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卧起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53401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0 0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仰卧起坐系统,包括:吸盘,所述吸盘形成有第一吸附面;加强片,所述加强片形成有粘贴面与第二吸附面,所述粘贴面与所述第二吸附面分别位于所述加强片相背的两端面,且所述第一吸附面能够与所述第二吸附面相吸附,所述粘贴面能够与固定面相紧密粘结为一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在加强片相背的两端面分别形成粘贴面与第二吸附面,加强片的粘贴面可与固定面相紧密粘结为一体,第二吸附面与吸盘的第一吸附面相吸附,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固定面,具有较好的吸附稳固性;另外,该仰卧起坐系统的结构简单,便于安装的同时也便于调整位置,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仰卧起坐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健身器材
,特别是涉及一种仰卧起坐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仰卧起坐辅助器常通过吸盘直接吸附在固定面上,固定面是指陶瓷地板、木质地板、花岗岩地板的表面。由于木质地板、陶瓷地板、花岗岩地板的表面凹凸不平或者存在细小的凹坑、凸台,当吸盘吸排出空气以使吸盘吸附在固定面上时,吸盘与固定面之间会残留空气,导致其吸附稳固性差;另外,位于吸盘与固定面之间的残留空气经由固定面处的凹坑、凸台处排出后,空气也会逐渐从凹坑、凸台处进入吸盘与固定面之间,逐渐令吸盘丧失吸附能力,使用过程中易出现吸盘与固定面脱离的现象,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仰卧起坐系统,该仰卧起坐系统的结构简单,吸附稳固性强,便于安装,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仰卧起坐系统,包括:
[0006]吸盘,所述吸盘形成有第一吸附面;
[0007]加强片,所述加强片形成有粘贴面与第二吸附面,所述粘贴面与所述第二吸附面分别位于所述加强片相背的两端面,且所述第一吸附面能够与所述第二吸附面相吸附,所述粘贴面能够与固定面相紧密粘结为一体。
[0008]优选地,所述粘贴面可拆卸式装设有保护膜;
[0009]所述加强片为塑料材质;
[0010]所述吸盘呈圆形片状设置;
[0011]和/或,所述吸盘为橡胶材质。
[0012]优选地,所述第二吸附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吸附面的面积。
[0013]优选地,所述吸盘的数量为两个及以上,所述加强片的数量为一个,各个所述吸盘均吸附于所述加强片的第二吸附面;
[0014]或者所述吸盘的数量为两个及以上,所述加强片的数量与所述吸盘的数量相同,且各个所述吸盘的所述第一吸附面能够一一对应吸附于各个所述加强片的所述第二吸附面。
[0015]优选地,所述仰卧起坐系统包括:基座与按压结构,所述基座设于所述吸盘背向所述加强片的侧面;所述按压结构与所述吸盘背向所述加强片的侧面相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基座朝向所述吸盘移动,以使所述基座按压所述吸盘。
[0016]优选地,所述基座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吸盘背向所述加强片的侧面相对应;
[0017]所述按压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及按压件,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垂
直连接于所述吸盘背向所述加强片的侧面,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杆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且所述第二连接杆位于所述基座背向所述吸盘的一侧;所述按压件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杆,并能够以所述第二连接杆为轴转动,且所述按压件能够按压所述基座,以使所述基座朝向所述吸盘移动。
[0018]优选地,所述按压件形成有按压把手及转动部,所述按压把手与所述转动部相连接;
[0019]所述转动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连接杆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转动部能够以所述第二连接杆为轴转动;所述转动部形成有松开接触面、转动弧面及吸附压接面,所述松开接触面与所述吸附压接面通过所述转动弧面相衔接。
[0020]优选地,所述按压结构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周向外侧,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吸盘面向所述基座的侧面,另一端与所述基座面向所述吸盘的侧面相抵接。
[0021]优选地,所述弹簧呈锥形设置。
[0022]优选地,所述仰卧起坐系统包括:支撑横杆及连杆结构,所述连杆结构垂直装设于所述基座背向所述吸盘的侧面,所述支撑横杆垂直装设于所述连杆结构并与所述第一吸附面相平行。
[0023]优选地,所述连杆结构包括:第三连接杆与第四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垂直连接于所述基座背向所述吸盘的侧面;所述第四连接杆通过伸缩结构可伸缩装设于所述第三连接杆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且所述第四连接杆与所述基座相垂直。
[0024]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周向侧面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四连接杆的周向侧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三通孔相对应的第四通孔;
[0025]所述伸缩结构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装设于所述第四连接杆,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可伸缩穿设于所述第四通孔;所述弹性件穿出所述第四通孔的端部能够穿出所述第三通孔,以使所述第三连接杆与所述第四连接杆相固定。
[0026]优选地,所述弹性件包括:弹片及凸柱,所述弹片装设于所述第四连接杆的内部并与所述第四通孔相对;所述凸柱设于所述弹片面向所述第四通孔的一侧,且所述凸柱远离所述弹片的一端可伸缩穿设于所述第四通孔。
[0027]优选地,所述弹片呈U型设置,所述弹片的两侧部均与所述第四连接杆的内壁相紧贴。
[0028]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周向外侧面开设有两个及以上所述第三通孔,各个所述第三通孔沿所述第三连接杆的轴向方向相间隔排布。
[0029]优选地,所述连杆结构还包括:缓冲套,所述缓冲套装设于所述第三连接杆远离所述基座的端部内,且所述缓冲套形成有供所述第四连接杆穿入的中空通道。
[0030]优选地,所述缓冲套远离所述基座的端部形成有限位凸边,所述限位凸边能够与所述第三连接杆背向所述基座的端面相抵接。
[0031]优选地,所述缓冲套的周向侧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三通孔对应的第一开口。
[0032]优选地,所述支撑横杆的数量为两个及以上,至少一个所述支撑横杆装设于所述第三连接杆并与所述第三连接杆相垂直,至少一个所述支撑横杆装设于所述第四连接杆并与所述第四连接杆相垂直。
[0033]优选地,所述支撑横杆的轴向外侧面套设有柔性件。
[0034]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35]上述技术方案中所提供的一种仰卧起坐系统,是在加强片相背的两端面分别形成粘贴面与第二吸附面,加强片的粘贴面可与固定面相紧密粘结为一体,第二吸附面与吸盘的第一吸附面相吸附,能够适应凹凸不平的固定面,具有较好的吸附稳固性;另外,该仰卧起坐系统的结构简单,便于安装的同时也便于调整位置,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36]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仰卧起坐系统的示意图。
[0037]图2为图1所示吸盘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3为图1所示加强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仰卧起坐系统的示意图。
[0040]图5为图1所示仰卧起坐系统的分解示意图。
[0041]图6为图5所示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7为图5所示按压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8为图1所示仰卧起坐系统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0044]图9为图8所示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10为图8所示缓冲套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1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仰卧起坐系统的示意图。
[0047]100、仰卧起坐系统;10、吸盘;11、第一吸附面;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仰卧起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盘(10),所述吸盘(10)形成有第一吸附面(11);加强片(20),所述加强片(20)形成有粘贴面(21)与第二吸附面(22),所述粘贴面(21)与所述第二吸附面(22)分别位于所述加强片(20)相背的两端面,且所述第一吸附面(11)能够与所述第二吸附面(22)相吸附,所述粘贴面(21)能够与固定面(30)相紧密粘结为一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仰卧起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面(21)可拆卸式装设有保护膜;所述加强片(20)为塑料材质;所述吸盘(10)呈圆形片状设置;和/或,所述吸盘(10)为橡胶材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仰卧起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附面(22)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吸附面(11)的面积。4.如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仰卧起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10)的数量为两个及以上,所述加强片(20)的数量为一个,各个所述吸盘(10)的所述第一吸附面(11)均吸附于所述加强片(20)的所述第二吸附面(22);或者所述吸盘(10)的数量为两个及以上,所述加强片(20)的数量与所述吸盘(10)的数量相同,且各个所述吸盘(10)的所述第一吸附面(11)能够一一对应吸附于各个所述加强片(20)的所述第二吸附面(2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仰卧起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仰卧起坐系统(100)包括:基座(40)与按压结构(50),所述基座(40)设于所述吸盘(10)背向所述加强片(20)的侧面;所述按压结构(50)与所述吸盘(10)背向所述加强片(20)的侧面相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基座(40)朝向所述吸盘(10)移动,以使所述基座(40)按压所述吸盘(10)。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仰卧起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40)开设有第一通孔(41),所述第一通孔(41)与所述吸盘(10)背向所述加强片(20)的侧面相对应;所述按压结构(50)包括:第一连接杆(51)、第二连接杆(52)及按压件(53),所述第一连接杆(51)的一端垂直连接于所述吸盘(10)背向所述加强片(20)的侧面,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一通孔(41);所述第二连接杆(52)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51),且所述第二连接杆(52)位于所述基座(40)背向所述吸盘(10)的一侧;所述按压件(53)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杆(52),并能够以所述第二连接杆(52)为轴转动,且所述按压件(53)能够按压所述基座(40),以使所述基座(40)朝向所述吸盘(10)移动。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仰卧起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53)形成有按压把手(531)及转动部(532),所述按压把手(531)与所述转动部(532)相连接;所述转动部(532)开设有第二通孔(5321),所述第二连接杆(52)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5321),所述转动部(532)能够以所述第二连接杆(52)为轴转动;所述转动部(532)形成有松开接触面(5322)、转动弧面(5323)及吸附压接面(5324),所述松开接触面(5322)与所述吸附压接面(5324)通过所述转动弧面(5323)相衔接。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仰卧起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结构(50)还包括:弹簧(54),所述弹簧(54)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51)的周向外侧,所述弹簧(54)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吸盘(10)面向所述基座(40)的侧面,另一端与所述基座(40)面向所述吸盘(10)的侧面
相抵。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仰卧起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54)呈锥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传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阿尔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