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90579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备后握柄部的钓竿,所述后握柄部的敏感度高,并能够容易地抑制钓竿在周向上的旋转,且适合细的竿坯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钓竿具备第二竿坯件(3),第二竿坯件(3)具有主体部(20)、和与主体部(20)的竿尾侧连续的后握柄部(21),后握柄部(21)具有近似平面(30)和第一角部(31)及第二角部(31),所述第一角部(31)及第二角部(31)位于比主体部(20)的外周更靠上侧处,且比沿着横截面观察时的后握柄部(21)的最下部(21a)更从主体部(20)的中心朝径向离开。开。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钓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备后握柄部的钓竿。

技术介绍

[0002]已知有一种在比卷线器座更靠竿尾侧处具备后握柄部的钓竿。后握柄部为与竿坯件分体的结构。后握柄部安装于竿坯件的外周面。例如,在垂钓者用右手握持钓竿的情况下,当鱼上钩时,垂钓者能够将右手臂抵在后握柄部。因此,垂钓者能够用右手掌及右手臂撑住钓竿。然而,如果后握柄部为与竿坯件分体的结构,那么从钓竿传递到手上的敏感度下降。
[0003]对此,本申请人已提出了如下述专利文献1那样在竿坯件上一体地形成有后握柄部的结构。若像这样使后握柄部一体地形成于竿坯件,则从钓竿传递到手上的敏感度提高。然而,由于后握柄部的剖面形状为圆形,因此当后握柄部抵接于右手臂时,后握柄部容易在周向上旋转。而且,在抛投时,垂钓者能够用左手握持后握柄部进行双手抛投。若后握柄部的剖面形状为圆形,则难以根据握持后握柄部的左手的触感来掌握钓竿在周向上的朝向。
[0004]本申请人提出了如下述专利文献2那样后握柄部的剖面形状为非圆形且后握柄部向下侧偏置的钓竿。由于后握柄部的剖面形状为非圆形,所以能够将右手臂稳定地抵在后握柄部的上表面。而且,能够根据握持后握柄部的左手的触感来容易地掌握钓竿在周向上的朝向。然而,由于将后握柄部向下侧偏置,因此在竿坯件相对较细的情况下,难以将左手臂抵在后握柄部的上表面。
[0005]
技术介绍
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494568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9-5074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10]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后握柄部的钓竿,所述后握柄部的敏感度高,能够容易地抑制钓竿在周向上的旋转,且适合细的竿坯件。
[0011]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2]本专利技术的钓竿具备竿坯件。能够将卷线器安装于竿坯件的下侧。竿坯件在比卷线器更靠竿尾侧处具备主体部及后握柄部。后握柄部与主体部的竿尾侧连续。后握柄部具有角部。角部位于比主体部的外周更靠上侧处。角部比沿着横截面观察时的后握柄部的最下部更从主体部的中心朝径向离开。需要说明的是,所谓沿着横截面观察是指沿着在相对于钓竿的中心线正交的方向上切断时的剖面进行观察。
[0013]根据该结构,卷线器安装于竿坯件的下侧。卷线器例如为纺车式卷线器。纺车式卷线器位于钓竿的下侧。例如,在用右手握持钓竿的情况下,能够将右手臂抵在后握柄部而撑
住钓竿。需要说明的是,手臂也包括肘部。后握柄部具有角部。角部位于比主体部的外周更靠上侧处。因此,即便竿坯件的主体部相对较细,也能够将右手臂容易地抵在后握柄部,能够容易地用右手使钓竿稳定。此外,角部比沿着横截面观察时的后握柄部的最下部更从主体部的中心朝径向离开。因此,后握柄部不易相对于右手臂在周向上旋转。能够容易地抑制钓竿在周向上的晃动。进而,由于角部设置于后握柄部,因此当用左手握持后握柄部进行双手抛投时,能够用左手容易地掌握钓竿在周向上的朝向。因此,当双手抛投时,能够将钓竿容易地调整为规定朝向,从而能够准确地抛投。而且,左手因角部而不易相对于后握柄部在周向上位移。因此,能够以较小的力握持后握柄部进行抛投。
[0014]而且,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钓竿具备竿坯件。能够将卷线器安装于竿坯件的上侧。竿坯件在比卷线器更靠竿尾侧处具有主体部和后握柄部。后握柄部与主体部的竿尾侧连续。后握柄部具有角部。角部位于比主体部的外周更靠上侧处。角部比沿着横截面观察时的后握柄部的最下部更从主体部的中心朝径向离开。
[0015]根据该结构,卷线器安装于竿坯件的上侧。卷线器例如为双轴承卷线器。双轴承卷线器位于钓竿的上侧。例如,在用右手握持钓竿的情况下,能够将右手臂抵在后握柄部而撑住钓竿。需要说明的是,手臂也包括肘部。后握柄部具有角部。角部位于比主体部的外周更靠上侧处。因此,即便竿坯件的主体部相对较细,也能够将右手臂容易地抵在后握柄部,能够容易地用右手使钓竿稳定。此外,角部比沿着横截面观察时的后握柄部的最下部更从主体部的中心朝径向离开。因此,后握柄部不易相对于右手臂在周向上旋转。能够容易地抑制钓竿在周向上的晃动。进而,由于角部设置于后握柄部,因此当用左手握持后握柄部进行双手抛投时,能够用左手容易地掌握钓竿在周向上的朝向。因此,当双手抛投时,能够将钓竿容易地调整为规定朝向,从而能够准确地抛投。而且,左手因角部而不易相对于后握柄部在周向上位移。因此,能够以较小的力握持后握柄部进行抛投。
[0016]优选的是,后握柄部具有至少两个第一角部及第二角部、上方表面、以及下方表面。上方表面是第一角部及第二角部之间的圆周上的上侧的面。下方表面是第一角部及第二角部之间的圆周上的下侧的面。沿着横截面观察时,上方表面与下方表面的曲率半径互不相同。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地抑制钓竿在周向上的旋转。
[0017]优选的是,上方表面的周向的曲率半径大于下方表面的周向的曲率半径。上方表面为近似平面。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地抑制钓竿在周向上的旋转。
[0018]优选的是,上方表面的周向的曲率半径大于以主体部的中心线为中心且通过第一角部及第二角部的假想圆的半径。根据该结构,能够确实地将右手臂抵在上方表面,从而能够容易地抑制钓竿在周向上的旋转。
[0019]优选的是,竿坯件的竿尾侧的端面以下侧比上侧更靠竿尾侧的方式倾斜。根据该结构,后握柄部的下部比上部更向竿尾侧延伸。抛投时用左手握持后握柄部。此时,例如,将左手的大拇指抵在后握柄部的上部,将左手的其余四根手指中的所有手指或部分手指抵在后握柄部的下部。由于后握柄部的下部比后握柄部的上部更向竿尾侧延伸,因此能够将多根手指抵在后握柄部的下部。因此,能够缩短后握柄部,从而能够使后握柄部轻量化。
[0020]优选的是,后握柄部在至少竿尾侧的部分,朝上侧的鼓出量大于朝下侧的鼓出量。根据该结构,即便竿坯件的主体部相对较细,也能够容易地将右手臂抵在后握柄部。
[0021]优选的是,钓竿具备尾塞。尾塞安装于竿坯件的竿尾侧的端部。尾塞的竿尾侧的端
面以下侧比上侧更靠竿尾侧的方式倾斜。根据该结构,能够将钓竿顺利地放入钓竿架或竿袋。此外,能够通过尾塞的竿尾侧的端面容易地掌握钓竿的在周向上的朝向。
[0022]优选的是,尾塞在尾塞的竿尾侧的端面的周缘部的至少下部,具有向竿尾侧突出的防护壁。防护壁的突出量朝向下侧逐渐增加。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防护壁有效地保护竿坯件的竿尾侧的端面的下部,并且也能够保护尾塞的下部。
[0023]优选的是,尾塞具有插入竿坯件内侧的内筒部。内筒部的竿梢侧的端面以下侧比上侧更靠竿尾侧的方式倾斜。根据该结构,由内筒部支撑竿坯件,防止竿坯件损伤。此外,能够使内筒部轻量化。
[0024]专利技术的效果
[0025]如上所述,能够获得高敏感度的钓竿,能够容易地抑制钓竿在周向上的旋转,尤其适合细的竿坯件。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钓竿的主要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钓竿,其具备能够在下侧安装卷线器的竿坯件,其中,所述竿坯件在比所述卷线器更靠竿尾侧处具有主体部、和与所述主体部的竿尾侧连续的后握柄部,所述后握柄部在比所述主体部的外周更靠上侧处具有角部,所述角部比沿着横截面观察时的所述后握柄部的最下部更从主体部的中心朝径向离开。2.一种钓竿,其具备能够在上侧安装卷线器的竿坯件,其中,所述竿坯件在比所述卷线器更靠竿尾侧处具有主体部、和与所述主体部的竿尾侧连续的后握柄部,所述后握柄部在比所述主体部的外周更靠上侧处具有角部,所述角部比沿着横截面观察时的所述后握柄部的最下部更从主体部的中心朝径向离开。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钓竿,其中,所述后握柄部具有至少两个第一角部及第二角部、所述第一角部及第二角部之间的圆周上的上侧的上方表面、以及所述第一角部及第二角部之间的圆周上的下侧的下方表面,沿着横截面观察时,所述上方表面与所述下方表面的曲率半径互不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钓竿,其中,所述上方表面的周向的曲率半径大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恐田欣幸髙桥宏昇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