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BMS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52763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0 0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储能BMS热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控温调节系统、油压检测系统、防爆系统、储能电池仓温度均衡系统和流向控制系统;控温调节系统包括加热室、内层进油管、隔热保温油室、高温导热硅油室、散热片、辅助散热风扇、高温导热硅油油枕、隔热保温油油枕和内层出油管;内层进油管、内层出油管、高温导热硅油油枕和多个油管构成内部管路,管道、隔热保温油室、高温导热硅油室和隔热保温油油枕构成外部管路,内部管路和外部管路通过单向阀相同,形成循环管路,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高温导热硅油和隔热保温油,辅助加热和辅助散热之间的热量传导,实现一种动态的内环境温度动态平衡,保障储能系统运行安全可靠,提高电池寿命。高电池寿命。高电池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能BMS热管理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温度自动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能BMS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储能系统中,利用储能电池作为储存电量的基本单元,同BMS控制板、电气保护一同封装在电池包内,储能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循环次数多、低温时电池活性低、高温稳定性差的特性;现储能系统领域中储能电池广泛应用,安全可靠的运行对内部环境温度控制尤为重要,一般储能系统中通过空调来调节电池仓内温度,既费电效果也不是很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储能BMS热管理系统,通过高温导热硅油和隔热保温油,辅助加热和辅助散热之间的热量传导,实现一种动态的内环境温度动态平衡,保障储能系统运行安全可靠,提高电池寿命。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储能BMS热管理系统,包括控温调节系统、油压检测系统、防爆系统、储能电池仓温度均衡系统和流向控制系统;
[0006]所述控温调节系统包括加热室、内层进油管、隔热保温油室、活塞、高温导热硅油室、散热片、辅助散热风扇、高温导热硅油油枕、隔热保温油油枕和内层出油管;
[0007]所述油压检测系统包括泄压阀、油枕液位管和压力检测仪;
[0008]所述防爆系统包括灭火阀和呼吸阀;
[0009]所述储能电池仓温度均衡系统包括流量控制阀、隔层油管、储能电池仓、储能电池包和BMS总控制系统;
[0010]所述流向控制系统包括直驱变频循环泵、管道、单向阀和蝶阀;
[0011]所述高温导热硅油油枕一侧与加热室通过管路相连,管路上设蝶阀和直驱变频循环泵,所述加热室和内层进油管相连,所述内层进油管末端内侧与隔层油管相连,两管之间设流量控制阀,所述隔层油管末端连接内层出油管的内侧,两管之间设单向阀II,内层出油管末端连接高温导热硅油油枕底部,整个内层管路内部形成一个储能电池仓,储能电池仓内设多个储能电池包和BMS总控制系统,储能电池包和BMS总控制系统之间、各电池包之间均设油管,油管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内层出油管和内层进油管连接,油管的进口设流量控制阀,油管的出口设单向阀;所述流量控制阀与BMS总控制系统通过通讯线相连;
[0012]所述内层进油管上连接灭火阀;
[0013]所述内层进油管和内层出油管的外侧分别与两侧的高温导热硅油室相连,中间设单向阀,两侧的高温导热硅油室分别与隔热保温油室连接,中间通过活塞隔离;
[0014]两侧的隔热保温油室通过管道连接,管道中间设隔热保温油油枕;
[0015]所述高温导热硅油油枕和隔热保温油油枕上均安装油枕液位管、压力检测仪、泄压阀、和呼吸阀;
[0016]所述高温导热硅油室与隔热保温油室外层均覆盖散热片,散热片上安装辅助散热风扇;
[0017]所述加热室内设云母加热片;
[0018]所述散热片是锯齿形状,铝合金制作。
[0019]工作原理:内层高温导热硅油通过蝶阀和直驱变频循环泵,经过加热室流入内层进油管,通过储能电池仓内油管进口处多个流量控制阀流入,经过油管,通过油管出口的单向阀流入内层出油管,最后进入高温导热硅油油枕;外部高温导热硅油从内部进油管通过单向阀流入高温导热硅油室,通过活塞流入隔热保温油室,通过管道与隔热保温油油枕进入另一侧的隔热保温油室,通过活塞进入高温导热硅油室,通过单向阀汇入内层出油管形成循环;通过高温导热硅油和隔热保温油的占比,以及加热室的加热、散热片和辅助散热风扇的散热调节储能电池仓内的温度均衡。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通过活塞改变外层隔热保温油室与高温导热硅油室的面积占比实现热能的管理,达到储能电池仓中环境温度的动态平衡的目的;占比调至最大仍需调节,通过辅助系统进线加热散热,实现一种动态的内环境温度动态平衡,保障储能系统运行安全可靠,提高电池寿命。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2]1、总控制系统;2、直驱变频循环泵;3、加热室;4、管道;5、内层进油管;6、隔热保温油室I;7、活塞I;8、高温导热硅油室I;9、灭火阀;10、单向阀I; 11、流量控制阀;12、储能电池仓;13、单向阀II;14、单向阀III;15、散热片;16、辅助散热风扇;17、油枕液位管I;18、压力检测仪I;19、蝶阀;20、高温导热硅油油枕;21、泄压阀I;22、呼吸阀I;23、油枕液位管II;24、压力检测仪II;25、泄压阀II;26、呼吸阀II;27、隔热保温油油枕;28、隔层油管;29、内层出油管;30、隔热保温油室II;31、活塞II;32、高温导热硅油室II;33、储能电池包。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24]如图1,一种储能BMS热管理系统,包括控温调节系统、油压检测系统、防爆系统、储能电池仓温度均衡系统和流向控制系统。
[0025]控温调节系统包括加热室3、内层进油管5、隔热保温油室I 6和隔热保温油室II 30、活塞I 7和活塞II 31、高温导热硅油室I 8和高温导热硅油室II 32、散热片15、辅助散热风扇16、高温导热硅油油枕20、隔热保温油油枕27、隔层油管28和内层出油管29。
[0026]油压检测系统包括泄压阀I 21和泄压阀II 25、油枕液位管I 17和油枕液位管II 23、压力检测仪I 18和压力检测仪II 24。
[0027]防爆系统包括灭火阀9、呼吸阀I 22和呼吸阀II 26。
[0028]储能电池仓温度均衡系统包括流量控制阀11、储能电池仓12、储能电池包 33和BMS总控制系统1。
[0029]流向控制系统包括直驱变频循环泵2、管道4、单向阀I 10、单向阀II 13、单向阀III 14和蝶阀19。
[0030]高温导热硅油油枕20一侧与加热室3通过管路相连,管路上设蝶阀19和直驱变频循环泵2,加热室3和内层进油管5相连,内层进油管5末端内侧与隔层油管28相连,两管之间设流量控制阀11,隔层油管28末端连接内层出油管29 的内侧,两管之间设单向阀II 13,内层出油管29末端连接高温导热硅油油枕 20底端,整个内层管路内部形成一个储能电池仓12,储能电池仓12内设多个储能电池包33和BMS总控制系统1,储能电池包33和BMS总控制系统1之间、各电池包之间均设油管,油管的左端连接内层出油管29,右端连接内层进油管5,油管的进口设流量控制阀,油管的出口设单向阀;流量控制阀11与BMS总控制系统1通过通讯线相连;加热室内设云母加热片;通过BMS总控制系统检测到某个储能电池包温度有差别,调节储能电池仓上口流量控制阀控制高温导热硅油的流量,实现能量交换达到储能电池仓温度均衡;通过直驱变频循环泵、流量控制阀和单向阀控制整个管路里硅油的流向,达到循环。
[0031]内层进油管5上连接灭火阀9;当储能电池仓内温度超过灭火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BMS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温调节系统、油压检测系统、防爆系统、储能电池仓温度均衡系统和流向控制系统;所述控温调节系统包括加热室(3)、内层进油管(5)、隔热保温油室I(6)和隔热保温油室II(30)、活塞I(7)和活塞II(31)、高温导热硅油室I(8)和高温导热硅油室II(32)、散热片(15)、辅助散热风扇(16)、高温导热硅油油枕(20)、隔热保温油油枕(27)、隔层油管(28)和内层出油管(29);所述油压检测系统包括泄压阀I(21)和泄压阀II(25)、油枕液位管I(17)和油枕液位管II(23)、压力检测仪I(18)和压力检测仪II(24);所述防爆系统包括灭火阀(9)、呼吸阀I(22)和呼吸阀II(26);所述储能电池仓温度均衡系统包括流量控制阀(11)、储能电池仓(12)、储能电池包(33)和BMS总控制系统(1);所述流向控制系统包括直驱变频循环泵(2)、管道(4)、单向阀I(10)、单向阀II(13)、单向阀III(14)和蝶阀(19);所述高温导热硅油油枕(20)一侧与加热室(3)通过管路相连,管路上设蝶阀(19)和直驱变频循环泵(2),加热室(3)和内层进油管(5)相连,内层进油管(5)末端内侧与隔层油管(28)相连,两管之间设流量控制阀(11),隔层油管(28)末端连接内层出油管(29)的内侧,两管之间设单向阀II(13),内层出油管(29)末端连接高温导热硅油油枕(20)底端,整个内层管路内部形成一个储能电池仓(12),储能电池仓(12)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琦胡健楠王轶荣盛大勇王伟光陈世瑞段新社王利全郜超宇郭晓宇谢栓库韩文伟龚炳瑞史少婕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汾西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