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玉琴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投饵设备及投饵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50180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投饵设备及投饵方法,其结构包括:上密封盖、储料槽、主控制器、底安装座、投料斗、导引下料机体、螺旋灯筒,上密封盖安装于储料槽上方且与储料槽锁接,储料槽下方设有导引下料机体,导引下料机体与储料槽扣接,导引下料机体右侧设有主控制器且与主控制器电连接,使设备使用时,通过设有的机构,使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避免因黄颡鱼的昼伏夜出特性,投饵设备在夜晚黑暗条件下进行投喂饲料,无法使饲料在短时间内对池塘内黄颡鱼进行均匀投喂,反差过大导致同一批次成鱼体态不一,人工夜晚投喂又太过麻烦且浪费精力的问题,使设备更加节省时间精力并利用黄颡鱼的特性对其进行更均匀的投喂。行更均匀的投喂。行更均匀的投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投饵设备及投饵方法
[000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9月21日,申请号为CN201811110308.6的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用于黄颡鱼水产养殖的自动投饵设备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自动投饵设备及投饵方法,属于水产养殖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0003]黄颡鱼食性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觅食活动一般在夜间进行,食物包括小鱼、虾、各种陆生和水生昆虫、小型软体动物和其它水生无脊椎动物,黄颡鱼的人工养殖一般可采用池塘散养或者主养的方式,一般进行投喂鱼粉等动物性饲料,或可投豆饼、花生饼、麸皮、豆渣等植物性饲料。
[0004]现有技术有以下不足:由于黄颡鱼的昼伏夜出特性,池塘面积大,投饵设备在夜晚黑暗条件下进行投喂饲料,无法使饲料在短时间内对池塘内黄颡鱼进行均匀投喂,只使得位于投料机下小部分鱼能够快速反应过来并第一时间进食,导致有的鱼吃的过撑,有的鱼吃的过少,反差过大导致同一批次成鱼体态不一,人工夜晚投喂又太过麻烦且浪费精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投饵设备及投饵方法,以解决现有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动投饵设备及投饵方法,其结构包括:上密封盖、储料槽、主控制器、底安装座、投料斗、导引下料机体、螺旋灯筒,所述上密封盖安装于储料槽上方且与储料槽锁接,所述储料槽下方设有导引下料机体,所述导引下料机体与储料槽扣接,所述导引下料机体右侧设有主控制器且与主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导引下料机体左前端设有螺旋灯筒且与螺旋灯筒电连接,所述导引下料机体下方设有底安装座且与底安装座锁接,所述底安装座前端设有投料斗,所述投料斗与底安装座活动连接,所述导引下料机体包括定量给料装置、配合电机、配合槽、触发装置、蓄电装置、中漏斗、辅助料槽,所述中漏斗安装于辅助料槽上方且与辅助料槽间隙配合,所述辅助料槽下端设有定量给料装置且与定量给料装置扣接,所述定量给料装置右端设有配合电机,所述配合电机与定量给料装置间隙配合,所述定量给料装置左端设有触发装置且与触发装置扣接,所述触发装置安装于蓄电装置右侧且与蓄电装置电连接,所述配合槽下方设有投料斗且与投料斗间隙配合。
[0007]作为优选,所述定量给料装置包括联动杆、上槽口、隔槽装置、套圈阻隔层、下槽口,所述联动杆安装于隔槽装置中心且与隔槽装置扣接,所述隔槽装置外侧设有套圈阻隔层,所述套圈阻隔层与隔槽装置间隙配合,所述套圈阻隔层上端设有上槽口且与上槽口扣接,所述套圈阻隔层下端设有下槽口且与下槽口扣接。
[0008]作为优选,所述触发装置包括螺纹接触圈、接触条、触发转盘、连接杆,所述连接杆
安装于触发转盘右侧且与触发转盘扣接,所述触发转盘左端设有接触条且与接触条电连接,所述接触条安装于螺纹接触圈右侧且与螺纹接触圈电连接,所述接触条内侧设有蓄电装置且与蓄电装置电连接。
[0009]作为优选,所述触发转盘包括导电槽、绝缘隔断块、配合触发杆、外圈,所述配合触发杆安装于连接杆外侧且与连接杆扣接,所述配合触发杆设有四组且各顶端设有绝缘隔断块,所述绝缘隔断块设于导电槽两侧,所述导电槽与配合触发杆间隙配合,所述导电槽外围设有外圈且与外圈扣接。
[0010]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杆为绝缘材料制成。
[0011]作为优选,所述主控制器拥有设置定时控制功能。
[0012]作为优选,用户可先将底安装座安装于池塘投喂台上适宜位置,打开上密封盖向储料槽中加入所要投喂的饲料,储料槽中的饲料会通过中漏斗一部分下落至辅助料槽中,通过主控制器设置定时开启功能,控制配合电机开启与转速,在夜晚所设置需要进行投喂的时间到达时,配合电机开启带动联动杆转动,进而使隔槽装置转动,辅助料槽中饲料由上槽口落入隔槽装置的槽中,在每转到一定周期时由下槽口落下至配合槽并最终从投料斗向外投出,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连接杆与右端联动杆的同轴转动,进而使配合触发杆脱离与绝缘隔断块接触并沿着导电槽位移,期间使接触条与蓄电装置电路接通并使螺纹接触圈外侧螺旋灯筒接通电源并亮起,进而实现在投喂料的过程中起到吸引鱼群进食的作用。
[0013]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夜晚对黄颡鱼进行投喂饲料的时候,通过定量给料装置进行设置定时给料的过程中触发灯体开启,利用鱼的趋光性使其大部分黄颡鱼向光源投料处靠拢,进而实现对塘内鱼体更均匀的投喂,大大减少了人工进行投喂的时间与精力。
附图说明
[0015]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自动投饵设备及投饵方法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导引下料机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定量给料装置的内部详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触发装置的内部详细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触发转盘的内部详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上密封盖

1、储料槽

2、主控制器

3、底安装座

4、投料斗

5、导引下料机体

6、螺旋灯筒

7、定量给料装置

a、配合电机

b、配合槽

c、触发装置

d、蓄电装置

e、中漏斗

f、辅助料槽

g、联动杆

a1、上槽口

a2、隔槽装置

a3、套圈阻隔层

a4、下槽口

a5、螺纹接触圈

d1、接触条

d2、触发转盘

d3、连接杆

d4、导电槽

d301、绝缘隔断块

d302、配合触发杆

d303、外圈

d304。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
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23]请参阅图1

图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投饵设备及投饵方法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上密封盖1、储料槽2、主控制器3、底安装座4、投料斗5、导引下料机体6、螺旋灯筒7,所述上密封盖1安装于储料槽2上方且与储料槽2锁接,所述储料槽2下方设有导引下料机体6,所述导引下料机体6与储料槽2扣接,所述导引下料机体6右侧设有主控制器3且与主控制器3电连接,所述导引下料机体6左前端设有螺旋灯筒7且与螺旋灯筒7电连接,所述导引下料机体6下方设有底安装座4且与底安装座4锁接,所述底安装座4前端设有投料斗5,所述投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黄颡鱼水产养殖的自动投饵设备,其结构包括:上密封盖(1)、储料槽(2)、主控制器(3)、底安装座(4)、投料斗(5)、导引下料机体(6)、螺旋灯筒(7),所述上密封盖(1)安装于储料槽(2)上方且与储料槽(2)锁接,所述储料槽(2)下方设有导引下料机体(6),所述导引下料机体(6)与储料槽(2)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下料机体(6)右侧设有主控制器(3)且与主控制器(3)电连接,所述导引下料机体(6)左前端设有螺旋灯筒(7)且与螺旋灯筒(7)电连接,所述导引下料机体(6)下方设有底安装座(4)且与底安装座(4)锁接,所述底安装座(4)前端设有投料斗(5),所述投料斗(5)与底安装座(4)活动连接;所述导引下料机体(6)包括定量给料装置(a)、配合电机(b)、配合槽(c)、触发装置(d)、蓄电装置(e)、中漏斗(f)、辅助料槽(g),所述中漏斗(f)安装于辅助料槽(g)上方且与辅助料槽(g)间隙配合,所述辅助料槽(g)下端设有定量给料装置(a)且与定量给料装置(a)扣接,所述定量给料装置(a)右端设有配合电机(b),所述配合电机(b)与定量给料装置(a)间隙配合,所述定量给料装置(a)左端设有触发装置(d)且与触发装置(d)扣接,所述触发装置(d)安装于蓄电装置(e)右侧且与蓄电装置(e)电连接,所述配合槽(c)下方设有投料斗(5)且与投料斗(5)间隙配合;所述定量给料装置(a)包括联动杆(a1)、上槽口(a2)、隔槽装置(a3)、套圈阻隔层(a4)、下槽口(a5),所述联动杆(a1)安装于隔槽装置(a3)中心且与隔槽装置(a3)扣接,所述隔槽装置(a3)外侧设有套圈阻隔层(a4),所述套圈阻隔层(a4)与隔槽装置(a3)间隙配合,所述套圈阻隔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玉琴
申请(专利权)人:林玉琴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