调式播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管左右两侧上通过“L”形的固定支杆设置有行走轮,所述行走轮上设有调节支杆,所述调节支杆上端活动插在固定支杆内,调节支杆上套有弹簧,当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播种插嘴底部位置高于行走轮底部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实现穴距和穴粒数调节的可调式播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杆上端头插在设置于料管上的固定管内,并通过螺栓将固定支杆与固定管固定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慧芝张绪成尹嘉德方彦杰王红丽马一凡于显枫张国平雷康宁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