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移载机和基于多锅翻转破碎的翻转出料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0162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多锅翻转破碎的翻转出料设备,包括:重锅输送线、空锅输送线、重锅转运线、空锅转运线、翻转移载机、冲击破碎装置、纵向轨道、横向轨道;所述重锅输送线和空锅输送线并列横向设置在翻转移载机的一侧;纵向轨道纵向布设在重锅输送线和空锅输送线的内侧;重锅转运线和空锅转运线分别设置在纵向轨道上靠重锅输送线一端和靠空锅输送线一端,并均能在纵向轨道上行走;横向轨道架空设置,其一端向重锅输送线和空锅输送线方向延伸并跨过纵向轨道的上方;横向轨道另一端向背离重锅输送线和空锅输送线方向延伸;在横向轨道背离纵向轨道的一段的前侧设置冲击破碎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人工强度。降低了人工强度。降低了人工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翻转移载机和基于多锅翻转破碎的翻转出料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石(CaC2)自动破碎、装车、卸料
,尤其是一种翻转移载机和基于多锅翻转破碎的翻转出料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有机合成工业的重要原料
‑‑
乙炔的生产由石油提炼法转为电石生产法,这就使得电石(CaC2)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给国内外电石行业提供了极大的市场空间。
[0003]电石(CaC2)在中国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通常所说的电石是指工业碳化钙,它是由生石灰和焦炭放在电炉中加热到2000℃生成的。现行业生产过程现状是:电石锅通过轨道车出炉冷却,人工将锅吊起,翻锅倒出电石,初步破碎,装车转运至下道工序进行最终破碎,包装。电石在生产过程中有大量一氧化碳气体,电石锅在倒出电石,初步破碎过程中还有大量粉尘;因此人工作业强度大,且不太安全,容易发生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翻转移载机和基于多锅翻转破碎的翻转出料设备,可以构成一种多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转移载机(5),其特征在于,包括:移载主机架(501)、升降机构(502)、翻转机构(503);所述移载主机架(501)的前后侧均设有滚轮(5011);移载主机架(501)上的至少一个滚轮(5011)通过移载驱动单元(5012)所驱动;升降机构(502)安装在移载主机架(501)上,以实现翻转机构(503)的升降;翻转机构(503)吊接于升降机构(502),翻转机构(503)用于托起料锅(9)并实现料锅(9)的翻转。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移载机(5),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503)包括:升降架(5031)、翻转架(5032)、翻转驱动单元(5033);所述升降架(5031)吊接于升降机构(502);升降架(5031)左右两端分别连有下连接耳(5031a);两个下连接耳(5031a)之间设置翻转架(5032);翻转驱动单元(5033)的一端与升降架(5031)外侧相连,另一端与摆动块(5034)一端连接;摆动块(5034)的另一端连接穿过下连接耳(5031a)下端的翻转轴外端,翻转轴内端与翻转架(5032)侧面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移载机(5),其特征在于,翻转架(5032)包括上框体(50321),上框体(5032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托槽(50322);上框体(50321)下间隔设有数个托臂(50323),各托臂(50323)与上框体(50321)之间也形成托槽;各托槽(50322)向后开口,各托槽(50322)前端连有竖板。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转移载机(5),其特征在于,上框体(50321)上还安装有数个能够翻转的锅盖(50324);各锅盖(50324)后侧与上框体(50321)转动连接;锅盖(50324)上开有供冲击头穿过的冲击孔(50328)。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翻转移载机(5),其特征在于,上框体(50321)一侧还安装有一个转动驱动单元(50325),转动驱动单元(50325)连接一个转动压条(50326),以压住与转动驱动单元(50325)相邻的锅盖(50324);各锅盖(50324)背离转动驱动单元(50325)的一侧分别安装有一个压块(50327),以压住与之相邻的锅盖(50324)。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翻转移载机(5),其特征在于,转动驱动单元(50325)采用转角缸。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翻转移载机(5),其特征在于,升降机构(502)包括设置在移载主机架(501)左部和右部的两个相同的起降机构;每个起降机构包括:升降驱动单元(5021)、主转轴(5022)、主前链轮(5023)、主后链轮(5024)、前升降链条(5025)、后升降链条(5026)、配重块(5027)、第一辅助转轴(5028)、第二辅助转轴(5029);所述主转轴(5022)通过轴承座安装在移载主机架(501)的顶部,主转轴(5022)按移载主机架(501)的前后向设置;主转轴(5022)的前部和后部分别安装有主前链轮(5023)、主后链轮(5024);升降驱动单元(5021)安装在移载主机架(501)的顶部,位于主转轴(5022)一侧;升降驱动单元(5021)的活动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以松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锡南铸造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