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0731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服装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护服,其包括连体式的上衣和裤子,上衣的前部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至裤子的连接孔,连接孔的一侧设有定位片,定位片的一端与上衣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上衣通过多组连接件可拆卸连接;连接件包括相互配合的子扣组和母扣组,子扣组设置在定位片靠近连接孔的端面,母扣组设置在上衣的前侧且沿水平方向分布有多组;上衣的外侧靠近连接孔的一端固定有密封条,定位片靠近连接孔的端面沿水平方向分布有多个与母扣组数量相等的密封槽,密封槽可供密封条伸入且相邻两个密封槽的间距等于相邻两组母扣组的间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适用于不同体型使用者的效果。用者的效果。用者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护服


[0001]本技术涉及服装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护服。

技术介绍

[0002]防护服的种类包括消防防护服、工业用防护服、医疗款防护服、军用防护服和特殊人群使用防护服等,主要应用于消防、军工、船舶、石油、化工、喷漆、清洗消毒、实验室等行业与部门。
[0003]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20331558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护服,它包括防护服本体、手套和袜套,将传统防护服的袖口、裤口部位的内置皮筋取掉,采用手套、袜子与防护服本体连为一体,自膝盖至裤口位置采用双层结构,内层为连体袜子,防止酸进入胶靴后皮肤被灼伤,同时外层套于耐酸胶靴外面作为遮挡层,具有穿戴简便、安全系数高、可循环利用,适用范围广泛等效果。
[000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为避免粉尘在使用者工作时进入防护服本体内部,穿着时通常会尽量减小防护服本体与人体的间隙。众所周知,不同体型使用者上半身的宽度不尽相同,而上述防护服本体中上衣的尺寸固定,无法适用于不同体型的使用者,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护服,其具有能够适用于不同体型使用者的效果。
[0006]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护服,包括连体式的上衣和裤子,所述上衣的前部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至裤子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一侧设有定位片,所述定位片的一端与上衣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上衣通过多组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相互配合的子扣组和母扣组,所述子扣组设置在定位片靠近连接孔的一侧,所述母扣组设置在上衣的前侧且沿水平方向分布有多组;所述上衣的外侧靠近连接孔的一端固定有密封条,所述定位片靠近连接孔的端面沿水平方向分布有多个与母扣组数量相等的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可供密封条伸入且相邻两个密封槽的间距等于相邻两组母扣组的间距。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穿衣时,使用者的身体可从连接孔进入上衣和裤子中,再通过连接件将定位片与上衣相连,从而使上衣裹紧使用者的上半身。连接定位片和上衣时,将子扣组和其中一组母扣组相互配合,使得定位片与上衣扣合,此时密封条伸入其中一条密封槽中并起到防尘的作用,避免粉尘进入防护服内部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不同体型的使用者穿着时,人们可将子扣组与水平位置不同的母扣组相配合,使得密封条伸入不同的密封槽中,从而使上衣的收缩幅度发生改变,防护服不只适用于上半身体型固定的使用者、适用范围大。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子扣组包括多个沿竖直方向等距分布的连接子
扣,所述母扣组包括多个沿竖直方向等距分布的连接母扣,相邻两个连接子扣的间距等于同一母扣组中相邻两个连接母扣的间距。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子扣和每组母扣组中的连接母扣均沿竖直方向呈等距分布,其相互连接时在竖直方向对定位片的定位效果好,提高了定位片的稳定性。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片远离其与上衣连接处的一端固定有勾片,所述勾片位于定位片靠近连接孔的端面上,所述连接母扣远离连接孔的一侧设有固定在上衣外侧的毛片,所述毛片和勾片相互粘接。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子扣组与距离连接孔最远的母扣组配合时,勾片和毛片可相互粘接并起到限制定位片移动的作用,避免定位片随意晃动而影响使用者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定位片的稳定性。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条为吸铁石,所述密封槽的内壁上嵌设有与密封条相互吸引的软质磁性块。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条伸入密封槽后会与软质磁性块相互吸引而不易移出密封槽,定位片和上衣的连接强度高。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槽的内壁上固定有橡胶圈。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条嵌入密封槽时会挤压橡胶圈致其形变,不仅提高了密封条的防尘效果,还使密封条不易从密封槽脱出,进一步提高了密封条的稳定性。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衣包括衣袖,所述衣袖的肘关节和裤子的膝关节外侧均可拆卸连接有气囊。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囊在使用者的肘关节和膝关节碰撞到硬物时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用于保护使用者的肘关节和膝关节免受外力伤害;且气囊的质量轻、使用者的负重小、轻便舒适。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衣袖的肘关节和裤子的膝关节外侧均缝合有止动片,所述止动片与衣袖或裤子之间形成有止动腔,所述气囊放置于止动腔中。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止动片与衣袖或裤子通过针线缝合,方便人们在气囊损坏或弹性减弱时拆除替换气囊。
[002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衣袖和裤子远离上衣的一端均固定有弹性圈,自然状态时与衣袖相连的弹性圈的内圈周长小于衣袖的内圈周长、与裤子相连的弹性圈的内圈周长小于裤子的内圈周长。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穿着到位后,弹性圈用于束紧手腕部和脚踝部,避免粉尘从使用者的手腕部与衣袖的间隙或脚踝部与裤子的间隙进入防护服内部。
[002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裤子的外侧沿周向设置有多个用于穿设弹力带的固定袢。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腿围小的使用者穿着防护服时,腿部与裤子的间隙大,在风力作用下裤子易随风飘动,导致使用者感到不适或影响活动,此时人们可将弹力带穿过各腰袢并打结系紧,从而使裤子与使用者紧密贴合,穿着舒适度高。
[002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衣和裤子的内侧均设有石墨烯复合膜。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石墨烯复合膜具有高透气性和阻燃耐高温性的特点,提高了上衣和裤子的透气性和耐高温性,防护服适用的工况广、使用寿命长。
[00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7]1.不同体型的使用者穿着防护服时,子扣组可与水平位置不同的母扣组相互扣合,从而改变上衣的收缩幅度以与使用者的体型适配,防护服的适用范围大;
[0028]2.密封条伸入密封槽并挤压橡胶圈时,外界粉尘不易进入防护服内部影响人体健康;密封条和软质磁性块相互吸引可限制密封条从密封槽脱出,提高了密封条和定位片的稳定性;
[0029]3.气囊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用于保护使用者的肘关节和膝关节免受外物伤害,防护效果好、轻便舒适。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32]图3是本实施例中裤子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1、上衣;11、连接孔;12、毛片;13、密封条;14、衣袖;2、裤子;21、固定袢;3、帽子;4、定位片;41、勾片;42、密封槽;421、橡胶圈;422、软质磁性块;5、连接件;51、连接子扣;52、连接母扣;6、石墨烯复合膜;7、止动片;71、止动腔;72、气囊;8、弹性圈。
具体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护服,包括连体式的上衣(1)和裤子(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衣(1)的前部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至裤子(2)的连接孔(11),所述连接孔(11)的一侧设有定位片(4),所述定位片(4)的一端与上衣(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上衣(1)通过多组连接件(5)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件(5)包括相互配合的子扣组和母扣组,所述子扣组设置在定位片(4)靠近连接孔(11)的端面,所述母扣组设置在上衣(1)的前侧且沿水平方向分布有多组;所述上衣(1)的外侧靠近连接孔(11)的一端固定有密封条(13),所述定位片(4)靠近连接孔(11)的端面沿水平方向分布有多个与母扣组数量相等的密封槽(42),所述密封槽(42)可供密封条(13)伸入且相邻两个密封槽(42)的间距等于相邻两组母扣组的间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扣组包括多个沿竖直方向等距分布的连接子扣(51),所述母扣组包括多个沿竖直方向等距分布的连接母扣(52),相邻两个连接子扣(51)的间距等于同一母扣组中相邻两个连接母扣(52)的间距。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片(4)远离其与上衣(1)连接处的一端固定有勾片(41),所述勾片(41)位于定位片(4)靠近连接孔(11)的端面上,所述连接母扣(52)远离连接孔(11)的一侧设有固定在上衣(1)外侧的毛片(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也潘跃张建兵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丑鸭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