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创吸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3242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0 0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创吸痰装置,包括吸痰管,所述吸痰管的顶部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吸痰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负压抽管,所述负压抽管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抽拉杆,所述抽拉杆的水平一端设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活塞套,所述抽拉杆的水平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拉柄,所述吸痰管的下端设有鼻塞式吸痰头,所述吸痰管的一侧外壁设有第一侧管,所述吸痰管的另一侧外壁设有第二侧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吸痰管可以对吸痰负压吸力进行很好的控制,避免负压吸力过大而对患者呼吸道粘膜的损伤,同时能对鼻塞式吸痰头的位置进行微调,从而更加方便人们的吸痰处理。的吸痰处理。的吸痰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创吸痰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吸痰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无创吸痰装置,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0002]医院中的病人常常出现呼吸道积痰的现象,常规的处理方法都是通过吸痰管进行吸除。而无创吸痰管是不需要把吸痰管插入鼻咽部,仅要求把吸痰头堵住鼻孔吸出痰液,避免了患者的插管的痛苦,常用的无创吸痰法为鼻咽通道无创吸痰法。
[0003]目前,现有的吸痰管都是普通的管状结构,需要插入呼吸道,同时采用负压机吸痰,由于吸痰时的吸引压力过大,不仅特别痛苦难忍,常造成患者口腔和呼吸道粘膜的损伤,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无创吸痰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现有的吸痰管结构简单,不易调节吸痰管于吸痰处的位置,并且其吸引压力较大,容易造成患者呼吸道粘膜的损伤的问题提供一种无创吸痰装置。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一种无创吸痰装置,包括吸痰管,所述吸痰管的顶部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吸痰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负压抽管,所述负压抽管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抽拉杆,所述抽拉杆的水平一端设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活塞套,所述抽拉杆的水平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拉柄,所述吸痰管的下端设有鼻塞式吸痰头,所述吸痰管的一侧外壁设有第一侧管,所述吸痰管的另一侧外壁设有第二侧管,所述第一侧管内部安装有第一微导丝,所述第二侧管的内部安装有第二微导丝。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负压抽管的内表面开设有负压吸痰腔,且负压吸痰腔通过连接管与所述吸痰管相连通。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负压抽管靠近拉柄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助力板,且助力板的数量为两个。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鼻塞式吸痰头的外形呈半椭圆形,且鼻塞式吸痰头的下端开设有吸痰口,所述鼻塞式吸痰头的直径分别为0.8CM、1.2CM或者1.6CM。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吸痰管的外表面顶部位置固定套接有操作防滑套,且操作防滑套为硅胶套。
[0011]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连接管、负压抽管、抽拉杆、连接头、活塞套和拉柄,为吸痰管增加了手动吸痰结构,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对吸痰负压吸力进行很好的控制,避免负压吸力过大而对患者呼吸道粘膜的损伤,同时通过设置第一侧管、第二侧管、第一微导丝、第二微导丝和操作防滑套,可以对底端伸入患者呼吸道内的鼻塞式吸痰头
的位置进行微调,从而更加方便人们的吸痰处理,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00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3]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负压抽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的吸痰管的剖视图;
[0016]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二中吸痰管的局部视图。
[0017]图中:1、吸痰管;2、连接管;3、负压抽管;4、抽拉杆;5、连接头;6、活塞套;7、负压吸痰腔;8、拉柄;9、助力板;10、鼻塞式吸痰头;11、第一侧管;12、第二侧管;13、第一微导丝;14、第二微导丝;15、操作防滑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9]实施例
[0020]实施例一:
[0021]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无创吸痰装置,包括吸痰管1,吸痰管1的顶部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管2,连接管2远离吸痰管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负压抽管3,负压抽管3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抽拉杆4,抽拉杆4的水平一端设有连接头5,连接头5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活塞套6,抽拉杆4的水平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拉柄8,吸痰管1的下端设有鼻塞式吸痰头10,吸痰管1的一侧外壁设有第一侧管11,吸痰管1的另一侧外壁设有第二侧管12,第一侧管11内部安装有第一微导丝13,第二侧管12的内部安装有第二微导丝14。
[0022]其中,负压抽管3的内表面开设有负压吸痰腔7,且负压吸痰腔7通过连接管2与吸痰管1相连通。
[0023]其中,负压抽管3靠近拉柄8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助力板9,且助力板9的数量为两个。
[0024]其中,鼻塞式吸痰头10的外形呈半椭圆形,且鼻塞式吸痰头10的下端开设有吸痰口,鼻塞式吸痰头10的直径分别为0.8CM、1.2CM或者1.6CM。
[0025]实施例二:
[0026]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无创吸痰装置,包括吸痰管1,吸痰管1的顶部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管2,连接管2远离吸痰管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负压抽管3,负压抽管3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抽拉杆4,抽拉杆4的水平一端设有连接头5,连接头5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活塞套6,抽拉杆4的水平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拉柄8,吸痰管1的下端设有鼻塞式吸痰头10,吸痰管1的一侧外壁设有第一侧管11,吸痰管1的另一侧外壁设有第二侧管12,第一侧管11内部安装有第一微导丝13,第二侧管12的内部安装有第二微导丝14。
[0027]其中,负压抽管3的内表面开设有负压吸痰腔7,且负压吸痰腔7通过连接管2与吸痰管1相连通。
[0028]其中,负压抽管3靠近拉柄8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助力板9,且助力板9的数量为两个。
[0029]其中,鼻塞式吸痰头10的外形呈半椭圆形,且鼻塞式吸痰头10的下端开设有吸痰口,鼻塞式吸痰头10的直径分别为0.8CM、1.2CM或者1.6CM。
[0030]实施例三:
[0031]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无创吸痰装置,包括吸痰管1,吸痰管1的顶部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管2,连接管2远离吸痰管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负压抽管3,负压抽管3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抽拉杆4,抽拉杆4的水平一端设有连接头5,连接头5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活塞套6,抽拉杆4的水平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拉柄8,吸痰管1的下端设有鼻塞式吸痰头10,吸痰管1的一侧外壁设有第一侧管11,吸痰管1的另一侧外壁设有第二侧管12,第一侧管11内部安装有第一微导丝13,第二侧管12的内部安装有第二微导丝14。
[0032]其中,负压抽管3的内表面开设有负压吸痰腔7,且负压吸痰腔7通过连接管2与吸痰管1相连通。
[0033]其中,负压抽管3靠近拉柄8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助力板9,且助力板9的数量为两个。
[0034]其中,鼻塞式吸痰头10的外形呈半椭圆形,且鼻塞式吸痰头10的下端开设有吸痰口,鼻塞式吸痰头10的直径分别为0.8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创吸痰装置,包括吸痰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痰管(1)的顶部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管(2),所述连接管(2)远离吸痰管(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负压抽管(3),所述负压抽管(3)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抽拉杆(4),所述抽拉杆(4)的水平一端设有连接头(5),所述连接头(5)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活塞套(6),所述抽拉杆(4)的水平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拉柄(8),所述吸痰管(1)的下端设有鼻塞式吸痰头(10),所述吸痰管(1)的一侧外壁设有第一侧管(11),所述吸痰管(1)的另一侧外壁设有第二侧管(12),所述第一侧管(11)内部安装有第一微导丝(13),所述第二侧管(12)的内部安装有第二微导丝(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创吸痰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家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立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