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菌水生产混合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1193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除菌水生产混合搅拌装置,包括第一混合室,所述第一混合室设置有小直径管、中直径管以及大直径管;所述小直径管的顶端的开口端留有缝隙的装配在直径略大于小直径管的中直径管的封闭端部,所述中直径管的顶端的出口端留有缝隙的装配在直径略大于中直径管的大直径管的封闭端部位置;所述小直径管输入端与混合液流入口连接,所述大直径管溶液排出端与混合液排出管连接。混合搅拌装置的第一混合室三层管道构成实现混合搅拌功能,通过混合液压力绕流搅拌,做到小型化和高精度的混合搅拌溶液,设备可以做到体积更小,成本更低,实用性更好。实用性更好。实用性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菌水生产混合搅拌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除菌水生产装置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除菌水生产混合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往原水中加入次氯酸钠和盐酸可以生成次氯酸的除菌水。在这种消毒水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向生产装置中分别加次氯酸钠和盐酸,并在生产装置中设立搅拌部分,然而目前行业里面都是采用外接动力源并在动力源输出端设立搅拌叶片的方式进行溶液混合搅拌,采用这种混合搅拌方式往往除菌水生产装置体积较为庞大,设备制造成本也相对较高,容易造成生产设备空间的占用浪费及设备成本高投入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除菌水生产混合搅拌装置。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的一种除菌水生产混合搅拌装置,包括第一混合室,所述第一混合室设置有小直径管、中直径管以及大直径管;所述小直径管的顶端的开口端留有缝隙的装配在直径略大于小直径管的中直径管的封闭端部,所述中直径管的顶端的出口端留有缝隙的装配在直径略大于中直径管的大直径管的封闭端部位置;所述小直径管输入端与混合液流入口连接,所述大直径管溶液排出端与混合液排出管连接。通过三层管道构成绕流,做到小型化和高精度的混合搅拌溶液。
[0005]进一步的,所述小直径管的外侧设计有若干斜沟槽漩涡流发生构件,所述中直径管的外侧设计有若干第一分支槽分支流发生构件,所述大直径管的内侧壁设计有若干第二分支槽分支流发生构件。
[0006]更进一步的,所述斜沟槽漩涡流发生构件设置有若干斜沟槽,所述第一分支槽分支流发生构件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分支槽,所述第二分支槽分支流发生构件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分支槽,所述第一分支槽和第二分支槽与混合液流动方向相反。
[0007]更进一步的,所述大直径管的溶液排出端形成搅拌室,在搅拌室的入口设计有通水孔的阻挡板,来自通水孔的溶液彼此碰撞以形成具有低浓度的均匀化学溶液,更有利于溶液搅拌均匀。
[0008]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混合室的溶液流出端还通过连接管设置有第二混合室。
[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搅拌室溶液流出端还通过连接管设置有第二混合室。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混合室包含小直径管、中直径管和大直径管,所述小直径管外侧设计有斜沟槽漩涡流发生构件,所述中直径管的外侧设计有第一分支槽分支流发生构件,所述大直径管的内侧壁设计有第二分支槽分支流发生构件。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混合室与第二混合室结构相同,但混合溶液的流动方向相反,由于第一混合室和第二混合室基本构件相同,可以提供低价,小型和高精度的除菌水生产混合搅拌装置,可有效降低设备制造成本。
[0012]本技术一种除菌水生产混合搅拌装置,包括第一混合室,所述第一混合室设置有小直径管、中直径管以及大直径管;所述小直径管的顶端的开口端留有缝隙的装配在直径略大于小直径管的中直径管的封闭端部,所述中直径管的顶端的出口端留有缝隙的装配在直径略大于中直径管的大直径管的封闭端部位置;所述小直径管输入端与混合液流入口连接,所述大直径管溶液排出端与混合液排出管连接。混合搅拌装置的第一混合室三层管道构成实现混合搅拌功能,通过混合液压力绕流搅拌,做到小型化和高精度的混合搅拌溶液,设备可以做到体积更小,成本更低,实用性更好。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除菌水生产混合搅拌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除菌水生产混合搅拌装置使用的搅拌构件的不同示例,(a)斜沟槽涡流发生部件的立体图,(b)第一分支槽分支流发生构件和第二分支槽分支流发生构件的立体剖视图,(c)通水孔阻挡板的正面图;
[0015]图3为本技术除菌水生产混合搅拌装置的第一混合室和第二混合室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括但不限定于”。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技术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00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18]实施例
[0019]以下是基于本技术实施例的图纸说明。
[0020]如图1所示,所述小直径管27输入端与混合液流入口15连接,并且小直径管27的顶端的开口端35留有缝隙的装配在直径略大于小直径管27的中直径管28的封闭端部;中直径管28的顶端的出口端46留有缝隙的装配在直径略大于中直径管28的大直径管29的封闭端部30位置,所述大直径管29溶液排出端与混合液排出管42连接。
[0021]如图2(a)所示,所述的小直径管27的外侧设置一个或多个斜沟槽涡流发生部件33,并附接到中直径管28的内周壁,可以紧贴也可以留有一定间隙;所述斜沟槽漩涡流发生构件33设置有斜沟槽34,斜沟槽34能使流动的液体产生涡旋以搅拌液体;此外,在小直径管27的开口端35附近设有多个出水孔36。
[0022]如图2(b)所示,所述中直径管28的外侧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一分支槽分支流发生构件37并附接到大直径管29的内周壁,所述第一分支槽分支流发生构件37设置有若干第一分支槽38用于使流动的液体向左右分支以进行搅拌,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分支槽38朝向应与混合液流动方向相反;此外,在中直径管28的开口端46附近设有多个排水孔49。
[0023]如图2(b)所示,所述大直径管29的内周部分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二分支槽分支流发生构件47并附接到中直径管28的外侧,第二分支槽分支流发生构件47设置有若干第二分叉槽48,用于使流动的液体向左右分支以进行搅拌;之前所述中直径管28的第一分支槽分支流发生构件37和大直径管29的第二分支槽分支流发生构件47交替设置来提高搅拌效果;
[0024]如图如图2(c)所示,所述大直径管29的另一端设有具有若干个通水孔40的阻挡板39,在阻挡板39和后盖31设有一定空间,形成搅拌室50。
[0025]之前所述搅拌室50通过连接管41连接设置有第二混合室57。
[0026]如图3所示,为第一混合室32和第二混合室57连接关系示意图。之前所述第二混合室57与第一混合室32是相同结构,相同部分由相同符号表示;然而液体流动的方向与第一混合室32相反,从搅拌室50通过阻挡板39的通水孔40流向大直径管29,中直径管28和小直径管27,除菌水从与小直径管27连接的排出管42排出。
[0027]如图3所示,除菌水生产时混合搅拌装置混合搅拌原理:
[0028]除菌水生产时,混合液从混合液流入口15输送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菌水生产混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混合室(32),所述第一混合室(32)设置有小直径管(27)、中直径管(28)以及大直径管(29);所述小直径管(27)的顶端的开口端(35)留有缝隙的装配在直径略大于小直径管(27)的中直径管(28)的封闭端部,所述中直径管(28)的顶端的出口端(46)留有缝隙的装配在直径略大于中直径管(28)的大直径管(29)的封闭端部(30)位置;所述小直径管(27)输入端与混合液流入口(15)连接,所述大直径管(29)溶液排出端与混合液排出管(4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菌水生产混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直径管(27)的外侧设计有若干斜沟槽漩涡流发生构件(33),所述中直径管(28)的外侧设计有若干第一分支槽分支流发生构件(37),所述大直径管(29)的内侧壁设计有若干第二分支槽分支流发生构件(4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除菌水生产混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沟槽漩涡流发生构件(33)设置有若干斜沟槽(34),所述第一分支槽分支流发生构件(37)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分支槽(38),所述第二分支槽分支流发生构件(47)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分支槽(48),所述第一分支槽(38)和第二分支槽(48)与混合液流动方向相反。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所述的一种除菌水生产混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直径管(29)的溶液排出端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旭田中孔明近藤勝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日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