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伤口送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3412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0 0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伤口送药器,包括送药筒和连通管,所述送药筒内设置有用于存放药物的内部通道,送药筒设置有注药口,所述注药口与所述内部通道相连通,所述连通管的后端与所述送药筒的内部通道相连通,连通管的前端用于输出药物,所述连通管采用可塑性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伤口送药器,结构紧凑、使用方便,不仅可以方便的将药物准确注入伤口内的预定的位置处,有利于实现精确注药;而且可以将药物均匀的敷涂于伤口的创面,尤其适用于窦道伤口的治疗。道伤口的治疗。道伤口的治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伤口送药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伤口送药器。

技术介绍

[0002]窦道伤口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伤口,通常是指机体组织感染、坏死,经体表排出体外后而形成的一个开口于体表的、不与体内空腔脏器相通的潜性盲管,可发生于软组织、脂肪、肌肉甚至骨质等;窦道伤口的形成主要与感染有关,多种原因所致的伤口感染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其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在慢性炎症、脓肿或异物的刺激下,逐渐增生、肥厚,形成窦道。如果窦道清除不彻底或异物、坏死组织残留,会使窦道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常见的有腹壁切口感染后引流不畅或切口内遗留异物造成的腹壁窦道伤口,骨折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骨质坏死形成的慢性窦道伤口,外伤或手术后异物残留形成的慢性窦道伤口等。
[0003]临床中,在治疗窦道伤口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定期清理窦道伤口、为窦道伤口消毒、并需要向窦道伤口内注药(通常是敷料),然而,由于窦道伤口的形状五花八门,没有规律,且窦道伤口的深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医护人员向患者的伤口内注药的过程非常麻烦,不仅操作复杂,而且非常不便于将药物准确的注入到窦道伤口内预定的位置处,从而达到不到预期的效果,影响伤口的愈合,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使用方便的伤口送药器,有利于实现精确注药;而且可以将药物均匀的敷涂于伤口的创面,尤其适用于窦道伤口的治疗。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为解决现有技术不便于向窦道伤口内精确送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伤口送药器,包括送药筒和连通管,所述送药筒内设置有用于存放药物的内部通道,送药筒设置有注药口,所述注药口与所述内部通道相连通,
[0007]所述连通管的后端与所述送药筒的内部通道相连通,连通管的前端用于输出药物,
[0008]所述连通管采用可塑性材料制成。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送药筒,可以将调配好的药物,如胶状膏药等,转入送药筒内的内部通道中;而通过设置连通管,且连通管采用可塑性材料制成,以便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窦道伤口走向弯曲连通管,以改变连通管的走向,且撤去外力后,连通管的形变可以保持不变,以便与窦道伤口相适配;在进行注药操作时,医护人员可以沿窦道伤口将连通管的前端延伸到窦道伤口的预定位置处,然后可以将医用棉签的前端经由注药口插入送药筒的内部通道中,以便在插入的过程中将内部通道中的药物经由连通管推送出去,从而达到精确送药的目的。
[0009]有便于精确注药,进一步的,所述连通管内药物的流通面积小于所述内部通道的横截面面积。既有利于控制从连通管排出的药物的量,提高注药的精度,又便于医护人员通
过挤压内部通道内的药物,达到提高药物在连通管内输送速度的目的。
[0010]为解决所述内部通道的密封和无菌问题,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隔离部件,所述第一隔离部件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送药筒,并用于封闭所述注药口。通过设置第一隔离部件,并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送药筒,不仅可以有效封闭所述注药口,达到封闭所述内部通道的目的,而且可以有效隔离所述内部通道,达到保持内部通道无菌,避免被污染的目的。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隔离部件为橡皮塞,
[0012]或,所述第一隔离部件为盖子,且所述盖子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送药筒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
[0013]或,所述第一隔离部件为张贴于所述送药筒一端的保护膜。既可以有效封闭所述注药口,又可以方便的开启所述注药口。
[0014]为解决药物,尤其是胶状膏药均匀的敷设于窦道伤口的问题,进一步的,还包括涂药部,所述涂药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出药口,涂药部设置于所述连通管的前端,且所述出药口与所述连通管相连通,所述涂药部用于敷涂从连通管输出的药物。在本方案中,通过在连通管的前端设置涂药部,不仅可以使药物从所述涂药部排出,而且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合理的移动送药筒和连通管,带动涂药部相对于输出的药物移动,从而可以将药物均匀的敷涂在窦道伤口表面,实现更好的送药效果。
[0015]为解决将药物均匀的敷涂于窦道伤口周围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涂药部为球状结构或椭球状结构。采用球状结构或椭球状结构的涂药部,使得沿涂药部没有方向之分,可以对涂药部周围的药物进行敷涂,以便将输出的药物均匀的敷涂到涂药部周围的窦道伤口。
[0016]为解决可塑片的无菌问题,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隔离部件,所述第二隔离部件用于隔离保护所述连通管,或隔离保护所述连通管及所述涂药部,所述第二隔离部件为保护膜或隔离保护袋。通过设置第二隔离部件,可以有效隔离连通管和涂药部,确保连通管和涂药部保持消毒后的无菌状态,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发生感染。
[0017]为解决将药物推送出内部通道的问题,进一步的,还包括推送部件,所述推送部件包括推杆及设置于所述推杆一端的活塞头,所述活塞头与所述内部通道相是适配,所述活塞头具有弹性,用于沿内部通道的长度方向移动。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专门的推送部件与送药筒相适配,尤其是与送药筒的内部通道相适配,使得活塞头可以卡入所述内部通道中,并可以在外力推动推杆时沿内部通道移动,从而达到增加内部通道内压力并通过压力推送药物的目的。
[0018]为实现更好的密封效果,优选的,所述活塞头的横截面面积等于或大于所述内部通道的横截面面积,
[0019]或,所述活塞头为圆台形结构。使得活塞头可以与内部通道的侧壁紧密接触,以便实现更好的气密效果,从而更便于通过推送部件推送内部通道的药物。
[0020]优选的,所述活塞头采用橡胶材料和/或硅胶材料制成。以便具有一定的弹性。
[0021]为便于加药,进一步的,所述送药筒还设置有加药口及用于封闭所述加药口的密封部件,所述加药口与所述内部通道相连通,并设置于靠近所述连通管的一端,
[0022]所述密封部件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送药筒,并封闭所述加药口。通过设置专门的加药口,不仅便于添加药物,而且有利于实现药物的连续、多次输送,非常的方便。
[0023]优选的,所述密封部件为橡皮塞,
[0024]或,所述密封部件为密封盖,且所述密封盖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加药口处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既可以有效封闭所述加药口,又便于开启加药口,有利于使用更加方便。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伤口送药器,结构紧凑、使用方便,不仅可以方便的将药物准确注入伤口内的预定的位置处,有利于实现精确注药;而且可以将药物均匀的敷涂于伤口的创面,尤其适用于窦道伤口的治疗。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伤口送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送药筒和连通管,所述送药筒内设置有用于存放药物的内部通道,送药筒设置有注药口,所述注药口与所述内部通道相连通,所述连通管的后端与所述送药筒的内部通道相连通,连通管的前端用于输出药物,所述连通管采用可塑性材料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送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内药物的流通面积小于所述内部通道的横截面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送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隔离部件,所述第一隔离部件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送药筒,并用于封闭所述注药口;所述第一隔离部件为橡皮塞,或,所述第一隔离部件为盖子,且所述盖子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送药筒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或,所述第一隔离部件为张贴于所述送药筒一端的保护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送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采用的是铝管,或所述连通管的内侧为铝管,外侧包覆一层塑料或橡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送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涂药部,所述涂药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出药口,涂药部设置于所述连通管的前端,且所述出药口与所述连通管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敏杨慧刘超赵新月田仁娣彭银颜仁兴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肿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