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日光温室空气内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52822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0 0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日光温室空气内循环系统,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内壁底部加工有通孔,所述筒体的内壁设有流通机构,所述第二圆杆的外壁通过轴承转动相连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外壁与筒体的内壁底部固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圆杆的外壁右侧固接有第二扇叶,所述第二扇叶的外壁与筒体的内壁间隙配合。该日光温室空气内循环系统,使得当电机接通外界电源后,电机带动第一扇叶进行转动时,横杆进而通过第二槽轮和第三槽轮的驱动带动第二圆杆和第二扇叶进行转动,使得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通过通孔的导流,进行循环式的空气流通,快速的降低内部温度,使得使用者可根据空气流通方向需求,转动筒体,并可通过弧形块与卡槽的卡接,进行限位。进行限位。进行限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日光温室空气内循环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日光温室
,具体为一种日光温室空气内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日光温室是节能日光温室的简称,又称暖棚,由俩侧山墙、维护后墙体、支撑骨架及覆盖材料组成,当日光温室进行植蔬种植时,白天内部温度过高,需使用者将日光温室的温室门打开,进行空气流通,以便降低日光温室内部温度避免造成温度过高,影响植蔬的生长,虽然可以实现空气的流通,但存在空气流通效率低,无法进行高效的减低空气的流通效率,不便于快速的降低日光温室内部的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日光温室空气内循环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存在空气流通效率低,无法进行高效的减低空气的流通效率,不便于快速的降低日光温室内部的温度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日光温室空气内循环系统,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内壁底部加工有若干个通孔,所述筒体的内壁设有流通机构;
[0005]所述流通机构包括电机、第一扇叶、第一槽轮、横杆、第二槽轮、竖杆、第二圆杆、第三槽轮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日光温室空气内循环系统,包括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内壁底部加工有若干个通孔(2),所述筒体(1)的内壁设有流通机构(4);所述流通机构(4)包括电机(401)、第一扇叶(402)、第一槽轮(403)、横杆(404)、第二槽轮(405)、竖杆(406)、第二圆杆(407)、第三槽轮(408)和第二扇叶(409);所述电机(401)固接于筒体(1)的内壁底部左侧,所述电机(401)的输出轴固接有第一扇叶(402),所述第一扇叶(402)的外壁与筒体(1)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电机(401)的输出轴固接有第一槽轮(403),所述横杆(404)通过轴承座与筒体(1)的内壁顶部转动相连,所述横杆(404)的外壁左右两侧均固接有第二槽轮(405),左侧所述第二槽轮(405)与第一槽轮(403)通过皮带转动相连,右侧所述第二槽轮(405)通过皮带转动相连有第三槽轮(408),所述第三槽轮(408)的内壁固接有第二圆杆(407),所述第二圆杆(407)的外壁通过轴承转动相连有竖杆(406),所述竖杆(406)的外壁与筒体(1)的内壁底部固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圆杆(407)的外壁右侧固接有第二扇叶(409),所述第二扇叶(409)的外壁与筒体(1)的内壁间隙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日光温室空气内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通孔(2)两两之间等距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日光温室空气内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筒体(1)的顶部设有转向机构(3);所述转向机构(3)包括环型框(301)、第一圆杆(302)、卡槽(303)、弧形块(304)、第一弹簧(305)、横板(306)和螺栓(307);所述环型框(301)固接于筒体(1)的顶部,所述环型框(301)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相连有第一圆杆(302),所述第一圆杆(302)的外壁加工有多个卡槽(303),所述环型框(301)的内壁左右两侧均固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长青郭家鼎卢筱蕾王征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