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学实验用可移动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3650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1 08:59
一种电学实验用可移动平台,解决了现有的电学实验用可移动平台调节不便,操作繁琐,调节时的稳定性差,不利于电学试验的进行的问题,其包括底座和第二导向孔,所述底座的两端均固定有第一壳体,第一壳体的中部插接有第一丝杆,第一丝杆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一导向柱,第一丝杆的一端固定有第一转盘,第一转盘的边缘处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转动柄,第一丝杆和第一导向柱上套接有升降块,升降块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壳体,第二壳体的中部插接有第二丝杆,第二丝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转盘,第二转盘的边缘处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转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便于对试验平台进行高度和水平位置的调节,适用性强,同时调节稳定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学实验用可移动平台
本技术涉及电学实验辅助装置,具体为一种电学实验用可移动平台。
技术介绍
在电学实验中,尤其是光电实验中,很多实验涉及到对距离以及高度的测量,有很多元器件的高度需要精准对齐才能不影响实验的精度,而现有的位移和高度调节装置是设置在实验箱上的一个滑轨,滑轨上有可移动和调节高度的支架,可用来固定和移动需要移动的实验元器件,其中高度调节是直接通过伸缩杆调节。现有的电学实验用可移动平台调节不便,操作繁琐,调节时的稳定性差,不利于电学试验的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学实验用可移动平台,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电学实验用可移动平台调节不便,操作繁琐,调节时的稳定性差,不利于电学试验的进行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底座、第一壳体、第一丝杆、第一轴承、第一导向柱、第一转盘、第一转动柄、升降块、第二壳体、第二丝杆、第二轴承、第二转盘、第二转柄、第二导向柱、第一丝孔、第一导向孔、移动块、试验平台、导向块、第二丝孔和第二导向孔,所述底座的两端均固定有第一壳体,第一壳体的中部插接有第一丝杆,第一丝杆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一导向柱,第一丝杆的一端固定有第一转盘,第一转盘的边缘处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转动柄,第一丝杆和第一导向柱上套接有升降块,升降块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壳体,第二壳体的中部插接有第二丝杆,第二丝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转盘,第二转盘的边缘处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转柄,第二丝杆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二导向柱,第二丝杆上套接有移动块,移动块的顶端固定有试验平台,试验平台底端中部的两侧均固定有导向块。优选的,所述第一丝杆通过第一轴承与第一壳体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丝杆通过第二轴承与第二壳体连接。优选的,所述升降块对应第一丝杆位置处开设有第一丝孔,升降块对应第一导向柱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导向孔。优选的,所述移动块对应第二丝杆位置处开设有第二丝孔,导向块对应第二导向柱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导向孔。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柄和第二转柄的表面均设置有防滑纹。有益效果:本技术使用时,在需要对试验平台进行高度调节时,转动第一转动柄,第一转动柄转动带动第一转盘转动,第一转盘转动带动第一丝杆转动,第一丝杆转动与升降块上开设的第一丝孔的配合下,使得升降块在第一丝杆上移动,升降块移动带动第二壳体和试验平台移动,从而达到调节试验平台高度的目的,在需要进行水平方向位置调节时,转动第二转柄,第二转柄转动带动第二转盘转动,第二转盘转动带动第二丝杆转动,第二丝杆转动与移动块上开设的第二导向孔的配合下,使得移动块在第二丝杆上移动,移动块移动带动试验平台移动,即可完成试验平台水平位置调节的目的,设置的第一导向柱与第一导向孔和第二导向柱与第二导向孔的配合,使得竖直和水平调节时稳定性更好,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便于对试验平台进行高度和水平位置的调节,适用性强,同时调节稳定性好。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移动块设置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底座;2、第一壳体;3、第一丝杆;4、第一轴承;5、第一导向柱;6、第一转盘;7、第一转动柄;8、升降块;9、第二壳体;10、第二丝杆;11、第二轴承;12、第二转盘;13、第二转柄;14、第二导向柱;15、第一丝孔;16、第一导向孔;17、移动块;18、试验平台;19、导向块;20、第二丝孔;21、第二导向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由图1-4给出,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学实验用可移动平台,包括底座1、第一壳体2、第一丝杆3、第一轴承4、第一导向柱5、第一转盘6、第一转动柄7、升降块8、第二壳体9、第二丝杆10、第二轴承11、第二转盘12、第二转柄13、第二导向柱14、第一丝孔15、第一导向孔16、移动块17、试验平台18、导向块19、第二丝孔20和第二导向孔21,底座1的两端均固定有第一壳体2,第一壳体2的中部插接有第一丝杆3,第一丝杆3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一导向柱5,第一丝杆3的一端固定有第一转盘6,第一转盘6的边缘处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转动柄7,第一丝杆3和第一导向柱5上套接有升降块8,升降块8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壳体9,第二壳体9的中部插接有第二丝杆10,第二丝杆1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转盘12,第二转盘12的边缘处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转柄13,第二丝杆10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二导向柱14,第二丝杆10上套接有移动块17,移动块17的顶端固定有试验平台18,试验平台18底端中部的两侧均固定有导向块19。第一丝杆3通过第一轴承4与第一壳体2连接,便于配合安装。第二丝杆10通过第二轴承11与第二壳体9连接,便于配合安装。升降块8对应第一丝杆3位置处开设有第一丝孔15,升降块8对应第一导向柱5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导向孔16,便于配合安装。移动块17对应第二丝杆10位置处开设有第二丝孔20,导向块19对应第二导向柱14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导向孔21,便于配合安装。第一转动柄7和第二转柄13的表面均设置有防滑纹,使得第一转动柄7和第二转柄13具有较好的防滑性能。工作原理:本技术使用时,在需要对试验平台18进行高度调节时,转动第一转动柄7,第一转动柄7转动带动第一转盘6转动,第一转盘6转动带动第一丝杆3转动,第一丝杆3转动与升降块8上开设的第一丝孔15的配合下,使得升降块8在第一丝杆3上移动,升降块8移动带动第二壳体9和试验平台18移动,从而达到调节试验平台18高度的目的,在需要进行水平方向位置调节时,转动第二转柄13,第二转柄13转动带动第二转盘12转动,第二转盘12转动带动第二丝杆10转动,第二丝杆10转动与移动块17上开设的第二导向孔20的配合下,使得移动块17在第二丝杆10上移动,移动块17移动带动试验平台18移动,即可完成试验平台18水平位置调节的目的,设置的第一导向柱5与第一导向孔16和第二导向柱14与第二导向孔21的配合,使得竖直和水平调节时稳定性更好。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便于对试验平台18进行高度和水平位置的调节,适用性强,同时调节稳定性好。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学实验用可移动平台,包括底座(1)、第一壳体(2)、第一丝杆(3)、第一轴承(4)、第一导向柱(5)、第一转盘(6)、第一转动柄(7)、升降块(8)、第二壳体(9)、第二丝杆(10)、第二轴承(11)、第二转盘(12)、第二转柄(13)、第二导向柱(14)、第一丝孔(15)、第一导向孔(16)、移动块(17)、试验平台(18)、导向块(19)、第二丝孔(20)和第二导向孔(2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两端均固定有第一壳体(2),第一壳体(2)的中部插接有第一丝杆(3),第一丝杆(3)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一导向柱(5),第一丝杆(3)的一端固定有第一转盘(6),第一转盘(6)的边缘处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转动柄(7),第一丝杆(3)和第一导向柱(5)上套接有升降块(8),升降块(8)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壳体(9),第二壳体(9)的中部插接有第二丝杆(10),第二丝杆(1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转盘(12),第二转盘(12)的边缘处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转柄(13),第二丝杆(10)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二导向柱(14),第二丝杆(10)上套接有移动块(17),移动块(17)的顶端固定有试验平台(18),试验平台(18)底端中部的两侧均固定有导向块(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学实验用可移动平台,包括底座(1)、第一壳体(2)、第一丝杆(3)、第一轴承(4)、第一导向柱(5)、第一转盘(6)、第一转动柄(7)、升降块(8)、第二壳体(9)、第二丝杆(10)、第二轴承(11)、第二转盘(12)、第二转柄(13)、第二导向柱(14)、第一丝孔(15)、第一导向孔(16)、移动块(17)、试验平台(18)、导向块(19)、第二丝孔(20)和第二导向孔(2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两端均固定有第一壳体(2),第一壳体(2)的中部插接有第一丝杆(3),第一丝杆(3)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一导向柱(5),第一丝杆(3)的一端固定有第一转盘(6),第一转盘(6)的边缘处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转动柄(7),第一丝杆(3)和第一导向柱(5)上套接有升降块(8),升降块(8)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壳体(9),第二壳体(9)的中部插接有第二丝杆(10),第二丝杆(1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转盘(12),第二转盘(12)的边缘处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转柄(13),第二丝杆(10)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二导向柱(14),第二丝杆(10)上套接有移动块(17),移动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甫胡益豪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