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器的风道结构及加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2809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0 0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加湿器的风道结构及加湿器,包括:蒸发室,设于所述底座内,其侧壁开设有第一进风口;安装腔,用于收容所述风机,与风机的出风部连通,与所述蒸发室并排且相邻设置,所述安装腔具有沿水平延伸的第一出风通道连接于所述第一进风口,从而所述安装腔与所述蒸发室连通;第二进风部,开设于所述底座,与风机的第一进风部连通。本方案可缩短风道的长度、提高风机的风力、加湿器的出雾效率。提高风机的风力、加湿器的出雾效率。提高风机的风力、加湿器的出雾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湿器的风道结构及加湿器


[0001]本技术属于加湿器
,具体涉及加湿器的风道结构及加湿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的上加水加湿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加热将水箱内的水蒸发并且在风机的作用下利用蒸汽将水润湿并最终从出雾管中吹出空气。在设置结构时,一般将水箱设置在底座的上方,出雾管的出雾口设置在加湿器的顶部,为了便于收纳和布线,大多将风机和加热组件设置在底座内。这使得在风机作用时,需要有较长的出风通道,并且自下方将风吹入底座的上方。由于风道结构过长,风力的作用也会减弱,这导致加湿器的出雾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加湿器的风道结构以提高蒸发室内的风力、提高加湿器的出雾效率。
[0004]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下:
[0005]加湿器的风道结构,设于加湿器的底座,包括:
[0006]蒸发室,设于所述底座内,其侧壁开设有第一进风口;
[0007]安装腔,用于收容所述风机,与风机的出风部连通,与所述蒸发室并排且相邻设置,所述安装腔具有水平延伸的第一出风通道连接与所述第一进风口,从而所述安装腔与所述蒸发室连通;
[0008]第二进风部,开设于所述底座,与风机的第一进风部连通。
[0009]本方案提供的风道结构使得风机通过出风部、第一出风通道与蒸发室连通,风机固定在安装腔内使得风机与蒸发室临近设置,且均设置在底座内,大大缩短了风道的距离,风吹入蒸发室内时保持着强大的风力,风可以直接与水雾接触,大大提高了加湿器的出雾效率。
[0010]优选地,所述出风部开设于风机的顶部,所述安装腔具有竖直设置的第二出风通道位于出风部的上方,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下端连接所述出风部,自第二出风道的上端弯折沿所述蒸发室延伸形成连接部所述第一出风通道连通。连接部可用于固定连接风机,还可用于形成第一出风通道,与风机形成用于空气流动的通道。
[0011]优选地,所述风机的一侧相邻所述蒸发室设置,相对的另一侧开设所述第一进风部,所述安装腔的下方为开口,所述风机从安装腔的开口伸入所述安装腔,所述第一进风部外露于所述安装腔外与所述第二进风部连通。
[0012]优选地,所述第二进风部为设置于所述底座底部的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呈环状布置,所述通孔环绕于所述风机之外。多个通孔形成的第二进风部可用于进风,风机通过通孔将风吸入底座内。
[0013]优选地,连接部所述第一进风口内套设有密封圈,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穿过所述密
封圈凸伸于蒸发室的内侧壁。所述密封圈有利于对气流流动的通道进行密封,以进一步保证进入蒸发室内的风量和风力。
[0014]优选地,所述加湿器的水箱盖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安装腔的顶部向上延伸形成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有插孔,所述水箱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的插脚插接于所述插孔内。插脚和插孔的插接方式使得水箱和安装腔易于连接且结构简单、利于生产。
[0015]另一个方面,本方案还提供一种加湿器,包括上述的风道结构,还包括水箱和出雾管,所述水箱盖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水箱与所述蒸发室连通;出雾管设于所述水箱内,所述出雾管的一端和所述蒸发室连通,另一端与加湿器外部连通。水箱将水输送至蒸发室内以加速蒸发,同时利用出雾管将雾气穿过水箱从加湿器的顶部导出。
[0016]优选地,所述底座具有安装座,安装座的上端固定于所述水箱的底部,安装座的下端悬空于所述底座内,安装座开设有固定孔,所述风机和安装腔收容于所述固定孔连接部连接部。连接部固定于水箱的底部可将风机悬挂,以利于固定风机和蒸发室的相对位置的同时,有利于风机的第一进风部从通孔中将风吸入。
[0017]优选地,所述蒸发室的底部设有加热部,所述加热部的外部套设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与所述蒸发室的下方固定连接。
[0018]优选地,所述蒸发室的顶部开口,所述水箱的底部设有与所述蒸发室的顶部开口并排设置的中心孔,所述出雾管的端部设有从出雾管向外伸出的盖板,所述出雾管与所述蒸发室的顶部开口连通,所述盖板盖合于所述水箱的中心孔,所述出雾管与所述水箱卡接。所述蒸发室的顶部开口与中心孔对齐,并使得出雾管与水箱卡接固定,使雾气从出雾管导出。使得加湿后的空气的导出通道短而直,进一步提高出雾效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中沿A线剖开的截面图;
[0021]图3是实施例1的爆炸图;
[0022]图4是图1中沿B线剖开的截面图;
[0023]图5是实施例2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实施例2的另一角度拆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6]实施例1
[0027]参照图1至图4所示的加湿器的风道结构,包括底座100,所述底座100内设有蒸发室110、安装腔130和风机120,所述蒸发室110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开口111;所述安装腔130包括围成安装腔的壳体和与所述壳体连通的第一出风通道131,所述安装腔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弯折成直角,所述安装腔130与所述蒸发室110并排设置,所述第一出风通道131穿过所述第一出风口111伸入所述蒸发室110内;所述风机120至少部分地嵌入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风机120包括第一进风部和出风部121,所述出风部121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131连通;所述底座100上设有第二进风部101,所述第二进风部101与所述第一进
风部连通。
[0028]所述安装腔130的壳体的下方开口,所述风机120从所述壳体的下方伸入所述安装腔,所述风机120的出风部121为向上开口的第二出风通道,所述第二出风通道插入所述安装腔130内并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131连通。安装腔130可用于固定连接风机120,还可用于形成第一出风通道131,与风机120形成用于空气流动的通道。
[0029]所述蒸发室110为柱状的腔体,所述蒸发室110的侧壁呈环状。这样的结构有利于风吹入蒸发室后沿蒸发室的腔体内壁流动,提高风与雾气的接触面。
[0030]所述第二进风部101为设置于所述底座100底部的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呈环状布置,所述通孔环绕于所述风机120之外。多个通孔形成的第二进风部101可用于进风,风机120通过通孔将风吸入底座100内。
[0031]至少部分的通孔与所述第一进风部在所述底座100的底部的正投影重合。这使得风机120位于部分通孔的正上方,使得通孔与风机120的距离较近,有利于缩短风道。
[0032]所述风机120的所述第一进风部设置于所述风机120的侧面,所述安装腔130不完全遮挡所述第一进风部使所述第一进风部与所述第二进风部101连通。
[0033]还包括水箱200和出雾管210,所述水箱200与所述底座100连接并设置于所述底座100的上方,所述水箱200与所述蒸发室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加湿器的风道结构,设于加湿器的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蒸发室,设于所述底座内,其侧壁开设有第一进风口;安装腔,用于收容风机,与风机的出风部连通,与所述蒸发室并排且相邻设置,所述安装腔具有沿水平延伸的第一出风通道连接于所述第一进风口,从而所述安装腔与所述蒸发室连通;第二进风部,开设于所述底座,与风机的第一进风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部开设于风机的顶部,所述安装腔具有竖直设置的第二出风道位于出风部的上方,第二出风道的下端连接所述出风部,自第二出风道的上端弯折沿所述蒸发室延伸形成第一出风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的一侧相邻所述蒸发室设置,相对的另一侧开设所述第一进风部,所述安装腔的下方为开口,所述风机从安装腔的开口伸入所述安装腔,所述第一进风部外露于所述安装腔外与所述第二进风部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风部为设置于所述底座底部的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呈环状布置,所述通孔环绕于所述风机之外。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内套设有密封圈,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穿过所述密封圈凸伸于蒸发室的内侧壁。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演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德尔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