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8962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2:0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吸管,该吸管包括弹性管体,弹性管体包括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以及第四侧边,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以及第四侧边首尾连接;其中,弹性管体在弹性作用下可围合成管道,使得弹性管体邻近第一侧边的第一部分和邻近第三侧边的第三部分层叠,且弹性管体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弹性抵接,形成密闭的管道。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的吸管可以多次使用且便于清洗吸管内部残留的残渣。多次使用且便于清洗吸管内部残留的残渣。多次使用且便于清洗吸管内部残留的残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管


[0001]本申请涉及生活日常用品
,特别是涉及一种吸管。

技术介绍

[0002]吸管,作为一种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生活用品,已经被人们所熟知且经常使用,吸管是运用大气压强的原理,使用时对着吸管吸走部分空气,造成管内压强变小,而为平衡气压,大气压强会迫使管内液体上升。停止吸气时,管内液体下降,压强便回到平衡。
[0003]因为吸管使用的便捷性使得吸管普遍用于饭店和奶茶店等,吸管又生产比较简单,适于大批量生产,所以吸管的日用量是非常大的。但是吸管往往采用塑料制成,且大多数吸管均为一次性吸管,人们使用完就会直接扔掉,那么吸管的日用量基本相当于吸管每日产生的废弃的量,这个数量是非常巨大的,废弃的吸管会造成环境的污染。
[0004]目前,为了减少吸管的使用,很多生产厂家会生产金属制成的吸管,这样的吸管可以多次使用,但是也存在着吸管内部残余的剩渣不好清洗以及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吸管,能够解决吸管内部残渣不好清洗且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吸管,该吸管包括弹性管体,弹性管体包括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以及第四侧边,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以及第四侧边首尾连接;
[0007]其中,弹性管体在弹性作用下可围合成管道,使得弹性管体邻近第一侧边的第一部分和邻近第三侧边的第三部分层叠,且弹性管体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弹性抵接,形成密闭的管道。
>[0008]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吸管,该吸管包括弹性管体,弹性管体在弹性的作用下可围合成管道,且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弹性抵接致使管道得以密封。所以本申请可以在不适用金属材质的情况下,利用弹性管体的两种状态,即预设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不弹性抵接的状态,此时管道是不密封的。此时的吸管便于清洗内部残留的残渣;当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弹性抵接时,弹性管体形成密封的管道,此时的吸管可以像传统吸管一样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吸管的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图1所示吸管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3是图1所示的吸管的另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3]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吸管,该吸管包括弹性管体10,弹性管体10包括第一侧边110、第二侧边120、第三侧边130以及第四侧边140,第一侧边110、第二侧边120、第三侧边130以及第四侧边140首尾连接;其中,弹性管体10在弹性作用下可围合成管道,使得弹性管体10邻近第一侧边110的第一部分151和邻近第三侧边130的第三部分152层叠,且弹性管体10的第一部分151和第三部分152弹性抵接,形成密闭的管道。
[0014]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吸管包括两种状态,当弹性管体10被外力掰开,使得临近第一侧边110的第一部分151和临近第三侧边130的第三部分152分开,此时的吸管形成的管道是一侧开口设置的,没有形成密封的管道结构。当外力撤销后,弹性管体10弹性卷曲,使得第一部分151和第三部分152弹性抵接,形成密封的管道,此时的吸管的使用跟传统吸管一样,均可以利用大气压强的原理正常使用。
[0015]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吸管的使用可以分至少两种使用范围,即对应不同弹性抵接力的大小也不一样;其中一种示例:弹性管体10的第一部分151和第三部分152形成密封,且第一部分151和第三部分152之间的弹性作用偏大。其中第二种示例:弹性管体10的第一部分151和第三部分152恰好可形成密封,第一部分151和第三部分152之间的弹性作用要小于第一种使用状态下的弹性作用;当吸管处于第一种使用状态时,吸管可单独使用,即对于瓶口敞开的杯体,当弹性管体10的第一部分151和第三部分152抵接时,吸管可以直接插入使用。当吸管处于第二种使用状态时,吸管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借助外力增加其密封效果,即对于瓶盖顶部专门设有供吸管插入口的奶瓶或者奶茶杯等,当弹性管体10的第一部分151和第三部分152抵接时,吸管自身的弹性抵接作用已经形成密封,且利用插入口的限制可以使密封效果更加好。当然,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使用范围很广,对于吸管的其他使用情况在此不作赘述。
[0016]进一步地,定义弹性管体10的第一部分151和第三部分152相互弹性抵接时的第一部分151与相对的管道侧壁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160,第三部分152与相对的管道侧壁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170,定义弹性管体10的第一部分151在围合成管道状态下不受第三部分152弹性抵接时,第一部分151与相对的管道侧壁之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180;第三部分152在围合成管道状态下不受第一部分151弹性抵接时,第三部分152与相对的管道侧壁之间的距离为第四距离190,并定义第一部分151位于管道的外侧,第三部分152位于管道的内侧;其中,第一距离160大于第三距离180,第二距离170小于第四距离190。当弹性管体10的第一部分151和第三部分152相互弹性抵接时,相比于吸管的原始状态,第一部分151会受到第三部分152的弹力,在第三部分152的弹力的作用下,第一部分151与相对的管道侧壁之间的距离要大于失去抵顶力的第一部分151与相对的管道侧壁之间的距离,第三部分152与相对管道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失去抵顶力的第三部分152与相对的管道侧壁之间的距离;即第一距离160大于第三距离180;第二距离170小于第四距离190。进一步地,为使弹性管体10可以长久保持密封状态,需要控制弹性管体10的弹性极限,即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距
离160至少为第三距离180数值的二分之一。
[0017]具体地,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弹性管体10的第一部分151和第三部分152相互抵接的两个表面均是光滑表面。
[0018]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管体10的第一部分151和第三部分152相互弹性抵接的两个表面中至少一个是粗糙表面。或者是弹性管体10的第一部分151和第三部分152相互弹性抵接的两个表面中其中一个是光滑表面。另一个具有沿弹性管体10轴向延伸的凹槽,凹槽与光滑表面贴合形成真空吸附状态。如此设置可以使吸管正常使用。
[0019]弹性管体10的第一部分151或第三部分152相互弹性抵接后各自弹性压缩至少十分之一。因为弹力的限制第一部分151和第三部分152进行抵接,以使弹性管体的侧壁形成密封,吸管可以正常利用大气压强使用。
[0020]弹性管体10的第一部分151或第三部分152在厚度上材料弹性不同。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管体,所述弹性管体包括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以及第四侧边,所述第一侧边、所述第二侧边、所述第三侧边以及所述第四侧边首尾连接;其中,所述弹性管体在弹性作用下可围合成管道,使得所述弹性管体邻近所述第一侧边的第一部分和邻近所述第三侧边的第三部分层叠,且所述弹性管体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弹性抵接,形成密闭的管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管,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弹性管体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相互弹性抵接时的所述第一部分与相对的管道侧壁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三部分与相对的管道侧壁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定义所述弹性管体的所述第一部分在围合成管道状态下不受所述第三部分弹性抵接时,所述第一部分与相对的管道侧壁之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所述第三部分在围合成管道状态下不受所述第一部分弹性抵接时,所述第三部分与相对的管道侧壁之间的距离为第四距离,并定义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管道的外侧,所述第三部分位于所述管道的内侧;其中,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三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四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管体的厚度至少为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庆坚陆婉仪林杰声
申请(专利权)人:昀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