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插秧机开沟器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3607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1 08: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插秧机开沟器安装结构。包括浮板、开沟器以及固定装置,所述浮板上设有切槽,所述开沟器通过固定装置安装于切槽内,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组件、扭簧,所述固定座组件与开沟器端部铰接并且所述固定座组件固定于浮板上,所述扭簧包括长扭力臂、短扭力臂以及对称分布于双侧的扭力耳,所述扭簧套设于所述固定座组件外侧,所述短扭力臂支撑在浮板上,所述长扭力臂支撑在开沟器上,所述扭簧通过铰接轴固定在固定座组件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当苗台置与地面支撑时,或开沟器遇到较硬的田块时,通过设置扭簧使得开沟器可自动隐藏抑或自动突出作业的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插秧机开沟器安装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水稻插秧机开沟器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各种先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也逐步实现机械化,水稻插秧机就是水稻种植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机械。作业过程中,通过开沟器开设的沟槽进行插秧,插秧的效率,成果均与沟槽直接相关。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连接螺钉永久不可分离地将开沟器固定于浮板上,由于受到田地平整度的影响,会导致开沟机所开沟槽深浅不均,使得秧苗高低不齐,容易出现倒苗的现象,同时静置过程中,直接与地面接触,在承受苗台的重力下容易变形,毁损。另有公布号为CN108283036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一种水稻插秧开沟施肥覆土装置中公开了于开沟器中部设置可调伸缩杆,迫使开沟器以连接板与开沟器连接点为中心转动,从而调节开沟深度的方法,该方法对于开沟器低于浮板的高度可于一定范围内调节,但是深度调节过程复杂且装置可靠性较低、不便于操作以及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苗台置与地面支撑时,或开沟器遇到较硬的田块时,通过设置扭簧使得开沟器可自动隐藏抑或自动突出作业的固定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水稻插秧机开沟器安装结构,包括浮板、开沟器以及固定装置,所述浮板上设有切槽,所述开沟器通过固定装置安装于切槽内,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组件、扭簧,所述固定座组件与开沟器端部铰接并且所述固定座组件固定于浮板上,所述扭簧包括长扭力臂、短扭力臂以及对称分布于双侧的扭力耳,所述扭簧套设于所述固定座组件外侧,所述短扭力臂支撑在浮板上,所述长扭力臂支撑在开沟器上,所述扭簧通过铰接轴固定在固定座组件上。所述扭簧、固定座组件和开沟器通过同一铰接轴铰接。所述扭簧为变力扭簧,所述变力扭簧的长扭力臂或者短扭力臂至少一侧的中间位置布置有扭力调节弹簧,所述扭力调节弹簧与固定座组件固定。所述扭簧为变力扭簧,所述变力扭簧的短扭力臂的中间位置布置有扭力调节弹簧,所述扭力调节弹簧与浮板固定。所述开沟器的至少一侧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扭力耳的相向外侧设有垫圈,所述垫圈套设于所述铰接轴上。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达到如下的技术效果:当苗台置与地面支撑时,或开沟器遇到较硬的田块时,所产生的阻力使得开沟器克服所述变力扭簧的弹力绕销轴旋转并隐藏于切槽内,既避免了开沟器因承受苗台的重压变形抑或毁损,又使得浮板能实现对地面的正确感应,避免由于接触较硬地面,使得浮板的位置提升,从而对插秧的深浅作出错误的判断,进而导致插秧太浅、倒苗等现象;当阻力消失,所述变力扭簧恢复形变,又使得开沟器在扭力的作用下,突出浮板,进行正常的开沟作业,该过程在变力扭簧的限制作用下,自行完成。附图说明图1为开沟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开沟器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扭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开沟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相关技术人员更清晰的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现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水稻插秧机开沟器安装结构,包括浮板20、开沟器1以及固定装置,所述浮板20沿插秧机行进方向的左右两侧设有切槽,所述开沟器1通过固定装置固定于切槽内。如图2,4所示,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组件3、扭簧、销轴5以及开口销6,所述开沟器1位于所述切槽内的端侧设有固定转轴孔18,所述固定座组件3中部凸起,形成凸部,所述凸部位于所述固定转轴孔18的两侧面开设有通孔,所述开沟器1通过贯穿所述通孔与固定转轴孔18的销轴5与固定座组件3活动连接并通过开口销6锁定,所述固定座组件3的两侧边沿通过圆头焊接螺钉7固定于浮板20上。所述固定座组件3仅中部凸起,结构简单,较易获取,所形成的凸部用于限制所述开沟器1的横向位移并且通过两侧边沿与浮板20螺纹连接,固定稳固。如图2,3所示,所述长扭力臂13、短扭力臂16以及对称分布于双侧的扭力耳14,所述变力扭簧2套设于所述固定座组件3外侧,所述短扭力臂16支撑在浮板20上,所述长扭力臂13支撑在开沟器1上,所述扭力耳14与所述固定座组件3两侧通孔同轴设置,同一销轴5贯穿两侧的扭力耳14、固定座组件3的两侧通孔以及固定转轴孔18通过开口销6锁定。实际使用过程中,当苗台置与地面支撑时,或开沟器1遇到较硬的田块时,开沟器1在克服弹力的作用下,隐藏在浮板20的切槽之中,既避免了开沟器1因承受苗台的重压变形抑或毁损,又使得浮板20能实现对地面的正确感应,避免由于接触较硬地面,使得浮板20的位置提升,从而对插秧的深浅作出错误的判断,进而导致插秧太浅、倒苗等现象;当苗台抬起时,弹簧恢复形变,开沟器1在弹力的作用下,伸出浮板20,进行正常的开沟作业。所述开沟器1沿行进方向的前侧设有倾斜角为20度的斜面,由于稻田还草入土的实际农耕技术需要,稻田里残留了大量的稻草,在开沟器1遇到较多稻草时,稻草所形成的阻力,使得开沟器1克服弹力向上旋转。在稻草较少的地方再实现正常开沟,避免由于开沟器1对稻草的推动、堆积,导致开沟作业的中断。所述扭簧为变力扭簧2,所述变力扭簧2的短扭力臂16或者长扭力臂13至少一侧的中间位置布置有扭力调节弹簧17,所述扭力调节弹簧17与所述固定座组件3螺纹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短扭力臂16的中间位置布置的扭力调节弹簧17与浮板20固定。开沟过程中,依据田块软硬,以及浮板上面的泥土堆积情况,通过扭力调节弹簧17控制扭力大小,进而控制开沟器1相对所述销轴5的旋转极限,该调节方法简便,适宜性高适用性广。所述开沟器1两侧设置有限位凸台9,所述开沟器1在凸台9与变力扭簧2的共同作用下实现0~30度限位工作。所述扭力耳14的相向外侧设有垫圈12,所述垫圈12套设于所述销轴5上。所述垫圈12用于增加所述销轴5端侧与扭力耳14的接触面积,更加牢固的锁紧变力扭簧2。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稻插秧机开沟器安装结构,包括浮板(20)、开沟器(1)以及固定装置,所述浮板(20)上设有切槽,所述开沟器(1)通过固定装置安装于切槽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组件(3)、扭簧,所述固定座组件(3)与开沟器(1)端部铰接并且所述固定座组件(3)固定于浮板(20)上,所述扭簧包括长扭力臂(13)、短扭力臂(16)以及对称分布于双侧的扭力耳(14),所述扭簧套设于所述固定座组件(3)外侧,所述短扭力臂(16)支撑在浮板(20)上,所述长扭力臂(13)支撑在开沟器(1)上,所述扭簧通过铰接轴固定在固定座组件(3)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插秧机开沟器安装结构,包括浮板(20)、开沟器(1)以及固定装置,所述浮板(20)上设有切槽,所述开沟器(1)通过固定装置安装于切槽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组件(3)、扭簧,所述固定座组件(3)与开沟器(1)端部铰接并且所述固定座组件(3)固定于浮板(20)上,所述扭簧包括长扭力臂(13)、短扭力臂(16)以及对称分布于双侧的扭力耳(14),所述扭簧套设于所述固定座组件(3)外侧,所述短扭力臂(16)支撑在浮板(20)上,所述长扭力臂(13)支撑在开沟器(1)上,所述扭簧通过铰接轴固定在固定座组件(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插秧机开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固定座组件(3)和开沟器(1)通过同一铰接轴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插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济荣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星莱和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