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哲涛专利>正文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抗重物冲击性能智能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9313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抗重物冲击性能智能检测装置,包括智能检测装置本体、防护箱和伺服电机,所述智能检测装置本体的上端中部固定安装有防护箱,且防护箱的内部贯穿安装有传动杆,所述移动板的内端安装在定位盖板的内部,且定位盖板的内部和移动板的端部之间通过内置弹簧相互连接,所述阻隔箱的内部安装有衔接齿轮,且衔接齿轮的边侧安装有推动杆,所述气流箱的下端安装有导气管,且导气管上固定连接有单向流通阀。该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抗重物冲击性能智能检测装置,能够在检测的过程中对电池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同时能够及时控制电池检测爆炸后的火情,且能够在检测时对电池的位置起到有效的定位作用。在检测时对电池的位置起到有效的定位作用。在检测时对电池的位置起到有效的定位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抗重物冲击性能智能检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电池相关
,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抗重物冲击性能智能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是指通过利用非常规染料作为动力来源的车辆,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的提出,新能源汽车在各地都被广泛的推广使用,新能源电池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几大类,然而部分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的好坏取决权在于其内部的动力电池,因此在进行动力电池生产时通常都会利用到抗重物冲击性能智能检测装置,利用抗重物冲击性能智能检测装置能够采用重物冲击的方式,观察电池的电压等数值变化以及电池是否会爆炸起火。
[0003]然而现在大多数的抗重物冲击性能智能检测装置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0004]一、如公开号为CN111442895A的一种电池检测用重物冲击装置,其中在对电池的重物冲击性能进行检测时,电池都是直接摆放在电池放置座上进行检测的,此时电池直接暴露在外,当电池检测过程中发生爆炸着火,不能及时的对火情进行控制,同时爆炸后带火星的碎片也会因四处的溅射给周围的工作人员带来不必要的影响,甚至会点燃其他易燃物品;
[0005]二、现有的抗重物冲击性能智能检测装置在对电池性能检测的同时,不便于对电池的位置起到良好的定位作用,从而容易导致电池在持续检测的过程中因自身位置的偏移变化,进而影响到最后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0006]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抗重物冲击性能智能检测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br/>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抗重物冲击性能智能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抗重物冲击性能智能检测装置在检测时电池都是直接摆放在电池放置座上进行检测的,此时电池直接暴露在外,当电池检测过程中发生爆炸着火,不能及时的对火情进行控制,同时爆炸后带火星的碎片也会因四处的溅射给周围的工作人员带来不必要的影响,甚至会点燃其他易燃物品,在对电池性能检测的同时,不便于对电池的位置起到良好的定位作用,从而容易导致电池在持续检测的过程中因自身位置的偏移变化,进而影响到最后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抗重物冲击性能智能检测装置,包括智能检测装置本体、防护箱和伺服电机,所述智能检测装置本体的上端中部固定安装有防护箱,且防护箱的内部贯穿安装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左端固定安装在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上,且传动杆的中部安装有残缺齿轮,所述残缺齿轮的下端安装有圆形齿轮,且圆形齿轮的中部安装有中心杆,所述中心杆的端部安装有涡旋弹簧,且
中心杆上缠绕连接有吊绳,并且吊绳的下端固定安装在起重圆柱的上端边侧,所述传动杆的边侧安装有调节杆,且调节杆的下端固定安装在移动板的上端,所述移动板的内端安装在定位盖板的内部,且定位盖板的内部和移动板的端部之间通过内置弹簧相互连接,并且定位盖板的内侧中部开设有对接槽,所述定位盖板安装在阻隔箱的上端边侧,且阻隔箱的前侧固定安装有观察窗,所述阻隔箱的内部安装有衔接齿轮,且衔接齿轮的边侧安装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外端安装在挤压板的外侧,且挤压板安装在气流箱的内部,所述气流箱的下端安装有导气管,且导气管上固定连接有单向流通阀,并且气流箱的边侧固定连接有输送管。
[0009]优选的,所述传动杆的两端表面均设置往复螺纹,且传动杆的端部和调节杆的上端之间为螺纹连接,并且调节杆的下端和移动板之间为焊接一体化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起重圆柱的下端左右边侧均设置为锯齿状结构,且起重圆柱的下端左右边侧均与衔接齿轮之间为啮合连接,并且衔接齿轮的中部和阻隔箱的内部之间构成旋转结构。
[0011]优选的,所述起重圆柱的左右边侧焊接安装有支撑侧杆,且支撑侧杆的外端安装在滑动块上,并且滑动块安装在侧向板的内部。
[0012]优选的,所述移动板和定位盖板的内部之间通过内置弹簧构成弹性伸缩结构,且定位盖板和阻隔箱之间为滑动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定位盖板关于阻隔箱的竖向中轴线对称设置,且对称分布的定位盖板内侧中部均开设有对接槽,并且对接槽的内壁和起重圆柱的上方外壁相互贴合。
[0014]优选的,所述支撑侧杆的外端和滑动块之间为铰接式连接,且滑动块和侧向板之间构成滑动连接结构,并且侧向板的上端和防护箱的下端边侧之间构成旋转结构。
[0015]优选的,所述侧向板和对夹板之间通过牵引绳相互连接,且对夹板安装在阻隔箱的内部,并且对夹板的中部和阻隔箱内部之间构成旋转结构。
[0016]优选的,所述对夹板关于阻隔箱的竖向中轴线对称设置,且对称分布的对夹板内端均固定连接有端部气囊,并且端部气囊的内部填充有足量的碳酸氢钙粉末。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抗重物冲击性能智能检测装置,能够在检测的过程中对电池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同时能够及时控制电池检测爆炸后的火情,且能够在检测时对电池的位置起到有效的定位作用;
[0018]1.设置有阻隔箱,传动杆的旋转能够端部的往复螺纹作用下使得调节杆进行运动,调节杆的运动能够带动移动板以及定位盖板向阻隔箱的内侧进行运动,通过定位盖板的运动从而能够将阻隔箱整体围成封闭空间,由此在电池发生爆炸时可对飞溅的碎片起到阻挡防护作用;
[0019]2.设置有起重圆柱,起重圆柱下落对电池进行检测时,定位盖板将阻隔箱围成封闭空间,此时起重圆柱继续下落后利用边侧的锯齿状结构和衔接齿轮之间的相互啮合,从而能够使得衔接齿轮进行转动,通过衔接齿轮的转动能够在推动杆的作用下使得挤压板在气流箱的内部进行往复运动,通过往复运动的挤压板从而能够将内部的空气抽出,使得阻隔箱内部氧气含量降低,进而以此来降低电池着火时与大量氧气接触使得火情加重;
[0020]3.设置有对夹板,起重圆柱下落后能够在支撑侧杆和滑动块的作用下使得侧向板的上端进行转动,通过侧向板的转动能够在牵引绳的作用下拉动对夹板向内侧进行转动,
此时利用对夹板的转动从而能够对电池的边侧进行限位,同时通过对夹板内侧的端部气囊从而能够在夹持时起到缓冲作用,接着端部气囊受热后发生破裂,内部足量的碳酸氢钙粉末能够在受热后分解成水,利用分解后产生的水从而可起到进一步灭火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残缺齿轮和圆形齿轮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心杆和涡旋弹簧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传动杆和调节杆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调节杆和移动板俯剖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专利技术滑动块和侧向板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本专利技术衔接齿轮和气流箱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9为本专利技术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抗重物冲击性能智能检测装置,包括智能检测装置本体(1)、防护箱(2)和伺服电机(4),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检测装置本体(1)的上端中部固定安装有防护箱(2),且防护箱(2)的内部贯穿安装有传动杆(3),所述传动杆(3)的左端固定安装在伺服电机(4)的输出端上,且传动杆(3)的中部安装有残缺齿轮(5),所述残缺齿轮(5)的下端安装有圆形齿轮(6),且圆形齿轮(6)的中部安装有中心杆(7),所述中心杆(7)的端部安装有涡旋弹簧(8),且中心杆(7)上缠绕连接有吊绳(9),并且吊绳(9)的下端固定安装在起重圆柱(10)的上端边侧,所述传动杆(3)的边侧安装有调节杆(11),且调节杆(11)的下端固定安装在移动板(12)的上端,所述移动板(12)的内端安装在定位盖板(13)的内部,且定位盖板(13)的内部和移动板(12)的端部之间通过内置弹簧(14)相互连接,并且定位盖板(13)的内侧中部开设有对接槽(15),所述定位盖板(13)安装在阻隔箱(16)的上端边侧,且阻隔箱(16)的前侧固定安装有观察窗(17),所述阻隔箱(16)的内部安装有衔接齿轮(18),且衔接齿轮(18)的边侧安装有推动杆(19),所述推动杆(19)的外端安装在挤压板(20)的外侧,且挤压板(20)安装在气流箱(21)的内部,所述气流箱(21)的下端安装有导气管(22),且导气管(22)上固定连接有单向流通阀(23),并且气流箱(21)的边侧固定连接有输送管(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抗重物冲击性能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3)的两端表面均设置往复螺纹,且传动杆(3)的端部和调节杆(11)的上端之间为螺纹连接,并且调节杆(11)的下端和移动板(12)之间为焊接一体化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抗重物冲击性能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圆柱(10)的下端左右边侧均设置为锯齿状结构,且起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哲涛
申请(专利权)人:王哲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