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自动针刺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0141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医自动针刺仪,包括仪器外壳,所述仪器外壳的前端可拆卸的设置有限位部,所述仪器外壳内部从前到后依次设置有针帽回收组件、供针组件、击发组件,所述仪器外壳内部设置有与供针组件相配合的针管回收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针帽回收组件、供针组件、击发组件、针管回收组件、限位部之间的配合,防止操作人员的手直接接触针体,避免污染针灸针针体,也不会造成针体的弯曲,保证了针灸针针体的卫生;同时避免了因操作人员的手抖产生给针位置偏移的情况。偏移的情况。偏移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自动针刺仪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中医针刺
,涉及一种中医自动针刺仪。

技术介绍

[0002]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手法,来治疗全身的疾病,在临床上使用的针灸针,一般通过手持方式刺入,手持针体进针不仅容易污染针体,易造成针体弯曲损伤,而且需要在给针的过程中保持手部平稳,非常消耗给针人员的精神力,同时会存在因为手抖导致给针位置偏移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中医自动针刺仪。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中医自动针刺仪,很好的解决了手持针灸针进针时容易污染针体,易造成针体弯曲,容易产生给针位置偏移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中医自动针刺仪,包括仪器外壳,所述仪器外壳的前端可拆卸的设置有限位部,所述仪器外壳内部从前到后依次设置有针帽回收组件、供针组件、击发组件,所述仪器外壳内部设置有与供针组件相配合的针管回收组件;
[00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自动针刺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仪器外壳,所述仪器外壳的前端可拆卸的设置有限位部,所述仪器外壳内部从前到后依次设置有针帽回收组件、供针组件、击发组件,所述仪器外壳内部设置有与供针组件相配合的针管回收组件;所述限位部包括限位外壳、进针导管、限位卡扣以及具有筒状结构的限位固定架,所述进针导管和限位固定架均设置在限位外壳内,且进针导管的管心与限位固定架内孔的孔心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限位卡扣设置在限位外壳内部且能够对针灸针轴向限位;所述针帽回收组件包括固定在仪器外壳内侧壁上的针帽回收仓、去帽转盘、防滑脱帽咬齿以及两个弧形凸起,所述仪器外壳上侧壁固定有伸入针帽回收仓内的两个第一连接板,所述去帽转盘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两个第一连接板之间,两个所述弧形凸起分别固定在两个第一连接板的相对侧面上,且两个弧形凸起的凸起端相对设置,所述去帽转盘由转辊及均布在转辊上的多个拨条组成,每个所述拨条上开设有豁口,每个所述豁口内均设置有两个防滑脱帽咬齿,且两个防滑脱帽咬齿能够相向或背向移动;所述供针组件包括固定在仪器外壳上侧面的供针仓、固定在仪器外壳内的第一支撑板、滑动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上的第一滑板、滑动设置在仪器外壳内下侧面上的滑动部,所述供针仓靠近第一滑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滑板的上端面上转动设置有拨片,所述仪器外壳内下侧面上固定有驱动滑动部沿仪器外壳前后方向移动的驱动电机,所述滑动部与第一滑板之间通过固定在第一支撑板上的齿轮部齿轮啮合;所述限位卡扣的下侧面设置有连接孔,所述滑动部朝向仪器外壳后端的侧面上固定有限位触发点,所述仪器外壳内底面上沿其前后方向固定有转轴固定器,所述转轴固定器内转动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左端固定有伸入连接孔的连接部,所述连接轴右端固定有与限位触发点配合的触发臂;所述针管回收组件包括固定在仪器外壳内的针管回收仓、针管回收拨盘,所述供针仓底面固定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开设有豁口,所述针管回收拨盘转动设置在豁口内,所述第一滑板通过拨片带动针灸针管运动到针管回收拨盘位置,所述位置为轴心击发位;所述击发组件包括固定在仪器外壳内后端的击发器外壳、穿设在击发器外壳内的击发器内壳、设置在击发器内壳内的第一弹簧以及穿设在击发器内壳内的击发锤,所述击发器内壳的相对两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击发器外壳与击发器内壳对应的相对两侧壁上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内滑动设置有固定在击发锤底面的定位杆;所述滑动部朝向仪器外壳尾部的一端面上固定有第一连接杆,所述击发器内壳上固定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广金马丽丽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集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