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重菱形不对称被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1024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生活用品领域,具体涉及被子。一种加重菱形不对称被子,包括被子本体,被子本体上缝制有一被面,被面包括一左被面、一右被面,左被面与右被面之间设有一用于分隔的第一纵向缝纫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此设计,提供了一种加重菱形不对称被子,结构简单、使用便捷,此设计中的被面分为左被面与右被面,填充在左被面与被子本体间的填充物和填充在右被面与被子本体间的填充物的质量不同,进而通过男、女睡眠位置的区域划分,使得被子在双人使用状况下,具有更好的包裹性、更贴身,具有较佳的重力压感,且被面上的缝纫线网将被面与被子本体间的填充物分隔成多个区块,使得被子更为贴合用户的身体。贴合用户的身体。贴合用户的身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重菱形不对称被子


[0001]本技术涉及生活用品领域,具体地,涉及被子。

技术介绍

[0002]重力毯是一种利用接触压力,刺激身体上的每个压力点,使得用户的神经系统得到放松,可改善睡眠、缓解压力、缓解焦虑、放松心情,从而提高睡眠质量;现有市场上的重力毯都是对称等重的被子,其内部填充主要以玻璃珠等为主,然而由于男、女身体形态的差异,易导致被子对用户的包裹、贴身状况、重力压感的效果均不理想,不能满足家庭中双人使用的需求,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0003]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重菱形不对称被子,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6]一种加重菱形不对称被子,包括被子本体,所述被子本体上缝制有一被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被面包括一左被面、一右被面,所述左被面与所述右被面之间设有一用于分隔的第一纵向缝纫线;
[0007]所述左被面与所述被子本体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所述右被面与所述被子本体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均填充有填充物,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的填充物的质量大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填充物的质量;
[0008]所述左被面上设有一呈网格状的第一缝纫线网,所述第一缝纫线网包括至少两条第一斜向缝纫线、至少两条第二斜向缝纫线,所述第一斜向缝纫线与所述第二斜向缝纫线呈交叉排布;
[0009]所述右被面上设有一呈网格状的第二缝纫线网,所述第二缝纫线网包括至少两条第三斜向缝纫线、至少两条第四斜向缝纫线,所述第三斜向缝纫线与所述第四斜向缝纫线呈交叉排布;
[0010]相邻两条所述第一斜向缝纫线之间的距离大于相邻两条所述第三斜向缝纫线之间的距离,相邻两条所述第二斜向缝纫线之间的距离大于相邻两条所述第四斜向缝纫线之间的距离。
[0011]所述左被面的宽度与所述右被面的宽度相同。
[0012]所述填充物采用加重颗粒物。所述加重颗粒物采用玻璃珠、塑胶粒、陶瓷粒中的至少一种。
[0013]所述第一缝纫线网的网孔与所述第二缝纫线网的网孔均呈菱形。
[0014]所述第一纵向缝纫线为两条,两条所述第一纵向缝纫线呈并列排布在所述左被面与所述右被面之间。
[0015]所述被面的上部通过第一横向缝纫线固定到所述被子本体上,所述被面的下部通过第二横向缝纫线固定到所述被子本体上;
[0016]所述被面的左侧部通过第二纵向缝纫线固定到所述被子本体上,所述被面的右侧部通过第三纵向缝纫线固定到所述被子本体上。
[0017]所述第一横向缝纫线为两条,两条所述第一横向缝纫线呈并列排布在所述被面的上部,所述第二横向缝纫线为两条,两条所述第二横向缝纫线呈并列排布在所述被面的下部;
[0018]所述第二纵向缝纫线为两条,两条所述第二纵向缝纫线呈并列排布在所述被面的左侧部,所述第三纵向缝纫线为两条,两条所述第三纵向缝纫线呈并列排布在所述被面的右侧部。
[0019]本技术通过此设计,提供了一种加重菱形不对称被子,结构简单、使用便捷,此设计中的被面分为左被面与右被面,填充在左被面与被子本体间的填充物和填充在右被面与被子本体间的填充物的质量不同,进而通过男、女睡眠位置的区域划分,使得被子在双人使用状况下,具有更好的包裹性、更贴身,具有较佳的重力压感,且被面上的缝纫线网将被面与被子本体间的填充物分隔成多个区块,使得被子更为贴合用户的身体。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左被面处的部分结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说明。
[0023]如图1~2所示,一种加重菱形不对称被子,包括被子本体13,被子本体上缝制有一被面,被面包括一左被面1、一右被面4,左被面与右被面之间设有一用于分隔的第一纵向缝纫线3;左被面与被子本体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右被面与被子本体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内均填充有填充物12,第一容纳腔内的填充物的质量大于第二容纳腔内填充物的质量;左被面上设有一呈网格状的第一缝纫线网,第一缝纫线网包括至少两条第一斜向缝纫线9、至少两条第二斜向缝纫线8,第一斜向缝纫线与第二斜向缝纫线呈交叉排布;右被面上设有一呈网格状的第二缝纫线网,第二缝纫线网包括至少两条第三斜向缝纫线6、至少两条第四斜向缝纫线7,第三斜向缝纫线与第四斜向缝纫线呈交叉排布;相邻两条第一斜向缝纫线之间的距离大于相邻两条第三斜向缝纫线之间的距离,相邻两条第二斜向缝纫线之间的距离大于相邻两条第四斜向缝纫线之间的距离。本技术通过此设计,提供了一种加重菱形不对称被子,结构简单、使用便捷,此设计中的被面分为左被面与右被面,填充在左被面与被子本体间的填充物和填充在右被面与被子本体间的填充物的质量不同,进而通过男、女睡眠位置的区域划分,使得被子在双人使用状况下,具有更好的包裹性、更贴身,具有较佳的重力压感,且被面上的缝纫线网将被面与被子本体间的填充物分隔成多个区块,使得被子更为贴合用户的身体。
[0024]此设计中,第一纵向缝纫线将被面缝制到被子本体上,且将被面分隔成左被面与右被面,使得左被面与被子本体之间、右被面与被子本体之间均形成一用于填充填充物的
容纳腔,使得左被面与被子本体之间、右被面与被子本体之间的填充物不会发生偏移;且,第一缝纫线网包括至少两条均匀排布的第一斜向缝纫线、至少两条均匀排布第二斜向缝纫线,第一斜向缝纫线与第二斜向缝纫线将左被面缝制到被子本体上,同时,由于第一斜向缝纫线与第二斜向缝纫线呈交叉排布,第一缝纫线网将左被面与被子本体之间的填充物划分呈多个区块,减少了填充物的移动,也使得被子更为贴合用户的身体;同样的,第二缝纫线网包括至少两条均匀排布的第三斜向缝纫线、至少两条均匀排布第四斜向缝纫线,第三斜向缝纫线与第四斜向缝纫线将右被面缝制到被子本体上,同时,由于第三斜向缝纫线与第四斜向缝纫线呈交叉排布,第二缝纫线网将右被面与被子本体之间的填充物划分呈多个区块,减少了填充物的移动,也使得被子更为贴合用户的身体。
[0025]为了保证被子的使用效果,左被面的宽度与右被面的宽度相同。填充物采用加重颗粒物。加重颗粒物采用玻璃珠、塑胶粒、陶瓷粒中的至少一种。第一缝纫线网的网孔与第二缝纫线网的网孔均呈菱形。优选,第一缝纫线网的网孔的边长为15cm,第二缝纫线网的网孔的边长为10cm。
[0026]第一纵向缝纫线为两条,两条第一纵向缝纫线呈并列排布在左被面与右被面之间。两条第一纵向缝纫线将被面分隔,避免了填充物发生偏移,也便于被子的折叠收纳。
[0027]被面的上部通过第一横向缝纫线2固定到被子本体上,被面的下部通过第二横向缝纫线11固定到被子本体上;被面的左侧部通过第二纵向缝纫线10固定到被子本体上,被面的右侧部通过第三纵向缝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重菱形不对称被子,包括被子本体,所述被子本体上缝制有一被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被面包括一左被面、一右被面,所述左被面与所述右被面之间设有一用于分隔的第一纵向缝纫线;所述左被面与所述被子本体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所述右被面与所述被子本体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均填充有填充物,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的填充物的质量大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填充物的质量;所述左被面上设有一呈网格状的第一缝纫线网,所述第一缝纫线网包括至少两条第一斜向缝纫线、至少两条第二斜向缝纫线,所述第一斜向缝纫线与所述第二斜向缝纫线呈交叉排布;所述右被面上设有一呈网格状的第二缝纫线网,所述第二缝纫线网包括至少两条第三斜向缝纫线、至少两条第四斜向缝纫线,所述第三斜向缝纫线与所述第四斜向缝纫线呈交叉排布;相邻两条所述第一斜向缝纫线之间的距离大于相邻两条所述第三斜向缝纫线之间的距离,相邻两条所述第二斜向缝纫线之间的距离大于相邻两条所述第四斜向缝纫线之间的距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重菱形不对称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被面的宽度与所述右被面的宽度相同。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重菱形不对称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采用加重颗粒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燕娜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嘉卉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