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隔热效果好的陶瓷碗,包括陶瓷碗本体、连接机构和提手机构,所述连接机构设置在陶瓷碗本体上,所述提手机构设置在陶瓷碗本体上,所述连接机构包括隔热层、陶瓷底座和陶瓷碗盖,所述隔热层设置在陶瓷碗本体的内壁上,所述隔热层的内壁上设置有陶瓷内胆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隔热层、连接块、提手壳、固定槽、滑块、铁块和磁铁的相互配合,从而提高了陶瓷碗的隔热效果,而且避免因陶瓷碗过热出现被烫伤的现象发生,从而降低了陶瓷碗因太烫掉落到地面上的概率,大大降低了安全隐患的发生,而且提手壳可以根据需要拉伸或者收缩,从而使得提手壳不会占用较多的空间,提高了实用性,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热效果好的陶瓷碗
[0001]本技术涉及陶瓷碗
,具体为一种隔热效果好的陶瓷碗。
技术介绍
[0002]陶瓷是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古人称陶瓷为瓯,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陶瓷可制作为盘、碗、盒、壶、罐等陶器的器表,有朱绘的,也有用红、青、绿、黄、橙等色绘出线条、几何图案和珍禽走兽等纹样,碗作为人们日常必需的饮食器皿,碗的起源目前不可考证,不过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泥质陶制的碗,其形状与当今无多大区别,即口大底小,碗口宽而碗底窄,陶瓷碗是每个家庭吃饭时必须用到的物品,人们做好饭后会将饭盛放到陶瓷碗中,然后将陶瓷碗端到餐桌上开始用餐,但是常见的陶瓷碗隔热效果较差,在盛放较热的饭菜时经常由于陶瓷碗过热,导致了使用者手部的烫伤,也有可能因为太烫导致陶瓷腕掉落摔地以至于打碎碗,盛放食物洒出,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大大增加了安全隐患,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热效果好的陶瓷碗,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隔热效果好的陶瓷碗,包括陶瓷碗本体、连接机构和提手机构,所述连接机构设置在陶瓷碗本体上,所述提手机构设置在陶瓷碗本体上;
[0005]所述连接机构包括隔热层、陶瓷底座和陶瓷碗盖,所述隔热层设置在陶瓷碗本体的内壁上,所述隔热层的内壁上设置有陶瓷内胆层,所述陶瓷底座安装在陶瓷碗本体的底部,所述陶瓷底座的底部安装有防滑垫,所述陶瓷碗盖设置在陶瓷碗本体的顶部,所述陶瓷碗盖的顶部安装有碗盖把手;
[0006]所述提手机构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安装在陶瓷碗本体左右两侧的顶部,所述连接块的表面设置有提手壳,所述连接块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铁块,所述固定槽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与铁块配合使用的磁铁,所述铁块靠近磁铁的一侧与磁铁相互吸合,所述滑块靠近提手壳的一侧与提手壳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防滑垫由橡胶制成。
[0008]优选的,所述陶瓷碗盖的底部与陶瓷碗本体的顶部相互接触。
[0009]优选的,所述提手壳的内壁与连接块的表面滑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提手壳的形状和连接块的形状均为圆形。
[0011]优选的,所述隔热层通过玻璃纤维制成。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1、本技术通过隔热层、连接块、提手壳、固定槽、滑块、铁块和磁铁的相互配合,从而提高了陶瓷碗的隔热效果,而且避免因陶瓷碗过热出现被烫伤的现象发生,从而降低了陶瓷碗因太烫掉落到地面上的概率,大大降低了安全隐患的发生,而且提手壳可以根据需要拉伸或者收缩,从而使得提手壳不会占用较多的空间,大大提高了实用性,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
[0014]2、本技术通过设置防滑垫,大大提高了陶瓷碗放置时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正视图的结构剖面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图1中A
‑
A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陶瓷碗本体、2连接机构、21隔热层、22陶瓷底座、23陶瓷碗盖、24陶瓷内胆层、25防滑垫、26碗盖把手、3提手机构、31连接块、32提手壳、33固定槽、34滑块、35铁块、36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
3,一种隔热效果好的陶瓷碗,包括陶瓷碗本体1、连接机构2和提手机构3,连接机构2设置在陶瓷碗本体1上,提手机构3设置在陶瓷碗本体1上。
[0021]连接机构2包括隔热层21、陶瓷底座22和陶瓷碗盖23,隔热层21设置在陶瓷碗本体1的内壁上,隔热层21通过玻璃纤维制成,隔热层21的内壁上设置有陶瓷内胆层24,陶瓷底座22安装在陶瓷碗本体1的底部,陶瓷底座2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25,防滑垫25由橡胶制成,通过设置防滑垫25,大大提高了陶瓷碗放置时的稳固性,陶瓷碗盖23设置在陶瓷碗本体1的顶部,陶瓷碗盖23的底部与陶瓷碗本体1的顶部相互接触,陶瓷碗盖2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碗盖把手26。
[0022]提手机构3包括连接块31,连接块31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安装在陶瓷碗本体1左右两侧的顶部,连接块31的表面设置有提手壳32,提手壳32的内壁与连接块31的表面滑动连接,提手壳32的形状和连接块31的形状均为圆形,连接块31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固定槽33,固定槽33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滑块34,滑块34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铁块35,固定槽33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铁块35配合使用的磁铁36,铁块35靠近磁铁36的一侧与磁铁36相互吸合,滑块34靠近提手壳32的一侧与提手壳32固定连接,通过隔热层21、连接块31、提手壳32、固定槽33、滑块34、铁块35和磁铁36的相互配合,从而提高了陶瓷碗的隔热效果,而且避免因陶瓷碗过热出现被烫伤的现象发生,从而降低了陶瓷碗因太烫掉落到地面上的概率,大大降低了安全隐患的发生,而且提手壳32可以根据需要拉伸或者收缩,从而使得提手壳32不会占用较多的空间,大大提高了实用性,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
[0023]使用时,通过隔热层21,从而起到了对陶瓷碗本体1内部的食物进行隔热的效果,
降低了陶瓷碗本体1表面的温度,需要端起陶瓷碗本体1时,拉动提手壳32,提手壳32带动滑块34在固定槽33内滑动,从而使得滑块34远离陶瓷碗本体1运动,滑块34带动铁块35和磁铁36发生分离,使得滑块34带动另一个铁块35和另一个磁铁36相互吸合即可,然后通过提手壳32即可端起陶瓷碗本体1。
[0024]综上所述:该隔热效果好的陶瓷碗,通过隔热层21、连接块31、提手壳32、固定槽33、滑块34、铁块35和磁铁36的相互配合,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2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热效果好的陶瓷碗,包括陶瓷碗本体(1)、连接机构(2)和提手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2)设置在陶瓷碗本体(1)上,所述提手机构(3)设置在陶瓷碗本体(1)上;所述连接机构(2)包括隔热层(21)、陶瓷底座(22)和陶瓷碗盖(23),所述隔热层(21)设置在陶瓷碗本体(1)的内壁上,所述隔热层(21)的内壁上设置有陶瓷内胆层(24),所述陶瓷底座(22)安装在陶瓷碗本体(1)的底部,所述陶瓷底座(22)的底部安装有防滑垫(25),所述陶瓷碗盖(23)设置在陶瓷碗本体(1)的顶部,所述陶瓷碗盖(23)的顶部安装有碗盖把手(26);所述提手机构(3)包括连接块(31),所述连接块(31)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安装在陶瓷碗本体(1)左右两侧的顶部,所述连接块(31)的表面设置有提手壳(32),所述连接块(31)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固定槽(33),所述固定槽(33)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滑块(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新宇,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德化煜坤陶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