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移动终端多媒体电子文档转换存储方法及转换存储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2849099 阅读:2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于智能移动终端多媒体电子文档格式的转换存储方法,同时还涉及相应的电子文档转换存储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具有电子文档存储功能的计算机上,将纯文本转换存储、分段压缩、连续存储形成目标文件、计算各压缩段偏移量、存储索引信息、插存标识符,形成包含标识符以及索引信息的压缩目标文件代码存储结构-BRM文档。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后,可以为实现智能移动终端利用自身现有基本资源,快速高效地解析出电子文档的文字等多媒体内容,将电子文档内容合适地呈现于智能移动终端的小尺寸屏幕上奠定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文档的转换处理方法,尤其是一种适于智能移动终端多媒体电子文档格式的转换存储方法,同时还涉及相应的电子文档转换存储结构,属于硬件(无线智能移动终端)条件下的数据结构组织、存储和解析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本文所述智能移动终端,指具有计算、存储、网络通信以及显示功能的个人便携简易计算机系统,包括但不限于,手机、PDA以及其它个人数码设备等)的普及,人们的此类设备甚至是手机逐渐拥有了同桌面计算机相似甚至相同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如能将桌面计算机的电子阅读系统移植到移动通信系统,将为人们进行方便、高效的阅读带来极大便利,大大增强现有移动设备的功能。然而,目前用于桌面计算机(包括台式和笔记本式计算机)进行网际传输中的各种电子文档并不适合移动终端。因为对于一种电子书计算机文档格式而言,如果既能够提供文本压缩数据的存储,同时还可以在同一物理文件中存储图像和声音以及视频等多媒体资料,那么它其体积将十分庞大,并且需要足够的运算器和寄存器来处理和解析此类文挡的内容。即便是将不同类型的多媒体文档进行分割独立保存处理,要使其相互之间的结构、顺序关系表达清楚,且制作电子书时的表现完整准确,目前的技术均需要相对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资源。对于数据处理能力、存储能力、显示能力有限的嵌入式设备和手机等微型便携设备来说,显然目前广泛用于个人微型桌面计算机用的各种电子书格式在此方面存在严重的设计缺陷——未对便携移动终端的处理做出考虑。以最为普及的标准格式PDF(Portable Document File)为例,对于实现桌面计算机的文档电子化而言,PDF有着以下诸多的优点1、文档被定义为与平台无关——几乎所有种类的操作系统和不同架构的中央处理器都可以处理PDF文档,将其内容显示或输出;2、格式为面向“页”的概念——呈献给用户一页一页的书籍,十分适合人们从传统读物过渡到电子文档,并且十分适合打印到传统纸张上继续阅览;3、具有可移植性——支持将计算机字体数据嵌入文档内,作为一部分数据处理,在此特性支持下,几乎任何地域的语言制作而成的PDF文档都可以被传输后显示出正确的字形。但是,PDF文档的制作过程必不可少的两大环节——文字处理和PDF制作都借助于十分强大而且功能全面的应用软件,无法建立在屏幕尺寸狭小、存储空间有限、计算速度较慢的移动终端上。又如在计算机互联网领域被广泛用于电子文档的XML和HTML格式,其特点在于可以清晰地从逻辑上定义电子文档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并非表象上的显示结构。但是处理该类文本所需要的计算处理资源(存储空间资源和计算时间资源两方面)是嵌入式设备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无法达到的。所以,至今没有适用于手机等嵌入式移动设备的格式定义规范,虽然包括手机在内的智能移动终端各种功能发展迅速,但一直未能实现借助这些智能移动终端方便的进行电子阅读。究其原因,可以说,“瓶颈”在于没有适合智能移动终端的多媒体电子文档格式以及转化方法。总之,现有各种微型计算机的电子文档定义规范没有为智能移动终端的特点进行考虑,导致了无法将电子文档内容合适地呈现于智能移动终端的小尺寸屏幕上,不能在用户可以忍受的等待时间内解析出电子文档中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智能移动终端多媒体电子文档转换存储方法,该方法根据智能移动终端的特点进行设计,可以克服上述现有微型计算机电子文档处理规范存在的缺陷,从而为实现智能移动终端利用自身现有基本资源,快速高效地解析出电子文档的文字等多媒体内容,将电子文档内容合适地呈现于智能移动终端的小尺寸屏幕上奠定基础。同时本专利技术还将给出智能移动终端多媒体电子文档转换存储结构。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智能移动终端多媒体电子文档转换存储方法在具有文档存储功能的计算机上进行,包括以下基本步骤1)纯文本转换存储——将源文本内容转换为纯文本数据代码,存储于对应地址的存储单元;2)分段压缩——将存储单元的纯文本数据代码以预定长度分段,并将每一段按特定压缩算法压缩成对应的目标二进制数据代码段;3)连续存储形成目标文件——将压缩成的各目标二进制数据代码段按序存储到连续的存储单元,形成包含压缩数据的目标文件;4)计算各压缩段偏移量——以各压缩目标二进制数据代码段前面各段目标代码长度的累积量计作本段的偏移量;5)存储索引信息——在包含压缩数据的目标文件存储单元之前,按序存储反映各压缩目标二进制数据代码段对应的源文本段顺序号及其偏移量代码,形成含索引信息的压缩目标文件;6)插存标识符——在含索引信息的压缩目标文件存储单元之前插入存储用以区别其它格式文档的标识符。经过以上步骤形成的智能移动终端多媒体电子文档转换存储结构(申请人将其命名BRM,以下简称为BRM文档)包括存储在具有文档存储功能的计算机存储单元中的压缩目标文件代码;——所述压缩目标文件代码由将源文本内容转换成的纯文本数据代码以预定长度分段后,按特定压缩算法压缩成的目标二进制数据代码段连续存储构成;——所述压缩目标文件代码之前存储有索引信息;所述索引信息由按序存储的各压缩目标二进制数据代码段对应的顺序号和偏移量构成,所述各顺序号确定为各压缩目标二进制数据代码段对应的源文本段顺序号,所述偏移量以各压缩目标二进制数据代码段前面各段目标代码长度的累积量计;——所述含索引信息的压缩目标文件代码之前插存有用以区别其它格式文档的标识符。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形成的智能移动终端多媒体电子文档转换存储结构充分考虑了移动设备的特点,解析读取时,客户端可以先将BRM文档的索引数据全部读取至内存堆栈中,分析其中各部分的存储内容。再根据用户要求,对需要读取的部分进行寻址、读取、解压缩等操作,使源文本内容得以还原显示。这样,客户端的操作不仅读取索引速度快,分析简单,而且占用内存堆栈容量很小,因此可以实现目前各种现有技术无法实现的阅读功能。换言之,由于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形成BRM文档时,只存储了用户要阅读的抽象层内容,而没有像PDF等现有文档格式那样将表述该内容是用多大幅面每行显示多少字数作明确限定,因此BRM文档可以方便地适应各种手机屏幕尺寸。由此可见,在本专利技术解决了以上提及的“瓶颈”问题,在此基础上,实现利用智能移动终端自身现有基本资源、快速高效地解析出电子文档的文字等多媒体内容、使电子文档内容合适地呈现于智能移动终端的小尺寸屏幕上,将变得切实可行。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转换成纯文本数据代码的存储结构示意图。图2-1、2-2、2-3分别为图1实施例分段后目标二进制数据代码段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实施例分段压缩连续存储后,各压缩段偏移量计算示意图。图4为图1实施例成为含索引信息的压缩目标文件存储结构示意图。图5-1和5-2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拟加入BRM文档的JPEG图片文档代码段和MP3声音文档代码段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二添加了图片和声音二进制代码段的压缩目标文件存储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二含标识符和索引信息的压缩目标文件存储结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二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智能移动终端多媒体电子文档转换存储方法以在具有文档存储功能的计算机上,将如下一段文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移动终端多媒体电子文档转换存储方法,在具有文档存储功能的计算机上进行,包括以下步骤:1)纯文本转换存储--将源文本内容转换为纯文本数据代码,存储于对应地址的存储单元;2)分段压缩--将存储单元的纯文本数据代码以预定长 度分段,并将每一段按特定压缩算法压缩成对应的目标二进制数据代码段;3)连续存储形成目标文件--将压缩成的各目标二进制数据代码段按序存储到连续的存储单元,形成包含压缩数据的目标文件;4)计算各压缩段偏移量--以各压缩目标二进制 数据代码段前面各段目标代码长度的累积量计作本段的偏移量;5)存储索引信息--在包含压缩数据的目标文件存储单元之前,按序存储反映各压缩目标二进制数据代码段对应的源文本段顺序号及其偏移量代码,形成含索引信息的压缩目标文件;6)插 存标识符--在含索引信息的压缩目标文件存储单元之前插入存储用以区别其它格式文档的标识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移动终端多媒体电子文档转换存储方法,在具有文档存储功能的计算机上进行,包括以下步骤1)纯文本转换存储——将源文本内容转换为纯文本数据代码,存储于对应地址的存储单元;2)分段压缩——将存储单元的纯文本数据代码以预定长度分段,并将每一段按特定压缩算法压缩成对应的目标二进制数据代码段;3)连续存储形成目标文件——将压缩成的各目标二进制数据代码段按序存储到连续的存储单元,形成包含压缩数据的目标文件;4)计算各压缩段偏移量——以各压缩目标二进制数据代码段前面各段目标代码长度的累积量计作本段的偏移量;5)存储索引信息——在包含压缩数据的目标文件存储单元之前,按序存储反映各压缩目标二进制数据代码段对应的源文本段顺序号及其偏移量代码,形成含索引信息的压缩目标文件;6)插存标识符——在含索引信息的压缩目标文件存储单元之前插入存储用以区别其它格式文档的标识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移动终端多媒体电子文档转换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和4)之间还含有步骤3-1)将图像和声音的压缩二进制代码段插存至压缩目标文件相应段之后。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智能移动终端多媒体电子文档转换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源文本内容采用Unicode/UTF-16LE编码转换为纯文本数据代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智能移动终端多媒体电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翰飞陈崧叶逸飞
申请(专利权)人:掌富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