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兰小和专利>正文

一种电子康复胃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2155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0 0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康复胃管,包括用于插入胃部的胃管,胃管的上端设有用于往胃管内灌入食物的喇叭口,胃管的下端封闭并具有光滑的弧形底部,胃管的侧面上设有进食口,进食口靠近弧形底部并供胃管内的食物流出,胃管的外侧位于进食口的上方固定有上下两组能够放电的电极组,每组电极组分别包括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在胃管插入胃部时,其中一组电极组位于食管下段括约肌处,另一组电极组位于咽喉部处,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分别通过线缆连接有能与外部供电设备电连接从而使电极组模拟人体放电的接头,通过上下两组电极组模拟人体放电,促进患者食管肌肉及咽喉部位肌肉收缩,促进患者逐渐恢复自主吞咽功能。进患者逐渐恢复自主吞咽功能。进患者逐渐恢复自主吞咽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康复胃管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康复胃管。

技术介绍

[0002]在临床上,脑梗死患者常常存在吞咽困难,饮食饮水呛咳,现在治疗采取胃管置入方法,通过胃管直接将水、食物直接推入胃部,解决患者进食问题。恢复吞咽功能,常用方法为电针疗法。电针为患者吞咽困难的康复方法,将针灸针插入患者咽喉部位,然后连接电极,通过放电,促进患者咽喉部位肌肉收缩,模拟患者吞咽,通过电刺激,部分患者可逐渐恢复自主吞咽功能。现在电针治疗吞咽困难,存在一定风险,例如针刺到血管,气管等问题,其次电针治疗时间短,每次约半小时,不能有效治疗疾病;再次成本高,每次治疗需要重新插入电针。
[0003]本技术就是基于这种情况作出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具有恢复患者吞咽功能的电子康复胃管。
[0005]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电子康复胃管,包括用于插入胃部的胃管,所述胃管的上端设有用于往胃管内灌入食物的喇叭口,所述胃管的下端封闭并具有光滑的弧形底部,所述胃管的侧面上设有进食口,所述进食口靠近弧形底部并供胃管内的食物流出,所述胃管的外侧位于进食口的上方固定有上下两组能够放电的电极组,每组所述电极组分别包括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在胃管插入胃部时,其中一组电极组位于食管下段括约肌处,另一组电极组位于咽喉部处,所述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分别通过线缆连接有能与外部供电设备电连接从而使电极组模拟人体放电的接头。
[0007]如上所述的一种电子康复胃管,所述线缆包括设置在胃管的管壁内部的隐藏段和位于胃管外部并可自由移动的自由段,所述自由段与胃管的连接点位于喇叭口下方并位于最上方的一组电极组之上。
[0008]如上所述的一种电子康复胃管,所述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分别为包在胃管外侧的环形结构。
[0009]如上所述的一种电子康复胃管,所述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分别凸出在胃管的外侧,且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的上下边缘具有与胃管顺滑过渡的倒角。
[0010]如上所述的一种电子康复胃管,所述接头设有柱形金属插杆,所述插杆的外侧上设有凸起的干涉凸包。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如下优点:
[0012]1、本技术通过在胃管外壁上设置上下两组电极组,通过上下两组电极组模拟人体放电,其中一组电极组电刺激食管下段括约肌处,另一组电极组电刺激咽喉部处,通过
放电促进患者食管肌肉及咽喉部位肌肉收缩,通过电刺激,促进患者逐渐恢复自主吞咽功能,促进患者康复。同时减少患者饮食呛咳,改善患者唾液误吸入肺,减少误吸性肺炎产生。
[0013]2、本技术所述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贴附在胃管上,随胃管插入喉咙,无针刺到血管、气管等风险,使用安全,可长时间连接使用,模拟人体吞咽放电,延长治疗时间,而且操作简单,在植入胃管同时,植入电极组,避免电针治疗时每次插入针灸针。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5]其中:
[0016]图1是本技术一种电子康复胃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线缆与胃管管壁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1]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电子康复胃管,包括用于插入胃部的胃管1,所述胃管1的上端设有用于往胃管1内灌入食物的喇叭口2,所述胃管1的下端封闭并具有光滑的弧形底部11,所述胃管1的侧面上设有进食口12,所述进食口12靠近弧形底部11并供胃管1内的食物流出,所述胃管1的外侧位于进食口12的上方固定有上下两组能够放电的电极组3,每组所述电极组3分别包括正电极片31和负电极片32,在胃管1插入胃部时,其中一组电极组3位于食管下段括约肌处,另一组电极组3位于咽喉部处,所述正电极片31和负电极片32分别通过线缆4连接有能与外部供电设备电连接从而使电极组3模拟人体放电的接头5。
[0022]临床应用时,将胃管1植入患者的胃部,通过接头5接上外部供电设备,如具有脉冲放电功能的治疗仪,并使电极组3模拟人体放电,通过放电,促进患者食管肌肉及咽喉部位肌肉收缩,通过电刺激,促进患者逐渐恢复自主吞咽功能,促进患者康复。同时减少患者饮食呛咳,改善患者唾液误吸入肺,减少误吸性肺炎产生。
[0023]所述正电极片31和负电极片32贴附在胃管1上,随胃管插入喉咙,无针刺到血管、气管等风险,使用安全,可长时间连接使用,模拟人体吞咽放电,延长治疗时间,而且操作简单,在植入胃管同时,植入电极组,避免电针治疗时每次插入针灸针。
[0024]所述线缆4包括设置在胃管1的管壁内部的隐藏段41和位于胃管1外部并可自由移动的自由段42,所述自由段42与胃管1的连接点位于喇叭口2下方并位于最上方的一组电极组3之上,以便插入喉咙部分的线缆4隐藏在胃管1的管壁内,避免线缆4外露在喉咙中带来不适。
[0025]所述正电极片31和负电极片32分别为包在胃管1外侧的环形结构,结构简单,利于360
°
接触喉咙内壁产生放电。
[0026]所述正电极片31和负电极片32分别凸出在胃管1的外侧,且正电极片31和负电极片32的上下边缘具有与胃管1顺滑过渡的倒角30,避免插拔胃管1时正电极片31和负电极片32带来额外的不适。
[0027]所述接头5设有柱形金属插杆51,所述插杆51的外侧上设有凸起的干涉凸包52,则在接头5与插座的插孔插接时,通过干涉凸包52与插座的插孔内部硬干涉,可防止接头5从插座上松脱。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康复胃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插入胃部的胃管(1),所述胃管(1)的上端设有用于往胃管(1)内灌入食物的喇叭口(2),所述胃管(1)的下端封闭并具有光滑的弧形底部(11),所述胃管(1)的侧面上设有进食口(12),所述进食口(12)靠近弧形底部(11)并供胃管(1)内的食物流出,所述胃管(1)的外侧位于进食口(12)的上方固定有上下两组能够放电的电极组(3),每组所述电极组(3)分别包括正电极片(31)和负电极片(32),在胃管(1)插入胃部时,其中一组电极组(3)位于食管下段括约肌处,另一组电极组(3)位于咽喉部处,所述正电极片(31)和负电极片(32)分别通过线缆(4)连接有能与外部供电设备电连接从而使电极组(3)模拟人体放电的接头(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康复胃管,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小和王昌俊
申请(专利权)人:兰小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