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薯粉条生产用锤击制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91114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薯粉条生产用锤击制粉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竖直上方设置有中轴板,所述中轴板的四侧分别倾斜固定连接有外沿斜板,所述外沿斜板的底侧与底座之间设置有支撑柱一,所述中轴板的竖直上方设置有顶部安装板,顶部安装板的底部与中轴板之间设置有支撑柱二,所述顶部安装板的板体中部开设有竖直圆孔并穿过有转动中轴,所述转动中轴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限位顶板和限位底板,所述中轴板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皮带轮,所述皮带轮的顶端与限位底板的底侧之间同轴固定连接有联动柱。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人力,且设计巧妙,结构精简,满足了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需求。求。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薯粉条生产用锤击制粉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红薯粉条生产用锤击制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红薯粉条,又称红薯粉丝、粉皮,是一种传统名产,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红薯粉条久煮不烂,清香可口、食法多样,是利用红薯为原料,靠红薯内的淀粉来制作的一种食材。红薯粉条是一种很随和的食品,它能与许多食品搭配,能用多种方式烹调,做出凉热荤素炒烩炸蒸各式各样的菜肴。
[0003]现有红薯粉条生产用锤击均是通过人工进行,在锤击的过程中完成原料的粉碎,十分的人力,且效率低下,满足不了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耗费人力且效率低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红薯粉条生产用锤击制粉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红薯粉条生产用锤击制粉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竖直上方设置有中轴板,所述中轴板的四侧分别倾斜固定连接有外沿斜板,所述外沿斜板的底侧与底座之间设置有支撑柱一,所述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薯粉条生产用锤击制粉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竖直上方设置有中轴板(2),所述中轴板(2)的四侧分别倾斜固定连接有外沿斜板(3),所述外沿斜板(3)的底侧与底座(1)之间设置有支撑柱一(4),所述中轴板(2)的竖直上方设置有顶部安装板(5),顶部安装板(5)的底部与中轴板(2)之间设置有支撑柱二(6),所述顶部安装板(5)的板体中部开设有竖直圆孔并穿过有转动中轴(7),所述转动中轴(7)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限位顶板(8)和限位底板(9),所述中轴板(2)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皮带轮(11),所述皮带轮(11)的顶端与限位底板(9)的底侧之间同轴固定连接有联动柱(12),所述外沿斜板(3)的板体开设有通孔并转动连接有转筒(13),所述转筒(13)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外沿斜板(3)的两侧,转筒(13)的底端外侧固定连接有底部限位沿环(14),所述转筒(13)的顶端外侧固定连接有顶部限位沿环(15),所述顶部限位沿环(15)与皮带轮(11)之间传动连接有传动皮带(16),所述转筒(13)开设有多边形滑孔并滑动穿过有多边形捶杆(17),所述多边形捶杆(1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球形锤头(18),所述多边形捶杆(1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部限位板(19),顶部限位板(19)与转筒(13)之间设置有弹簧(20),所述顶部限位板(19)的顶侧安装有接触滚珠(21),中轴板(2)的顶部设置有轨道环(22),所述轨道环(22)的内壁与限位顶板(8)之间设置有联动臂(23),所述接触滚珠(21)的顶侧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江利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薯王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