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良佐专利>正文

一种体外循环负压吸引水滴用配套管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3071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0 0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体外循环负压吸引水滴用配套管路,包括水滴收集筒和连接管路,所述水滴收集筒的敞口端与负压源输出端贴合连接,连接管路的一端与水滴收集筒侧壁连接且其另一端和防滑接头连接,防滑接头与膜肺连接;所述水滴收集筒的敞口端向外翻边形成贴合边,贴合边与负压源输出端贴合连接,水滴收集筒外侧靠近贴合边的一端套设有凸起的第一半圆形双层卡环和第二半圆形双层卡环,其间设有两个呈环形分布的L型限位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全封闭式且具有较短的连接管路,应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负压辅助引流中,安装简单、更换便捷,确保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管路安全工作,提高了病人安全性,而且全封闭式保护了医护人员的健康。而且全封闭式保护了医护人员的健康。而且全封闭式保护了医护人员的健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体外循环负压吸引水滴用配套管路


[0001]本技术属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用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体外循环负压吸引水滴用配套管路。

技术介绍

[0002]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借助外加负压辅助方法增加静脉引流量,保证充足的动脉灌注流量,水滴收集筒和连接管路是此装置中必备且重要部分,其可提供比较稳定且理想的静脉引流,确保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管路的安全工作。目前所用的静脉引流耗材及水蒸气收集装置结构复杂、生产工艺繁琐,连接管路复杂、接口多且距离长,安装不便,更换麻烦,并且半封闭泵流需人工调节,增加灌注师操作难度,负压稳定性不好,对病患的安全性较差,不利于医护人员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水滴收集筒和连接管路直接连接,减少多余支路,无须通过钳夹和开放支路来控制负压的开启和关闭的体外循环负压吸引水滴用配套管路。
[0004]为了解决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体外循环负压吸引水滴用配套管路,包括水滴收集筒、连接管路和防滑接头,所述水滴收集筒的敞口端与负压源输出端贴合连接,连接管路的一端与水滴收集筒侧壁连接且其另一端和防滑接头连接,防滑接头的另一端与膜肺连接;
[0005]所述水滴收集筒的敞口端向外翻边形成贴合边,贴合边与负压源输出端贴合连接,水滴收集筒外侧靠近贴合边的一端套设有凸起的第一半圆形双层卡环和第二半圆形双层卡环,第一半圆形双层卡环和第二半圆形双层卡环之间设有两个呈环形分布的L型限位槽。
[0006]优选的,所述贴合边的厚度为0.75mm

0.45mm,贴合边从靠近水滴收集筒的一端到自由端的厚度均匀减少。
[0007]优选的,所述贴合边的轴向切线与水滴收集筒轴向延长线相交的夹角为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范围为30
°‑
90
°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为45
°

[0009]优选的,所述防滑接头的横截面为多边形。
[0010]优选的,所述水滴收集筒采用医用级PP材料,连接管路采用医用PVC材料,防滑接头采用软质EVA材料。
[0011]优选的,所述连接管路的长度小于2m。
[001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3](1)本技术采用水滴收集筒和连接管路直接连接,水滴收集筒与负压源输出端贴合连接,减少了管路的使用,减少了污染和泄漏的风险,提供了医患的安全性;
[0014](2)本技术中水滴收集筒上设有很薄的外翻贴合边,其与负压源输出端贴合,在负压作用下有极好密封性,安全可靠。
[0015](3)本技术水滴收集筒上设有第一半圆形双层卡环、第二半圆形双层卡环和L型限位槽增加了水滴收集筒和负压源输出端连接的便利性,稳定性,保证整个系统安全的运转;
[0016](4)本技术在连接管路另一端设有软质EVA材质防滑接头,可以帮助医生更好的进行管路之间的连接且提高了密封性,便于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0017](5)本技术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形成全封闭通路对医护人员的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保障。
附图说明
[0018]图1、本技术体外循环负压吸引水滴用配套管路结构示意图;
[0019]图2、图1中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本技术体外循环负压吸引水滴用配套管路中防滑接头的横截面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水滴收集筒,2、连接管路,3、贴合边,4、第一半圆形双层卡环,5、第二半圆形双层卡环,6、L型限位槽,7、第一夹角,8、防滑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实施例描述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
[0024]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示意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
[0025]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6]如图1所示,体外循环负压吸引水滴用配套管路,包括水滴收集筒1和连接管路2,水滴收集筒1的敞口端与负压源输出端贴合连接,水滴收集筒1的敞口端与负压源输出端贴合连接,连接管路2的一端与水滴收集筒1侧壁连接且其另一端和防滑接头8连接,防滑接头8的另一端与膜肺连接;水滴收集筒1与其平台面贴合连接,整个装置无须通过钳夹和开放支路来控制负压的开启和关闭的。
[0027]水滴收集筒1的敞口端向外翻边形成很薄贴合边3,贴合边3与负压源输出端贴合连接,水滴收集筒1外侧靠近贴合边3的一端套设有凸起的第一半圆形双层卡环4和第二半圆形双层卡环5,第一半圆形双层卡环4和第二半圆形双层卡环5之间设有两个呈环形分布的L型限位槽6。
[0028]具体地,贴合边3的厚度为0.75mm

0.45mm,贴合边3从靠近水滴收集筒1的一端到自由端的厚度均匀减少。较薄的贴合边3可以保证在负压状态下具有较好的密封性。
[0029]负压源输出端即为VAVD设备的负压输出端口,其为具有平台面的管口,同时端口
边沿处具有环形凸起用于卡接第一半圆形双层卡环4和第二半圆形双层卡环5,端口内壁具有与L型限位槽6配合使用的凸起。使用时,将贴合边3向负压源输出端贴合卡接后旋转固定。
[0030]具体地,贴合边3的轴向切线与水滴收集筒1轴向延长线相交的夹角为第一夹角7,第一夹角7的角度范围为30
°‑
90
°
。在该范围内都可以达到两者贴合连接的效果。
[0031]具体地,第一夹角的角度为45
°
。此角度贴合紧密度最佳,且更易操作。
[0032]具体地,防滑接头8的横截面为多边形。医生在手术操作中戴有胶皮手套且有血污,容易发生手滑,防滑接头8可以有效提高管路之间对接的稳定性,准确性和密封性,提高工作效率。
[0033]具体地,水滴收集筒采用医用级PP材料,连接管路采用医用PVC材料,防滑接头采用软质EAV材料安全姓高且成本较低。
[0034]上面对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0035]不脱离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可以做出许多其他改变和改型。应当理解,本技术不限于特定的实施方式,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体外循环负压吸引水滴用配套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滴收集筒、连接管路和防滑接头,所述水滴收集筒的敞口端与负压源输出端贴合连接,连接管路的一端与水滴收集筒侧壁连接且其另一端和防滑接头连接,防滑接头的另一端与膜肺连接;所述水滴收集筒的敞口端向外翻边形成贴合边,贴合边与负压源输出端贴合连接,水滴收集筒外侧靠近贴合边的一端套设有凸起的第一半圆形双层卡环和第二半圆形双层卡环,第一半圆形双层卡环和第二半圆形双层卡环之间设有两个呈环形分布的L型限位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外循环负压吸引水滴用配套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边的厚度为0.75mm

0.45mm,贴合边从靠近水滴收集筒的一端到自由端的厚度均匀减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外循环负压吸引水滴用配套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边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良佐石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于良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