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躯干翻转及踏步运动功能的护理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2424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0 0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备躯干翻转及踏步运动功能的护理床,包括固定座、导槽、双头螺杆、花键轴、活动座一、转盘一、从动带轮一、皮带一、主动带轮一、从动带轮二、皮带二、主动带轮二、转盘二、连接轴二、滑槽体二、电机一、电机二、伸缩臂二、弹性脚蹬二、连接轴一、滑槽体一、伸缩臂一、弹性脚蹬一和活动座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弹性脚蹬一和弹性脚蹬二的交错左右移动,从而能够带动病人的脚部进行踏步运动,也就提高了病人腿部的血液循环;设置的电机二,能够带动双头螺杆进行正反转,而双头螺杆的正反转则能够使活动座一和活动座二整体向外侧或内侧移动,从而满足了病人两腿打开和合并运动的需要,大大提高了病人运动的多样性。大大提高了病人运动的多样性。大大提高了病人运动的多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备躯干翻转及踏步运动功能的护理床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护理床,具体的说是一种具备躯干翻转及踏步运动功能的护理床。

技术介绍

[0002]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人口结构日趋老龄化,伴随老龄化社会到来,“空巢家庭”已经逐渐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所谓“空巢家庭”是指没有儿女或者虽有儿女,但不在身边的纯老人家庭,它的出现是就业方式、城市化等多种现代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资料称,空巢家庭将成为我国老人家庭的主要存在形式,比例有可能达到90%,甚至更高。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是很完善,社区等正式组织给予平常家庭老人的照顾还不够,子女本应是老人日常的主要照顾者,然而目前年青人工作压力大,时间紧,造成了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照顾缺位。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空巢家庭的日趋增多,与我国较为落后的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构成了一对较为尖锐的矛盾,因此,用何种社会保健方式来解决因身体虚弱卧床不起和因疾患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家庭护理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己经成了我国亟待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同时,社会中的一部分功能障碍群体—残疾人和伤、病人,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这部分病人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常会长期卧床,病人后背和臀部长期局部受压,造成血液循环不畅,导致褥疮发生,严重危害病人健康。同时病人长期得不到锻炼,肌肉易产生废弃性萎缩,关节挛缩和僵硬,可导致多种并发症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具备躯干翻转及踏步运动功能的护理床,解决了病人卧床不能锻炼的问题。
>[0004]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备躯干翻转及踏步运动功能的护理床,包括躯干翻转床,其创新点在于,还包括固定座、导槽、双头螺杆、花键轴、活动座一、转盘一、从动带轮一、皮带一、主动带轮一、从动带轮二、皮带二、主动带轮二、转盘二、连接轴二、滑槽体二、电机一、电机二、伸缩臂二、弹性脚蹬二、连接轴一、滑槽体一、伸缩臂一、弹性脚蹬一和活动座二;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在躯干翻转床上面一侧,所述固定座中设有纵向的导槽,所述固定座后侧面上固定连接有电机一和电机二;所述导槽前侧纵向活动连接有活动座一,所述导槽后侧纵向活动连接有活动座二;所述双头螺杆活动连接在导槽左侧,所述双头螺杆前侧外螺纹与活动座一左侧设置的纵向螺纹孔相连接,所述双头螺杆后侧外螺纹与活动座二左侧设置的纵向螺纹孔相连接,所述双头螺杆后侧轴端与电机二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伸缩臂一右侧呈横向活动连接在活动座一中央设置的横向槽中,所述伸缩臂一右侧端部固定连接有滑槽体一,所述伸缩臂一左侧固定连接有弹性脚蹬一;所述转盘一活动连接在活动座一中央设置的横向槽后侧壁中,所述转盘一后侧中心轴上固定连接有从动带轮一,所述转盘一前侧边缘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轴一,且连接轴一活动连接在滑槽体一中央内侧设置的纵向槽中;所述花键轴活动连接在导槽右侧,所述花键轴后
侧轴端与电机一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主动带轮一位于从动带轮二下侧,所述主动带轮一活动连接在活动座一右下后侧中,所述主动带轮一中央设置的花键孔与花键轴活动连接,所述主动带轮一通过皮带一与从动带轮二相连接;所述伸缩臂二右侧呈横向活动连接在活动座二中央设置的横向槽中,所述伸缩臂二右侧端部固定连接有滑槽体二,所述伸缩臂二左侧端部固定连接有弹性脚蹬二;所述转盘二活动连接在活动座二中央设置的横向槽前侧壁中,所述转盘二前侧中心轴上固定连接有从动带轮二,所述转盘二后侧边缘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轴二,且连接轴二活动连接在滑槽体二中央内侧设置的纵向槽中;所述主动带轮二位于从动带轮二下侧,所述主动带轮二活动连接在活动座二右前下侧中,所述主动带轮二通过皮带二与从动带轮二相连接,所述主动带轮二中央设置的花键孔与花键轴后侧活动连接。
[0005]作为优选,所述双头螺杆两侧的外螺纹螺纹旋向相反。
[0006]作为优选,所述弹性脚蹬一和弹性脚蹬二上面设有脚部固定带。
[0007]作为优选,所述电机一和电机二均为步进电机。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皮带二和皮带一均为同步带。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0](1)本技术中通过弹性脚蹬一和弹性脚蹬二的交错左右移动,从而能够带动病人的脚部进行踏步运动,也就提高了病人腿部的血液循环。
[0011](2)本技术中设置的电机二,能够带动双头螺杆进行正反转,而双头螺杆的正反转则能够使活动座一和活动座二整体向外侧或内侧移动,从而满足了病人的两腿打开和合并运动的需要,大大提高了病人运动的多样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连接图。
[0014]图中:1

躯干翻转床;2

固定座;3

导槽;4

双头螺杆;5

花键轴;6

活动座一;7

转盘一;8

从动带轮一;9

皮带一;10

主动带轮一;11

从动带轮二;12

皮带二;13

主动带轮二;14

转盘二;15

连接轴二;16

滑槽体二;17

电机一;18

电机二;19

伸缩臂二;20

弹性脚蹬二;21

连接轴一;22

滑槽体一;23

伸缩臂一;24

弹性脚蹬一;25

活动座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6]如图1

2所示,一种具备躯干翻转及踏步运动功能的护理床,包括躯干翻转床1,还包括固定座2、导槽3、双头螺杆4、花键轴5、活动座一6、转盘一7、从动带轮一8、皮带一9、主动带轮一10、从动带轮二11、皮带二12、主动带轮二13、转盘二14、连接轴二15、滑槽体二16、电机一17、电机二18、伸缩臂二19、弹性脚蹬二20、连接轴一21、滑槽体一22、伸缩臂一23、弹性脚蹬一24和活动座二25;所述固定座2固定连接在躯干翻转床1上面一侧,所述固定座2中设有纵向的导槽3,所述固定座2后侧面上固定连接有电机一17和电机二18;所述导槽3前侧
纵向活动连接有活动座一6,所述导槽3后侧纵向活动连接有活动座二25;所述双头螺杆4活动连接在导槽3左侧,所述双头螺杆4前侧外螺纹与活动座一6左侧设置的纵向螺纹孔相连接,所述双头螺杆4后侧外螺纹与活动座二25左侧设置的纵向螺纹孔相连接,所述双头螺杆4后侧轴端与电机二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躯干翻转及踏步运动功能的护理床,包括躯干翻转床(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座(2)、导槽(3)、双头螺杆(4)、花键轴(5)、活动座一(6)、转盘一(7)、从动带轮一(8)、皮带一(9)、主动带轮一(10)、从动带轮二(11)、皮带二(12)、主动带轮二(13)、转盘二(14)、连接轴二(15)、滑槽体二(16)、电机一(17)、电机二(18)、伸缩臂二(19)、弹性脚蹬二(20)、连接轴一(21)、滑槽体一(22)、伸缩臂一(23)、弹性脚蹬一(24)和活动座二(25);所述固定座(2)固定连接在躯干翻转床(1)上面一侧,所述固定座(2)中设有纵向的导槽(3),所述固定座(2)后侧面上固定连接有电机一(17)和电机二(18);所述导槽(3)前侧纵向活动连接有活动座一(6),所述导槽(3)后侧纵向活动连接有活动座二(25);所述双头螺杆(4)活动连接在导槽(3)左侧,所述双头螺杆(4)前侧外螺纹与活动座一(6)左侧设置的纵向螺纹孔相连接,所述双头螺杆(4)后侧外螺纹与活动座二(25)左侧设置的纵向螺纹孔相连接,所述双头螺杆(4)后侧轴端与电机二(18)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伸缩臂一(23)右侧呈横向活动连接在活动座一(6)中央设置的横向槽中,所述伸缩臂一(23)右侧端部固定连接有滑槽体一(22),所述伸缩臂一(23)左侧固定连接有弹性脚蹬一(24);所述转盘一(7)活动连接在活动座一(6)中央设置的横向槽后侧壁中,所述转盘一(7)后侧中心轴上固定连接有从动带轮一(8),所述转盘一(7)前侧边缘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轴一(21),且连接轴一(21)活动连接在滑槽体一(22)中央内侧设置的纵向槽中;所述花键轴(5)活动连接在导槽(3)右侧,所述花键轴(5)后侧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英张娟伍征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华健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