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髓损伤康复用智能辅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49181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脊髓损伤康复用智能辅助系统,包括:训练装置,用于恢复病患人体运动能力和锻炼人体机能;监测装置,用于监测病人的生理特征以及运动或锻炼时的姿态;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监测装置的生理特征以及运动或锻炼时的姿态以实时调节锻炼强度。由于人体恢复为逐步恢复的过程,其运动强度需要逐步增加,故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活动身体和锻炼身体的功能集成至一体,通过监测人体的生理参数和人体活动的极限状态,从而适应性地调节活动的强度,以实现患者的全程恢复过程。以实现患者的全程恢复过程。以实现患者的全程恢复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脊髓损伤康复用智能辅助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
,具体涉及一种脊髓损伤康复用智能辅助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脊髓损伤是由于脊柱骨折后脊椎移位或碎骨片突出于椎管内,使脊髓或脊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所致,分为原发性脊髓损伤和继发性脊髓损伤。好发部位为中下颈椎和胸腰交界部,多有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出现四肢瘫痪,可采取药物、手术和康复治疗。由此可见,对脊髓损伤康复辅助方案主要包含两个步骤:第一,基本的生理活动能力的恢复,以保证患者自我能够满足自身的基本生理需要,这部分主要由坐立行三种姿态之间的转化和保持;第二,恢复人体一定程度的身体机能,尤其指人体在承载一定程度的负重的情况下可自由在坐立行三种姿态之间的转化和保持。
[0003]但是,在现有技术中,一般由人工对病患进行恢复支撑,通过一些健身器材对人体进行锻炼。例如,一种申请号:CN201811234536.4的专利,其主要是由上身装置、下身装置驱动人体四肢进行摆动,从而恢复四肢的活动能力。但是,该方案的缺陷在于,仅能对人体四肢进行活动,而不能对人体进行机能锻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髓损伤康复用智能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训练装置(3),用于恢复病患人体运动能力和锻炼人体机能;监测装置(1),用于监测病人的生理特征以及运动或锻炼时的姿态;控制装置(2),用于根据所述监测装置(1)的生理特征以及运动或锻炼时的姿态以实时调节锻炼强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髓损伤康复用智能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装置(3)包括:用于辅助训练病患坐、立、走能力的姿态训练结构(31);用于辅助锻炼病患四肢机能的体能锻炼机构(3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脊髓损伤康复用智能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姿态训练结构(31)包括可固定于地面上的起始椅(311),在所述起始椅(311)的前侧设置有小腿托(312)和大腿托(313),所述小腿托(312)和大腿托(313)上均连接有韧性包覆体(314),所述小腿托(312)的底端通过弹性环体(315)连接有用于对病患脚部进行包裹的刚性包覆体(316);所述小腿托(312)的顶端两侧均有形成有连接体(317),所述大腿托(313)通过轴体(318)可转动地安装在两个所述连接体(317)之间,所述连接体(317)内可转动地嵌套有封端体(319),所述轴体(318)一一对应地连接在所述封端体(319)上,在所述封端体(319)与所述连接体(317)之间设置有运动辅助机构(31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脊髓损伤康复用智能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辅助机构(3110)包括开设于所述连接体(317)上的环形滑槽(31101),所述环形滑槽(31101)内沿所述环形滑槽(31101)的边缘弧形滑动的弧形体(31102),所述封端体(319)通过骨连体(31103)与所述弧形体(31102)固定连接,所述弧形体(31102)的一侧连接有弧形母伸缩体(31104)的一端,所述弧形母伸缩体(31104)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环形滑槽(31101)上,所述弧形体(31102)的另一侧连接有弧形公伸缩体(31105)的一端,所述弧形公伸缩体(31105)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环形滑槽(31101)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脊髓损伤康复用智能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始椅(311)的底端设置有贯穿所述起始椅(311)底端的柔性踏步环体(3111),所述柔性踏步环体(3111)的内部两端均可转动地套接有用于驱动所述柔性踏步环体(3111)顺时针转动的第一辊体(3112),两个所述第一辊体(3112)之间可转动地设置有用对人体形成弹性支撑的多个第二辊体(3113),所述起始椅(311)的底端两侧均延伸形成有连接臂(3114),所述第一辊体(3112)的端部均转动安装在所述连接臂(3114)上,所述第二辊体(3113)的端部均转动安装在所述连接臂(3114)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脊髓损伤康复用智能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体能锻炼机构(32)包括套设于所述弧形母伸缩体(31104)上的母弹性管形体(321)、以及套设于所述弧形公伸缩体(31105)上的公弹性管形体(322);所述母弹性管形体(32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弧形母伸缩体(31104)的远离所述弧形体(31102)的一端,所述公弹性管形体(32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弧形公伸缩体(31105)的远离所述弧形体(31102)的一端,所述弧形体(31102)上设置有双向弧形推动组件(323),所述公弹性管形体(322)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双向弧形推动组件(323)的一侧,所
述母弹性管形体(321)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双向弧形推动组件(323)的另一侧;在所述弧形公伸缩体(31105)与所述述弧形母伸缩体(31104)内均开设有压力腔体(3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梅朱亮黄琦琦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