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灶及其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2293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0 0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性能稳定的集成灶及其安装结构,包括烹饪装置和设置在该烹饪装置之上的灶具,上述烹饪装置包括内胆和水箱,而上述灶具包括灶壳和工作时会产生热量的电器元件,该灶壳包括上部开口的底盘和盖合在该底盘的开口上的面板,所述水箱设置在上述内胆的一侧,且该水箱与内胆之间设置有隔热结构,水箱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上述电器元件的第一安装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避免集成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对电器元件的影响,同时也能对电器元件的自身发热进行散热,避免热量的汇集以及积聚对电器元件性能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的影响,进而保证集成灶的性能稳定性,并能有效减少烹饪装置开关门时对其安装结构的稳固性的影响。置开关门时对其安装结构的稳固性的影响。置开关门时对其安装结构的稳固性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灶及其安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灶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灶及其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集成化是未来烹饪设备的发展方向,集成化的烹饪设备具有占用厨房空间小,使用方便等优点。现有的集成灶一般将灶具和蒸箱或烤箱或洗碗机或消毒柜等集成在一起,例如专利号为ZL201920167134.0(授权公告号为CN209877015U)的中国技术专利、专利号为ZL201920162938.1(授权公告号为CN210399025U)的中国技术专利等公开的集成灶结构。
[0003]现有的集成灶在工作时,灶具部分由于燃烧器的燃烧产生大量热量,同时烹饪装置部分由于内胆中的加热管或加热盘等加热装置也产生大量热量。电源板是集成灶灶具部分重要的电器元件,现有技术中电源板一般安装在灶具底盘的内底面上,这样集成灶工作过程中,燃烧器产生的热量以及烹饪装置产生的热量汇聚在电源板上,加上电源板工作时自身产生的热量的累积,从而对电源板性能的稳定性造成影响,进而影响整个集成灶性能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且性能稳定的集成灶。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结构稳固的上述集成灶的安装结构。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集成灶,包括烹饪装置和设置在该烹饪装置之上的灶具,上述烹饪装置包括内胆和水箱,而上述灶具包括灶壳和工作时会产生热量的电器元件,该灶壳包括上部开口的底盘和盖合在该底盘的开口上的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设置在上述内胆的一侧,且该水箱与内胆之间设置有隔热结构,水箱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上述电器元件的第一安装板。
[0007]进一步,所述隔热结构包括隔设在水箱的侧面与内胆的侧面之间的隔热板,上述第一安装板设置在水箱的上方且其一侧与上述隔热板固定。
[0008]进一步,所述隔热板竖向隔设在水箱与内胆之间,上述第一安装板水平设置且其内侧端与上述隔热板固定,上述电器元件水平安装在该第一安装板的上表面上,从而使电器元件能稳固地安装在第一安装板上。
[0009]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上述内胆上方的上安装板,上述灶具设置在该上安装板的上方,该上安装板的一端水平朝外延伸并使该延伸处位于上述第一安装板上方,该延伸处开设有至少与上述电器元件的面积大小相匹配的窗口,而该窗口上盖封有盖板,该盖板和底盘的底壁上分别开设供上述电器元件的连接线穿设的第一接线孔和第二接线孔。通过开设窗口方便后期对电器元件进行维修,同时通过设置第一接线孔和第二接线孔方便对安装
在第一安装板上的电器元件进行接线操作。
[0010]进一步,为能使连接上述电器元件的导线能更好地在盖板与第一安装板之间走线,所述盖板与上述第一安装板之间设置有接线套,该接线套的上端口与底盘的第一接线孔相对而接线套的下端口与第一安装板的第二接线孔相对。
[0011]进一步,第一安装板与盖板均为金属板件,为避免第一接线孔和第二接线孔的孔缘割到穿设于其中的导线,所述第一接线孔与第二接线孔通过上述接线套连通,且该接线套的上端嵌设在第一接线孔中,而接线套的下端嵌设在第二接线孔中。
[0012]为使接线套的下端能稳固地设置在第一接线孔中,所述接线套的下端竖向延伸,且接线套的下端沿周向径向朝内凹陷而形成连接环槽,该连接环槽的上槽壁沿周向朝上凹陷而于该上槽壁的外侧形成限位周沿,上述第一接线孔的上孔沿沿周向朝下凹陷而形成限位环槽,上述第一接线孔的孔缘沿周向卡入上述连接环槽中,而上述限位周沿沿周向卡入上述限位环槽中。
[0013]为便于接线套的上端穿设于第二接线孔中并稳固设置,所述接线套的上端由下至上沿周向缩口。
[0014]进一步,所述接线套具有一定弹性,且安装状态下,该接线套被压紧在盖板与第一安装板之间并蓄积势能。这样通过接线套能实现对第一接线孔和第二接线孔的密封,避免昆虫等异物通过接线孔进入集成灶内部。
[0015]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内侧缘延其长度方向竖向向上延伸而形成用来与上述隔热板固定的固定板,而第一安装板的前侧缘延其长度方向竖向向上延伸而形成具有散热孔的散热板,该散热板的上端缘与上安装板的底面固定,从而能使第一安装板的设置结构更加稳固,并且能进一步促进对电器元件的散热效果。
[0016]为进一步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如上所述的集成灶的安装结构,包括橱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橱柜包括正面开口并供上述烹饪装置嵌设的安装层,还包括外形呈长条状的侧支架,该侧支架分别设置在内胆开口的左右两侧,各侧支架分别沿内胆开口的高度方向延伸,各侧支架的横截面均呈弯折状,并分别包括与烹饪装置的面衬板的对应侧固定的第一侧壁,与上述橱柜的安装层的对应侧板固定的第二侧壁以及能与烹饪装置的门体的内表面相抵的缓冲壁。这样烹饪装置的门体开关时的冲击力至少部分能传递至橱柜安装层的侧板上,减少对烹饪装置面衬板的冲击,进而降低门体开关时的冲击力对烹饪装置安装稳固性的影响。
[0017]进一步,各所述侧支架为均一体件,各侧支架的缓冲壁相对于上述烹饪装置正面设置,而上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互平行并分别沿缓冲壁的高度方向连接于上述缓冲壁的左右两端,并且第一侧壁沿前后方向的长度大于第二侧壁。这样不经能使侧支架的结构稳固,而且能使开关门的冲击力大部分传递至安装层的侧板上,进一步降低开关门的冲击力对烹饪装置安装稳固性的影响。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首先,集成灶的灶具部分工作时,燃烧器燃烧产生的热量会造成灶壳内部温升,将电器元件设置在灶壳之外能从一定程度上避免灶壳内部温升对电器元件的影响;其次,集成灶的烹饪装置部分工作时,内胆内部高温会辐射至内胆外周,因此通过在水箱与内胆之间设置隔热结构能避免内胆辐射热造成水箱的温升;最后,水箱中的水比热容大,吸热多,能有效降低其周围空气的温度,因此本技术中
将电器元件设置在水箱的一侧能使该电器元件处于相对低温的环境中,并能有效带走电器元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实现对电器元件的散热降温。
[0019]综上,本技术通过在水箱与内胆之间设置有隔热结构,同时将电器元件设置在水箱的一侧,从而能避免集成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对电器元件的影响,同时也能对电器元件的自身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避免热量的汇集以及积聚对电器元件性能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的影响,进而保证集成灶的性能稳定性。
[0020]此外,本技术的集成灶的安装结构中,通过设置侧支架,使得烹饪装置的门体开关时的冲击力至少部分能传递至橱柜安装层的侧板上,减少对烹饪装置面衬板的冲击,进而降低门体开关时的冲击力对烹饪装置安装稳固性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集成灶安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橱柜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集成灶安装状态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灶,包括烹饪装置(1)和设置在该烹饪装置(1)之上的灶具(2),上述烹饪装置(1)包括内胆(10)和水箱(3),而上述灶具(2)包括灶壳(20)和工作时会产生热量的电器元件(4),该灶壳(20)包括上部开口的底盘(202)和盖合在该底盘(202)的开口上的面板(201),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3)设置在上述内胆(10)的一侧,且该水箱(3)与内胆(10)之间设置有隔热结构(7),水箱(3)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上述电器元件(4)的第一安装板(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结构(7)包括隔设在水箱(3)的侧面与内胆(10)的侧面之间的隔热板(71),上述第一安装板(5)设置在水箱(3)的上方且其一侧与上述隔热板(71)固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71)竖向隔设在水箱(3)与内胆(10)之间,上述第一安装板(5)水平设置且其内侧端与上述隔热板(71)固定,上述电器元件(4)水平安装在该第一安装板(5)的上表面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上述内胆(10)上方的上安装板(6),上述灶具(2)设置在该上安装板(6)的上方,该上安装板(6)的一端水平朝外延伸并使该延伸处位于上述第一安装板(5)上方,该延伸处开设有至少与上述电器元件(4)的面积大小相匹配的窗口(61),而该窗口(61)上盖封有盖板(62),该盖板(62)和底盘(202)的底壁上分别开设供上述电器元件(4)的连接线穿设的第一接线孔(621)和第二接线孔(2021)。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62)与上述第一安装板(5)之间设置有接线套(8),该接线套(8)的上端口与底盘(202)的第一接线孔(621)相对而接线套(8)的下端口与第一安装板(5)的第二接线孔(2021)相对。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孔(621)与第二接线孔(2021)通过上述接线套(8)连通,且该接线套(8)的上端嵌设在第一接线孔(621)中,而接线套(8)的下端嵌设在第二接线孔(2021)中。7.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波罗灵李怀峰肖星戎胡斌杨均曹骥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