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的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2897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0 0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的连接装置,包括L型连接组件、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所述L型连接组件由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焊接组成,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分别与对应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手动转动限位板,使得限位板通过第一螺纹杆带动第二螺纹杆转动,通过第二螺纹杆转动带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转动,从而可以带动两个齿条板沿着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移动,通过两个齿条板带动推板沿着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移动,进而带动两个插杆沿着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移动直至与对应固定杆插接,即可通过L型连接组件将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进行连接,提高装配时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提高连接装配效率。提高连接装配效率。提高连接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的连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的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按预制构件的形式和施工方法分为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骨架板材建筑及升板升层建筑等五种类型,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装配式建筑采用装配式结构,可以工厂预制、现场装配,实现住宅产业化,同时可以有效提高材料在建筑节能和结构性能的效率、节约能源与资源,减少建筑垃圾和环境的不良影响,降低施工场地限制等,建筑工业化是未来建筑业的发展方向,而装配式建筑也是近几年来各大建筑企业争相研究的热点。
[0003]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传统的装配式建筑在进行装配时,大多采用螺栓进行固定安装,螺栓安装繁琐,且容易出现滑丝的问题,造成拆装不便,有的甚至需要进行焊接操作,这样装配十分麻烦,成本较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装配效率。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的连接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的连接装置,通过手动转动限位板,使得限位板通过第一螺纹杆带动第二螺纹杆转动,通过第二螺纹杆转动带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转动,从而可以啮合带动两个齿条板分别沿着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进行移动,通过两个齿条板带动推板沿着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移动,进而带动两个插杆依次沿着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进行移动直至与对应固定杆相插接,从而可以通过L型连接组件将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之间进行连接,提高了装配时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提高了连接装配效率,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的连接装置,包括L型连接组件、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所述L型连接组件由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焊接组成,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分别与对应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相连接处顶端开设有第一螺纹槽,所述第一螺纹槽的底部一侧开设有第二螺纹槽,所述第二螺纹槽的底端从上到下依次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一端分别对应延伸至第二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板内,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远离第二螺纹槽的一端分别开设有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
[0007]所述L型连接组件内设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有与第一螺纹槽啮合连接的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底端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与第二螺纹槽啮合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底端从上到下依次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一侧均啮合连接有齿条板,两个所述齿条板分别设置在第
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两个所述齿条板远离对应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一端均连接有推板,两个所述推板一侧的上下两端均对称连接有插杆。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一侧的上下两端均对称开设有第一插孔,每个所述第一插孔均与对应插杆呈配合设置。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内均设有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靠近L型连接组件的一侧上下两端均对称开设有第二插孔,每个所述第二插孔的一端均延伸至对应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的外侧,且每个所述插杆的一端分别依次贯穿对应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与固定杆相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槽的顶端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直径尺寸大于第一螺纹槽的直径尺寸。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的顶端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限位槽呈配合设置。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滑槽。
[0013]优选的,两个所述齿条板的上下两端均连接有滑块,每个所述滑块均与对应滑槽滑动连接。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5]通过手动转动限位板,使得限位板通过第一螺纹杆带动第二螺纹杆转动,通过第二螺纹杆转动带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转动,从而可以啮合带动两个齿条板分别沿着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进行移动,通过两个齿条板带动推板沿着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移动,进而带动两个插杆依次沿着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进行移动直至与对应固定杆相插接,从而可以通过L型连接组件将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之间进行连接,提高了装配时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提高了连接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L型连接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连接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连接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图4中的A区放大图;
[0022]图6为本技术的第一墙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L型连接组件;11、第一连接板;12、第二连接板;13、第一螺纹槽;14、第二螺纹槽;15、第一凹槽;16、第二凹槽;17、滑槽;18、第三凹槽;19、第四凹槽;191、第一插孔;2、第一墙体;21、固定杆;211、第二插孔;3、第二墙体;4、连接机构;41、限位板;42、第一螺纹杆;43、第二螺纹杆;44、第一齿轮;45、第二齿轮;46、齿条板;47、滑块;48、推板;49、插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26]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6所示的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的连接装置,包括L型连接组件1、第一墙体2和第二墙体3,所述L型连接组件1由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焊接组成,所述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分别与对应第一墙体2和第二墙体3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相连接处顶端开设有第一螺纹槽13,所述第一螺纹槽13的底部一侧开设有第二螺纹槽14,所述第二螺纹槽14的底端从上到下依次开设有第一凹槽15和第二凹槽16,所述第一凹槽15和第二凹槽16的一端分别对应延伸至第二连接板12和第一连接板11内,所述第一凹槽15和第二凹槽16远离第二螺纹槽14的一端分别开设有第三凹槽18和第四凹槽19;
[0027]所述L型连接组件1内设有连接机构4,所述连接机构4包括有与第一螺纹槽13啮合连接的第一螺纹杆42,所述第一螺纹杆42的底端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二螺纹杆43,所述第二螺纹杆43与第二螺纹槽14啮合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43的底端从上到下依次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44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装配式建筑的连接装置,包括L型连接组件(1)、第一墙体(2)和第二墙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连接组件(1)由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焊接组成,所述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分别与对应第一墙体(2)和第二墙体(3)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相连接处顶端开设有第一螺纹槽(13),所述第一螺纹槽(13)的底部一侧开设有第二螺纹槽(14),所述第二螺纹槽(14)的底端从上到下依次开设有第一凹槽(15)和第二凹槽(16),所述第一凹槽(15)和第二凹槽(16)的一端分别对应延伸至第二连接板(12)和第一连接板(11)内,所述第一凹槽(15)和第二凹槽(16)远离第二螺纹槽(14)的一端分别开设有第三凹槽(18)和第四凹槽(19);所述L型连接组件(1)内设有连接机构(4),所述连接机构(4)包括有与第一螺纹槽(13)啮合连接的第一螺纹杆(42),所述第一螺纹杆(42)的底端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二螺纹杆(43),所述第二螺纹杆(43)与第二螺纹槽(14)啮合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43)的底端从上到下依次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44)和第二齿轮(45),所述第一齿轮(44)和第二齿轮(45)的一侧均啮合连接有齿条板(46),两个所述齿条板(46)分别设置在第一凹槽(15)和第二凹槽(16)内,两个所述齿条板(46)远离对应第一齿轮(44)和第二齿轮(45)的一端均连接有推板(48),两个所述推板(48)一侧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卫国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乐嘉华创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