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屋顶用光伏组件角度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1689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斜屋顶用光伏组件角度调节装置,斜屋顶为小倾角屋顶,倾角为18度;该装置包括前排旋转立柱、后立柱、第一U型钢、第二U型钢,若干连接件;光伏组件通过压块固定在第一U型钢上;第二U型钢固定在屋顶上,第二U型钢与屋顶的倾斜度一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斜屋顶用光伏组件角度调节装置,可以省时省力方便快捷的调节安装光伏组件的倾角,让光伏发电系统达到最大的发电量,让安装用户得到最大的收益,更为节约燃煤所带来的环境效益做出一定的贡献。贡献。贡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斜屋顶用光伏组件角度调节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新能源
,涉及一种斜屋顶用光伏组件角度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社会受到越来越严重环境污染问题困扰的今天,环保的重要性逐渐的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关注。光伏发电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对全社会有着广泛而特别的作用。
[0003]但目前户用光伏系统上网电价低,国家补贴越来越少,安装材料及人工成本降不下来,导致很多优质屋面无法安装利用,尤其是一些斜屋面倾角较小的屋面,发电量比最佳倾角的光伏系统少很多,更是目前所遇到问题的关键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斜屋顶用光伏组件角度调节装置;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斜屋顶用光伏组件角度调节装置,斜屋顶为小倾角屋顶,倾角为18度;该装置包括前排旋转立柱、后立柱、第一U型钢、第二U型钢,若干连接件;
[0007]光伏组件通过压块固定在第一U型钢上;第二U型钢固定在屋顶上,第二U型钢与屋顶的倾斜度一致;
[0008]第一U型钢的前端通过第一连接件与前排旋转立柱连接,所述前排旋转立柱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件连接,第二连接件与斜柱连接,斜柱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件固定在第一U型钢的前端;
[0009]所述后立柱的两端通过连接件分别固定在第一U型钢、第二U型钢上,通过调节后立柱的长短调节所述第一U型钢、第二U型钢间的角度;
[0010]所述后立柱采用电动液压回型提升机构,所述电动液压回型提升机构包括液压电动装置、连接杆、活动销、内扣螺纹套管、传动丝杠、电源线及控制盒,所述液压电动装置由电源线及控制盒控制开启、关闭,液压电动装置与传动丝杠连接,传动丝杆上设有内扣螺纹套管,所述连接杆为四个,从而组成四边形;四边形中水平方向上的两交点分别与内孔螺纹套管及液压电动装置连接;竖直方向上的两交点通过活动销、固定片及连接件分别与第一U型钢和第二U型钢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U型钢通过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固定在屋顶上,第一支撑杆与第二U型钢间设有风载限位块。
[0012]进一步地,所述斜柱下方设有第三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固定在屋顶上,第三支撑杆与斜柱间设有安全限位块。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U型钢与第二U型钢的角度为20度。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一种斜屋顶用光伏组件角度调节装置,可以省时省力方便快捷的调节安装光伏组件的倾角,让光伏发电系统达到最大的发电量,让安装用户得到最大的收益,更
为节约燃煤所带来的环境效益做出一定的贡献。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一种斜屋顶用光伏组件角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电动液压回型提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所示,一种斜屋顶用光伏组件角度调节装置,斜屋顶1为小倾角屋顶,倾角为18度;该装置包括前排旋转立柱2、后立柱3、第一U型钢4、第二U型钢5,若干连接件;
[0020]光伏组件6通过压块7固定在第一U型钢4上;第二U型钢5固定在屋顶上,第二U型钢5与屋顶的倾斜度一致;光伏组件6可根据市场主流规格及价格可选择多晶硅或者单晶硅组件;
[0021]第一U型钢4的前端通过第一连接件与前排旋转立柱2连接,前排旋转立柱2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件221连接,第二连接件221与斜柱8连接,斜柱8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件连接,第三连接件固定在第一U型钢4的前端;根据后立柱升高从而斜面产生的位移,由前排旋转立柱2以第二连接件221为中心转动,以此方式来满足上述斜面位移量。
[0022]后立柱3的两端通过连接件分别固定在第一U型钢4、第二U型钢5上,通过调节后立柱3的长短调节第一U型钢4、第二U型钢5间的角度;后立柱3可上下调节高度,根据户用系统装机容量可选择安装数量。
[0023]后立柱3采用电动液压回型提升机构,电动液压回型提升机构3包括液压电动装置31、连接杆32、活动销33、内扣螺纹套管34、传动丝杠35、电源线36及控制盒37,液压电动装置由电源线36及控制盒37控制开启、关闭,液压电动装置与传动丝杠35连接,传动丝杆35上设有内扣螺纹套管34,连接杆32为四个,从而组成四边形;四边形中水平方向上的两交点分别与内孔螺纹套管34及液压电动装置31连接;竖直方向上的两交点通过活动销33、固定片及连接件分别与第一U型钢和第二U型钢连接。采用支架角度调节原理,后立柱升高的结构形式,多条电气机械结构结合,通过前排旋转立柱限位及角度改变的位移调整。通过液压电动装置31控制传动丝杠35的正反转,传动丝杠35的正反转带动内扣螺纹套管34运动,实现连接杆32的其中一个水平交点产生水平位移,内扣螺纹套管水平位置变化使连接杆32在垂直方向上的交点产生位移,从而实现支架后立柱2的升高而使光伏组件的安装倾角可以调节。
[0024]进一步地,第二U型钢5通过第一支撑杆51、第二支撑杆52固定在屋顶上,第一支撑杆51与第二U型钢5间设有风载限位块52。
[0025]进一步地,斜柱8下方设有第三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固定在屋顶上,第三支撑杆与斜柱间设有安全限位块81。
[0026]上述风载限位块52、安全限位块81可选用现有技术中的胶块材质,对第二U型钢5及前排旋转立柱2的下放起到缓冲、保护等作用。
[0027]进一步地,第一U型钢4与第二U型钢5的角度为20度。
[0028]后立柱3通过电动液压装置31和传动丝杠35的结构配合,将连接杆32的横向位移
通过回型结构变成纵向位移,来实现后立柱3的高度提升,从而调节光伏组件6的安装角度,这样可以省时省力方便快捷的调节安装光伏组件的倾角,让光伏发电系统达到最大的发电量,让安装用户得到最大的收益,更为节约燃煤所带来的环境效益做出一定的贡献。
[0029]本实施例通过光伏项目经验发现户用光伏发电系统屋面形式多种多样,平屋面可以根据配重块做最佳倾角安装,而斜屋面只能按原屋面倾角进行安装即需要考虑风载荷因数,安装完成的项目发电量分析发现,斜屋面由于角度不好损失了很多发电量。故本技术按斜屋面角度为18
°
基础设计,调节角度为20
°
,即最大倾角38
°
,符合辽宁,内蒙,吉林绝大多数部分区域最佳倾角,根据各地经纬度不同,可按实际安装地区调节到最佳倾角。
[0030]本实施例可为一些低角度的斜屋面户用光伏发电系统增加相当可观的发电量,又可在极端大风天气对系统承受的风载放至最低,避免了户用安装者因大风天气造成系统损坏的损失,可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应用市场规模巨大,让小角度的斜屋面也能发挥最大的发电价值。
[0031]利用本设计的可调角度支架,根据专业光伏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屋顶用光伏组件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斜屋顶为小倾角屋顶,倾角为18度;该装置包括前排旋转立柱、后立柱、第一U型钢、第二U型钢,若干连接件;光伏组件通过压块固定在第一U型钢上;第二U型钢固定在屋顶上,第二U型钢与屋顶的倾斜度一致;所述第一U型钢的前端通过第一连接件与前排旋转立柱连接,所述前排旋转立柱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件连接,第二连接件与斜柱连接,斜柱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件固定在第一U型钢的前端;所述后立柱的两端通过连接件分别固定在第一U型钢、第二U型钢上,通过调节后立柱的长短调节所述第一U型钢、第二U型钢间的角度;所述后立柱采用电动液压回型提升机构,所述电动液压回型提升机构包括液压电动装置、连接杆、活动销、内扣螺纹套管、传动丝杠、电源线及控制盒,所述液压电动装置由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晓琳丛佩剑毕崇伟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东贝尔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