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
‑
GRU网络的地震初至波拾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地震预测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i
‑
GRU网络的地震初至波拾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当前地震信号检测方法主要为传统方法,如STA/LTA,模板匹配等,STA/LTA方法需要设定算法检测阈值,阈值的不同会影响地震信号监测范围,如此部分地震信号会被误检或漏检;模板匹配法依赖匹配模板的特征,这就导致算法泛化能力差,不具有普适性。
[0003]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或者缺陷:地震初至波即地震P波,是地震最先到达地表的波形信号,目前地震初至波的拾取方式需人为设定阈值,智能程度低,当阈值设定不当时,拾取误差较大,无法满足地震监测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目前地震初至波的拾取方式需人为设定阈值、智能程度低、当阈值设定不当时、拾取误差较大、无法满足地震监测需求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泛化能力强、鲁棒性强、准确率高的基于Bi
‑
GRU网络的地震初至波拾取方法。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
‑
GRU网络的地震初至波拾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S1、数据集构建:将数据截取为指定长度的数据段;S2、数据去噪:减少环境噪声对数据的影响,提高数据信噪比,帮助深度网络可以更好地提取数据特征,保证网络识别效果;S3、归一化:将数据统一到同一量级,方便模型提取特征并加速模型收敛;S4、数据平移:将P波到达时刻随机分配到数据任意位置,防止模型过拟合,提升模型鲁棒性,同时构建One
‑
Hot标签供网络训练使用;S5、模型构建:采用Bi
‑
GRU网络对数据特征进分析提取并输出,采用TimeDistributed时间步全连接进行每个时间步的识别,得到P波到达时刻;S6、模型评价:采用到时平均误差对模型效果进行评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
‑
GRU网络的地震初至波拾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数据集构建具体方法为:以人工标注的P波到时为中心,使用长度为10s的时窗截取含P波的数据段,数据采样率为100Hz,即每条数据包含1000个时间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
‑
GRU网络的地震初至波拾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所述数据去噪方法为:采用高通滤波器对数据进行去噪处理,滤波阈值为3Hz,即允许频率高于3Hz的数据通过,将低于3Hz的数据极大的衰减以达到去噪目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
‑
GRU网络的地震初至波拾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所述归一化具体方法为:采用最大值归一化,将数据缩放到[
‑
1,1]的范围内,其中x
′
i
表示归一化后第i个时间步的值,x
i
表示归一化前的值,X表示整条数据的全部时间步大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
‑
GRU网络的地震初至波拾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所述数据平移具体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华,张娜,陈亮,董虎弟,韩丹,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三友和智慧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