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容触控面板以及触控显示设备。上述的电容触控面板包括触控控制面板以及电容触控组件;触控控制面板具有第一触控区域和第二触控区域;电容触控组件包括多个均匀分布的触控件,每一触控件包括第一触控导电板、第二触控导电板以及电容感测器;第一触控区域内的第一触控导电板和第二触控导电板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二触控区域内的第一触控导电板和第二触控导电板之间的间距。通过增大第二触控区域内第一触控导电板和第二触控导电板之间的间距,使得第二触控区域内的触控电容值减小,降低了第二触控区域的触控灵敏度,从而降低了对第二触控区域内的按键的误碰几率,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而提高了生产效率。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容触控面板以及触控显示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触控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容触控面板以及触控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制造执行系统)的逐步成熟,对于企业的生产信息化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为企业提供包括制造数据管理、计划排程管理、生产调度管理、库存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心/设备管理、工具工装管理、采购管理、成本管理、项目看板管理、生产过程控制、底层数据集成分析、上层数据集成分解等管理模块,为企业打造一个扎实、可靠、全面、可行的制造协同管理平台。
[0003]与MES配套使用的终端,即MES智能终端,通过使用具有控制面板的MES智能终端,实现对企业的生产信息化的实时管理。传统的MES智能终端通常采用触屏方式进行操作,即通过触控的方式对应执行操作,触控的方式是通过手指与电容面板形成感应电容,感应电容和电容面板上的电容串联形成感应识别电容,根据单位面积内的感应识别电容的大小达到指定电容,从而便于确定手指有触摸到屏幕上。传统的MES智能终端的触控屏上的触控电容均为标准电容,即传统的MES智能终端的触控屏的每一个位置的触控电容的电容值固定且相同。
[0004]但是,传统的MES智能终端的操作界面对于位于边缘位置上的按键,例如,关闭按键、撤销按键以及删除按键。这些区域用于触控感应的电容值仍然还是与中间区域用于触控感应的电容值一样,使得操作界面的边缘位置的触控灵敏度较高,容易导致在操作过程中误将本不需要执行的按钮触发,从而导致操作步骤的中端,需要频繁重新开启之前的界面,严重降低了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操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降低对第二触控区域内的按键的误碰几率的电容触控面板以及触控显示设备。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一种电容触控面板,包括:触控控制面板以及电容触控组件;所述触控控制面板具有第一触控区域和第二触控区域,所述第一触控区域位于所述触控控制面板的中部,所述第二触控区域位于所述触控控制面板的边缘;所述电容触控组件包括多个均匀分布的触控件,每一所述触控件包括第一触控导电板、第二触控导电板以及电容感测器,所述第一触控导电板与所述第二触控导电板相对设置,所述电容感测器与所述第二触控导电板背离所述第一触控导电板的一面连接,所述电容感测器还与所述触控控制面板连接;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所述第一触控导电板和所述第二触控导电板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所述第一触控导电板和所述第二触控导电板之间的间距。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件还包括第一位移驱动器,所述第一位移驱动器
位于所述第一触控导电板以及所述触控控制面板之间,所述第一位移驱动器与所述触控控制面板连接,所述第一位移驱动器的伸缩端与所述第一触控导电板连接。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所述第一位移驱动器的伸缩端的伸出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所述第一位移驱动器的伸缩端的伸出距离。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件还包括第二位移驱动器,所述第二位移驱动器位于所述第二触控导电板以及所述触控控制面板之间,所述第二位移驱动器与所述触控控制面板连接,所述第二位移驱动器的伸缩端与所述第二触控导电板连接。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所述第二位移驱动器的伸缩端的伸出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所述第二位移驱动器的伸缩端的伸出距离。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导电板与所述第二触控导电板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二触控导电板朝向远离所述第一触控导电板的方向倾斜。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导电板与所述第二触控导电板之间的倾斜角度为20
°
~50
°
。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所述第一触控导电板在所述触控控制面板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所述第二触控导电板在所述触控控制面板上的投影部分重叠。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触控区域位于所述触控控制面板的对角处。
[0016]一种触控显示设备,外壳、出光装置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容触控面板,所述出光装置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出光装置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出光装置还与所述触控控制面板背离所述第二触控导电板的一面连接,所述出光装置的出光方向朝向所述触控控制面板。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18]通过增大第二触控区域内第一触控导电板和第二触控导电板之间的间距,使得第二触控区域内的触控电容值减小,从而使得在手指触碰到第二触控区域时,第二触控区域的触控电容与感应电容的总容值减小,降低了第二触控区域的触控灵敏度,从而降低了对第二触控区域内的按键的误碰几率,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0]图1为一实施例中电容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所示的电容触控面板沿A
‑
A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
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2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5]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容触控面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容触控面板包括触控控制面板以及电容触控组件。所述触控控制面板具有第一触控区域和第二触控区域。所述第一触控区域位于所述触控控制面板的中部。所述第二触控区域位于所述触控控制面板的边缘。所述电容触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触控控制面板,所述触控控制面板具有第一触控区域和第二触控区域,所述第一触控区域位于所述触控控制面板的中部,所述第二触控区域位于所述触控控制面板的边缘;电容触控组件,所述电容触控组件包括多个均匀分布的触控件,每一所述触控件包括第一触控导电板、第二触控导电板以及电容感测器,所述第一触控导电板与所述第二触控导电板相对设置,所述电容感测器与所述第二触控导电板背离所述第一触控导电板的一面连接,所述电容感测器还与所述触控控制面板连接;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所述第一触控导电板和所述第二触控导电板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所述第一触控导电板和所述第二触控导电板之间的间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件还包括第一位移驱动器,所述第一位移驱动器位于所述第一触控导电板以及所述触控控制面板之间,所述第一位移驱动器与所述触控控制面板连接,所述第一位移驱动器的伸缩端与所述第一触控导电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内的所述第一位移驱动器的伸缩端的伸出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的所述第一位移驱动器的伸缩端的伸出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件还包括第二位移驱动器,所述第二位移驱动器位于所述第二触控导电板以及所述触控控制面板之间,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泰,许修成,吴春波,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富畅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