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极片和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极片电池,属于电池领域。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已大量普及应用,目前已经成为消费电子产品、动力汽车、储能等领域的主要电池类型。随着对各类用电产品的使用和安全性能要求的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安全性等品质也逐渐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然而,现有锂离子电池在进行针刺、重物冲击等安全测试时,失效概率较大,其耐机械滥用的安全性能表现不佳,且循环性能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极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循环性等特性,进而能够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循环性等品质。
[000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池,采用上述极片形成,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循环性等品质。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极片,包括集流体和依次层叠设置于集流体至少一表面的涂炭层、活性材料层和保护层,集流体上还设有极耳,涂炭层与极耳间的最小距离为W1,活性材料层与极耳间的最小距离为W2,保护层与极耳间的最小距离为W3,W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体和依次层叠设置于集流体至少一表面的涂炭层、活性材料层和保护层,所述集流体上还设有极耳,所述涂炭层与极耳间的最小距离为W1,活性材料层与极耳间的最小距离为W2,保护层与极耳间的最小距离为W3,W1≥W2≥W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涂炭层靠近极耳的一端至活性材料层靠近极耳的一端的最小距离为a,0≤a≤3mm;和/或,所述活性材料层靠近极耳的一端至保护层靠近极耳的一端的最小距离为b,0≤b≤3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涂炭层的厚度为0.2
‑
2μm;和/或,所述活性材料层的厚度为30
‑
70μm;和/或,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1
‑
5μm。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涂炭层的原料包括导电碳材料和粘结剂,其中,所述导电碳材料的质量含量为30
‑
9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碳材料包括导电炭黑、碳纳米管、导电石墨、石墨烯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粘结剂包括聚偏氟乙烯、偏氟乙烯
‑
六氟丙烯的共聚物、聚酰胺、聚丙烯腈、聚丙烯酸酯、聚丙烯酸、聚丙烯酸盐、羧甲基纤维素纳、聚乙烯呲咯烷酮、聚乙烯醚、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四氟乙烯、聚六氟丙烯和丁苯橡胶中的至少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极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孙雷明,张双虎,彭冲,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