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培育桑黄母种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49868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培育桑黄母种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培育方法,涉及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所述培养基以水为溶剂,每升由包括以下重量的原料制备得到:麸皮10~12g、黄豆粉5~6g、磷酸氢二钾2.5~3.5g、硫酸镁1~2g、葡萄糖15~25g、维生素B1 5~15mg和琼脂15~20g。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培养基相较于PDA培养基培育,缩短了桑黄母种培育的时间。缩短了桑黄母种培育的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培育桑黄母种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培育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培养
,尤其涉及一种培育桑黄母种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桑黄是一种著名的药用真菌,桑黄的药用记载源于两千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的【桑耳】,桑黄名称最早出自于唐初甄权所著《药性论》。现代分类学研究表明桑黄是一类药用真菌的统称,分类学家发现桑黄孔菌属(Sanghuangporus)已知种为15个种。现代研究发现

桑黄

含有多种化合物,如多糖、萜类、酚类、黄酮类等药理功效显著的物质。研究证实桑黄多糖能够缓解疼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及疲劳倦怠等癌症特有的症状,提高生活品质。

桑黄

的现代药理活性主要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抗肿瘤、抗菌、保肝、降低血脂、预防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抑制尿酸和抗过敏等。子实体形态特征:菌盖木质,扁半球形或马蹄形,(2~12)cm
×
(3~21)cm,厚1.5~10cm,浅肝褐色至暗灰色或黑色,老时常龟裂,无皮壳,幼期有细微绒毛,后变无毛,有同心环棱;边缘钝,淡咖啡色,下侧无子实体;菌肉深咖啡色,木质;菌管多层,层次不明显,年老的菌管层充满白色菌丝;管口褐色;孢子近球形,光滑,(5~6)cm
×
(4~5)μm;菌丝不分枝,无横隔,直径3~5μm。近些年来随着对桑黄的药理药化的研究深入,野生桑黄产量减少,人工栽培桑黄越来越受到关注。桑黄作为药用大型真菌在我国北方和南方都可以进行人工栽培,但由于气候环境的不同,栽培方法上存在差别,管理也不同。作为桑黄生产的原始材料,桑黄母种是桑黄生产的根本,目前桑黄菌种的制作方式方法主要以固体菌种为主,在PDA培养基上采用带有菌丝的菌块菌种进行培养,制作出的菌种时间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培育桑黄母种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培育方法,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培养基相较于PDA培养基培育,缩短了桑黄母种培育的时间。
[0004]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培育桑黄母种的培养基,所述培养基以水为溶剂,每升由包括以下重量的原料制备得到:
[0006]麸皮10~12g、黄豆粉5~6g、磷酸氢二钾2.5~3.5g、硫酸镁1~2g、葡萄糖15~25g、维生素B15~15mg和琼脂15~20g。
[000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1)将所述麸皮和黄豆粉煮汁、过滤,得到滤液;
[0009]2)将所述步骤1)得到的滤液与磷酸氢二钾、硫酸镁、葡萄糖、琼脂、维生素B1、水混合后灭菌,得到培养基。
[0010]优选的,所述步骤2)灭菌的条件包括:121℃灭菌30~40min。
[00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培养基培育桑黄母种的方法,包括
以下步骤:将斜面上的桑黄菌种接种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培养基上,在29~31℃下暗培养1~3d,再在27~28℃下暗培养6~8d后,在光照强度为180~220lux、26~27℃下培养0.5~1.5d,得到桑黄母种。
[0012]优选的,将斜面上的桑黄菌种的菌丝体和菌皮去除,留下斜面培养基,将所述斜面培养基接种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培养基上。
[0013]优选的,利用接种铲去除斜面上的桑黄菌种的菌丝体和菌皮。
[0014]优选的,利用接种铲和接种钩将所述斜面培养基切割成规格为2~3mm的方块,将所述方块接种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培养基上。
[0015]优选的,在试管中培育桑黄母种,每根试管中接种所述方块1~2个。
[0016]优选的,所述试管的规格包括20
×
200mm、22
×
200mm或25
×
200mm。
[0017]优选的,所述桑黄包括杨树桑黄。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培育桑黄母种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培育方法,所述培养基以水为溶剂,每升由包括以下重量的原料制备得到:麸皮10~12g、黄豆粉5~6g、磷酸氢二钾2.5~3.5g、硫酸镁1~2g、葡萄糖15~25g、维生素B15~15mg和琼脂15~20g。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培养基相较于PDA培养基培育,缩短了桑黄母种培育的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培育桑黄母种的培养基,所述培养基以水为溶剂,每升由包括以下重量的原料制备得到:麸皮10~12g、黄豆粉5~6g、磷酸氢二钾2.5~3.5g、硫酸镁1~2g、葡萄糖15~25g、维生素B15~15mg和琼脂15~20g;优选每升由包括以下重量的原料制备得到:麸皮10~12g、黄豆粉5~6g、磷酸氢二钾3g、硫酸镁1.5g、葡萄糖20g、维生素B1 10mg和琼脂15~20g。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麸皮优选是指干燥无霉变的小麦麸皮。本专利技术对所述黄豆粉的来源和粒径没有特殊限定,采用常规培养微生物使用的黄豆粉即可。
[00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1]1)将所述麸皮和黄豆粉煮汁、过滤,得到滤液;
[0022]2)将所述步骤1)得到的滤液与磷酸氢二钾、硫酸镁、葡萄糖、琼脂、维生素B1、水混合后灭菌,得到培养基。
[0023]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麸皮和黄豆粉混合煮汁或者单独煮汁皆可。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煮汁的温度优选为100℃,煮汁的时间优选为15~20min。本专利技术对所述过滤的方法没有特殊限定,采用常规过滤的方法即可。
[0024]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灭菌的条件优选包括:121℃灭菌30~40min。
[002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培养基培育桑黄母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斜面上的桑黄菌种接种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培养基上,在29~31℃下暗培养1~3d,再在27~28℃下暗培养6~8d后,在光照强度为180~220lux、26

27℃下培养0.5~1.5d,得到桑黄母种。
[0026]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桑黄菌种优选在30℃下暗培养2d,再在28℃下暗培养7d后,在光照强度为200lux、26

27℃下培养培养1d,得到桑黄母种。在本专利技术中,在29~31℃下可可以促进桑黄菌丝萌发,在27~28℃培养至长满试管,菌丝长满试管后在180~220lux光照下照刺激菌丝颜色变黄,变粗壮。
[0027]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桑黄菌种优选包括杨树桑黄。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斜面上的桑黄菌种采用常规方法在试管斜面上培养得到即可,无特殊限定。
[0028]本专利技术优选将斜面上的桑黄菌种的菌丝体和菌皮去除,留下斜面培养基,将所述斜面培养基接种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培养基上。本专利技术优选利用接种铲去除斜面上的桑黄菌种的菌丝体和菌皮。本专利技术优选利用接种铲和接种钩将所述斜面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培育桑黄母种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以水为溶剂,每升由包括以下重量的原料制备得到:麸皮10~12g、黄豆粉5~6g、磷酸氢二钾2.5~3.5g、硫酸镁1~2g、葡萄糖15~25g、维生素B15~15mg和琼脂15~20g。2.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所述麸皮和黄豆粉煮汁、过滤,得到滤液;2)将所述步骤1)得到的滤液与磷酸氢二钾、硫酸镁、葡萄糖、琼脂、维生素B1、水混合后灭菌,得到培养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灭菌的条件包括:121℃灭菌30~40min。4.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基培育桑黄母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斜面上的桑黄菌种接种于权利要求1所述培养基上,在29~31℃下暗培养1~3d,再在27~28℃下暗培养6~8d后,在光照强度为180~220lux、26~2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忠伟王鑫胡志强亢学平王旭李健孙成忠刘杰刘建民
申请(专利权)人:延边兴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