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机身采煤机摇臂辅助装载机构和悬机身采煤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0379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悬机身采煤机摇臂辅助装载机构和悬机身采煤机,所述辅助装载机构包括采煤机的机身、铲煤板、中心轴和扭转弹簧,所述中心轴沿前后方向贯穿所述机身左右方向上朝向摇臂一侧的下端部和相应侧所述铲煤板的上端部实现机身与铲煤板的铰接,所述中心轴的前后两端可拆卸固定连接在机身上,一根中心轴上至少套设前后两个所述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的两端部分别抵在机身和铲煤板上;所述悬机身采煤机包括辅助装载机构和支撑滑靴,铲煤板的后端从左右方向的外侧遮住支撑滑靴的一部分侧面。本发明专利技术能保持铲煤板与底板的有效接触,提升装载效果,在不需要装载时,还能使铲煤板脱离底板,以保证机身下浮料的排出和采煤机的通过性。通过性。通过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悬机身采煤机摇臂辅助装载机构和悬机身采煤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悬机身采煤机摇臂辅助装载机构,适用于薄或极薄煤层开采用的采煤机。

技术介绍

[0002]针对薄或极薄煤层的开采,发展大功率悬机身采煤机成为趋势。所谓悬机身是指将采煤机的主体部分设置于输送机的靠近煤壁的侧方的布置型式,目的是解决支架与采煤机的过机间隙、采煤机与输送机的过煤空间、采煤机本身零部件的布设空间等问题,然而对于极薄煤层的低开采厚度,悬机身相对顶板(上方)、底板(下方)的间隙本身偏小,安装小直径滚筒时,装载效果差,滚筒后方容易留存煤岩而堆积在悬机身下方,从而导致机身对底板的起伏能力不足,最终出现别卡设备等问题。
[0003]参见图7、8,针对上述的问题,业内曾提出在靠近滚筒后方的摇臂臂架壳体91上设置浮动挡煤板911,以期利用滚筒装载特点辅助铲装浮煤以提升装载效果,然而当遇到复杂地质条件(例如截割断层、较厚夹矸)时,大量岩块堆积于底板,浮动挡煤板不容易与底板接触导致挡料效果减弱,大量岩块进入机身92下方,导致机身对起伏底板的适应性明显减弱,严重者机身被顶至顶板或发生别卡停机等问题,严重影响正常生产,而且问题处理困难,费时费力,影响产量。
[0004]同时,与后方摇臂对应的浮动挡煤板被煤矸石下压后,又使得机身下方的煤岩等排出困难,更影响机身适应性;安装于摇臂臂架的浮动挡煤板随摇臂摆动起伏后,下方的挡煤效果更是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悬机身采煤机摇臂辅助装载机构,能保持铲煤板与底板的有效接触,提升装载效果。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有:
[0007]一种悬机身采煤机摇臂辅助装载机构,包括采煤机的机身、铲煤板、中心轴和扭转弹簧,所述中心轴沿前后方向贯穿所述机身左右方向上朝向摇臂一侧的下端部和相应侧所述铲煤板的上端部实现机身与铲煤板的铰接,所述中心轴的前后两端可拆卸固定连接在机身上,一根中心轴上至少套设前后两个所述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的两端部分别抵在机身和铲煤板上。
[0008]所述机身朝向摇臂一侧的下端部设有至少两处曲面槽结构,曲面槽的槽口朝外且倾斜向下,所述铲煤板的上端部设有多个铰接座,每个铰接座的两个铰接耳之间有一个所述扭转弹簧,铰接耳及扭转弹簧均位于曲面槽内。
[0009]所述曲面槽结构的主体轮廓可以为内圆柱面,所述曲面槽结构的槽口上沿为向上倾斜的斜平面,所述曲面槽结构的槽口下沿是与主体轮廓相切的向下倾斜的第一斜平面。
[0010]所述扭转弹簧的上端部抵在曲面槽结构的槽口上沿,所述铰接座的两个铰接耳之
间设有第二斜平面,所述扭转弹簧的下端部抵在第二斜平面上,在铲煤板相对机身的整个摆角范围内所述曲面槽结构的槽口上沿与第二斜平面之间的夹角均小于扭转弹簧处于自由状态下的上、下端部之间的夹角。
[0011]所述铰接耳的顶面轮廓为外圆柱面,安装状态下其与曲面槽结构的主体同轴且二者之间保持间隙。
[0012]所述铲煤板的上端部铰接座以外的边缘优选设置成能与机身相应边缘形成相互对接的形状。
[0013]所述铲煤板朝向摇臂的侧面优选为平面,背向摇臂的侧面下部以及底面优选为连续的外凸曲面。
[0014]所述悬机身采煤机摇臂辅助装载机构还优选包括辅助链,所述辅助链的上端连接在摇臂上,下端连接在铲煤板朝向摇臂的侧面上,所述辅助链的长度应当保证当摇臂处于向上最大摆角位置时相应侧铲煤板能够被辅助链拉起离开底板。
[0015]一种悬机身采煤机,包括支撑滑靴和所述悬机身采煤机摇臂辅助装载机构,所述支撑滑靴支撑在机身下方、输送机的前侧铲板上,所述铲煤板的后端从左右方向的外侧遮住支撑滑靴的一部分侧面。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利用扭转弹簧对铲煤板的下压作用下,可以使铲煤板与底板保持接触,因此能防止煤矸进入机身的下方空间。通过设置多个扭转弹簧,可以在铲煤板整个摆动范围内提供足够大的扭转力,保持铲煤板与底板的有效接触,提升挡煤效果。
[0018]由于铲煤板具有下摆余量A,即使机身因底板起伏而上下变化,仍可保证铲煤板与底板间的时刻紧密接触,从而保证挡煤效果。
[0019]由于设置所述辅助链,摇臂上抬割顶刀时可以将铲煤板拉起,使得即使因底板起伏割底时产生的部分薄层浮料也能从机身下方轻松排出,而不影响采煤机的通过,保持采煤机对顶底板的足够的起伏适应性。
[0020]由于辅助装载机构靠近摇臂与机身连接的一端,无论割底摇臂摆动调整与否,辅助链仍保持非受力状态,铲煤板都能与底板时刻紧密接触,因此保证了挡煤效果。
[0021]铲煤板的后端从左右方向的外侧遮住支撑滑靴的一部分侧面,铲煤板与支撑滑靴可以共同对输送机槽帮侧方的机身以下空间断面进行全面阻挡,可大大提高挡煤矸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辅助装载机构在采煤机上安装布置的俯视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辅助装载机构在采煤机上安装布置的侧视图(滚筒未示出);
[0024]图3为图2中辅助装载机构的放大图;
[0025]图4为所述辅助装载机构的一处剖视图;
[0026]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6为采煤机的前摇臂割底刀、后摇臂割顶刀时左右两个辅助装载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0028]图7为现有挡煤板的安装布置结构的俯视图;
[0029]图8为现有挡煤板的安装布置结构的前后方向视图。
[0030]附图标记:
[0031]11.铲煤板;110.铰接耳;111.底面;112.第二斜平面;113.侧面;12.中心轴;13.扭转弹簧;131.上端部;132.下端部;14.辅助链;
[0032]2.摇臂;
[0033]3.机身;31.壳体;311.下端部;312.槽口上沿;313.槽口下沿;32.支撑滑靴;
[0034]91.臂架壳体;911.浮动挡煤板;92.机身。
具体实施方式
[0035]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悬机身采煤机摇臂辅助装载机构(可简称为辅助装载机构),如图1

6所示,包括采煤机的机身3、铲煤板11、中心轴12和扭转弹簧13,所述中心轴沿前后方向贯穿所述机身的壳体31左右方向上朝向摇臂2一侧(朝向左摇臂的为左侧,朝向右摇臂的为右侧)的下端部311和相应侧所述铲煤板的上端部实现机身与铲煤板的铰接,使铲煤板可以相对机身左右摆动。所述中心轴的前后两端可拆卸固定连接(例如螺纹连接)在机身上,以方便所述辅助装载机构的拆装。一根中心轴上至少套设前后两个所述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的两端部分别抵在机身和铲煤板上。采煤机左右往复行走过程中,在扭转弹簧对铲煤板的下压作用下,铲煤板与底板的接触,因此能防止煤矸进入机身的下方空间。通过设置多个扭转弹簧,可以在铲煤板整个摆动范围内提供足够大的扭转力,保持铲煤板与底板的有效接触。
[0036]所述机身朝向摇臂一侧的下端部设有至少两处曲面槽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机身采煤机摇臂辅助装载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煤机的机身、铲煤板、中心轴和扭转弹簧,所述中心轴沿前后方向贯穿所述机身左右方向上朝向摇臂一侧的下端部和相应侧所述铲煤板的上端部实现机身与铲煤板的铰接,所述中心轴的前后两端可拆卸固定连接在机身上,一根中心轴上至少套设前后两个所述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的两端部分别抵在机身和铲煤板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机身采煤机摇臂辅助装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朝向摇臂一侧的下端部设有至少两处曲面槽结构,曲面槽的槽口朝外且倾斜向下,所述铲煤板的上端部设有多个铰接座,每个铰接座的两个铰接耳之间有一个所述扭转弹簧,铰接耳及扭转弹簧均位于曲面槽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机身采煤机摇臂辅助装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槽结构的主体轮廓为内圆柱面,所述曲面槽结构的槽口上沿为向上倾斜的斜平面,所述曲面槽结构的槽口下沿是与主体轮廓相切的向下倾斜的第一斜平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机身采煤机摇臂辅助装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弹簧的上端部抵在曲面槽结构的槽口上沿,所述铰接座的两个铰接耳之间设有第二斜平面,所述扭转弹簧的下端部抵在第二斜平面上,在铲煤板相对机身的整个摆角范围内所述曲面槽结构的槽口上沿与第二斜平面之间的夹角均小于扭转弹簧处于自由状态下的上、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乾章立强胡滔郭岱胡璟宋振董超顾恩洋丁海春宋学平李继林曹光熙杨芸朱孝仁王兆胜卢祺良翁洋洋李璐方兴朱承才顾英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科工集团上海有限公司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