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上光伏组件的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8686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水上光伏组件的固定结构,包括转接件、侧压件、第一螺栓连接副和第二螺栓连接副;转接件包括装配空间、转接件侧边的第一螺栓卡槽、装配空间顶部的第二螺栓卡槽,以及转接件顶部的内边框固定槽,第一螺栓卡槽和第二螺栓卡槽分别设有连通至装配空间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侧压件包括连接部和侧压部,分别夹设在光伏板边框的外侧和内侧;第一螺栓连接副的螺栓穿过第一通孔并锁在支撑脚,其头部卡在第一螺栓卡槽;第二螺栓连接副的螺栓穿过第二通孔并锁在连接部上,其头部卡在第二螺栓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螺栓卡槽、第二螺栓卡槽实现螺栓头部的预定位和限制转动,操作方便,组装效率更高;内边框固定槽可防止光伏板滑落。防止光伏板滑落。防止光伏板滑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上光伏组件的固定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安装
,特别是指一种水上光伏组件的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光伏发电的应用领域广泛,有光即可发电,因为其安全性能高、绿色环保、不受地域条件限制等特点,发展前景良好。光伏发电由于其能力分布密度小,导致占用面积巨大。现有漂浮式水上光伏,是在水塘、小型湖泊,水库、蓄水湖等水面上建立漂浮式光伏电站,以解决传统光伏发电占地面积大的问题。
[0003]如CN209267497U公开的一种可调节太阳能板夹具,通过锁紧螺栓螺母使得上装配板与下装配板相互靠近,进而使上、下夹板相向夹紧太阳能板(即光伏板)的内边框完成固定。但该结构在实际安装中有操作上的诸多不便:由于光伏板常是倾斜设置,要实现稳固的安装,必须保证上、下夹板具有足够的夹紧力,才能保证光伏板不松动滑落,这就要求螺栓螺母要锁得足够紧,在操作上会比较费力且难实现,组装效率很低;并且安装过程中,对于光伏板没有定位措施,在光伏板的内边框被夹紧前,还要有额外的结构或人手进行定位光伏板,以避免滑落,进一步提高了安装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上光伏组件的固定结构,克服现有组装方式操作费力、组装效率低的缺陷,实现高效、安全的组装方式。
[0005]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0006]一种水上光伏组件的固定结构,包括转接件、侧压件、第一螺栓连接副和第二螺栓连接副;所述转接件包括配合在漂浮式结构支撑脚顶部的装配空间、位于所述转接件侧边的第一螺栓卡槽、位于所述装配空间顶部的第二螺栓卡槽,以及位于所述转接件顶部的内边框固定槽,所述第一螺栓卡槽和第二螺栓卡槽分别设置有连通至所述装配空间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侧压件包括连接部和侧压部,所述侧压部和内边框固定槽分别夹设在光伏板边框的外侧和内侧;所述第一螺栓连接副的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并锁固在所述支撑脚上,其头部卡在所述第一螺栓卡槽中;所述第二螺栓连接副的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并锁固在所述连接部上,其头部卡在所述第二螺栓卡槽中。
[0007]所述第一螺栓连接副和第二螺栓连接副的螺栓均是外六角螺栓,并搭配六角螺母。
[0008]所述第一螺栓连接副包括第一螺栓、第一垫片和第一螺母;所述第二螺栓连接副包括第二螺栓、第二垫圈、第二垫片和第二螺母。
[0009]所述连接部设置有供所述第二螺栓连接副的螺栓穿设的腰孔,所述腰孔的设置方向与所述内边框固定槽相垂直。
[0010]所述第一螺栓卡槽沿水平横向设置,所述第二螺栓卡槽与所述第一螺栓卡槽相平
行。
[0011]所述转接件包括一体连接的上板和侧板,所述内边框固定槽设置于所述上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螺栓卡槽设置于所述上板的下表面,所述上板的下表面与所述侧板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所述装配空间,所述第一螺栓卡槽设置于所述侧板的外表面。
[0012]所述侧压部的顶端设置有沿水平横向设置的凸缘,所述凸缘用于下压光伏板边框的外侧。
[0013]所述转接件侧边设置有线缆放置槽,用于放置光伏板的线缆。
[0014]所述线缆放置槽位于所述第一螺栓卡槽的下方。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螺栓卡槽、第二螺栓卡槽可以实现螺栓头部的预定位和限制转动,在锁紧螺母的实现操作起来更方便,组装效率更高;通过内边框固定槽与侧压件对光伏板边框实现内外双重固定,起到双重保护的作用,并且在安装时,内边框固定槽可以用于限位光伏板边框的内侧,防止滑落,安装更加方便和安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分解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主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后视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
[0021]图6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仰视图;
[0022]图7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侧视图;
[0023]图8为图3中A

A方向的剖视图;
[0024]图9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
[0025]附图标号说明:转接件1;装配空间10;上板11;第二螺栓卡槽111;内边框固定槽112;第二通孔113;侧板12;第一螺栓卡槽121;第一通孔122;线缆放置槽123;侧压件2;连接部21;腰孔211;侧压部22;凸缘221;第一螺栓连接副3;第一螺栓31;第一垫片32;第一螺母33;第二螺栓连接副4;第二螺栓41;第二垫圈42;第二垫片43;第二螺母44;支撑脚5;光伏板边框6。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0027]本技术为一种水上光伏组件的固定结构,包括转接件1、侧压件2、第一螺栓连接副3和第二螺栓连接副4。
[0028]转接件1包括配合在漂浮式结构支撑脚5顶部的装配空间10、位于转接件1侧边的第一螺栓卡槽121、位于装配空间10顶部的第二螺栓卡槽111,以及位于转接件1顶部的内边框固定槽112,第一螺栓卡槽121和第二螺栓卡槽111分别设置有连通至装配空间10的第一通孔122和第二通孔113;侧压件2包括连接部21和侧压部22,侧压部22和内边框固定槽112分别夹设在光伏板边框6的外侧和内侧;第一螺栓连接副3的螺栓穿设于第一通孔122并锁
固在支撑脚5上,其头部卡在第一螺栓卡槽121中;第二螺栓连接副4的螺栓穿设于第二通孔113并锁固在连接部21上,其头部卡在第二螺栓卡槽111中。
[0029]参考图1至图8所示,示出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
[0030]上述第一螺栓连接副3和第二螺栓连接副4的螺栓均是外六角螺栓,并搭配六角螺母,组装时使用的工具统一,方便操作。
[0031]上述第一螺栓连接副3包括第一螺栓31、第一垫片32和第一螺母33;第二螺栓连接副4包括第二螺栓41、第二垫圈42、第二垫片43和第二螺母44。
[0032]上述连接部21设置有供第二螺栓连接副4的螺栓穿设的腰孔211,腰孔211的设置方向与内边框固定槽112相垂直,则安装侧压件2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腰孔211调节侧压件2的位置,方便本技术根据不同边框厚度的光伏板进行调整。
[0033]上述第一螺栓卡槽121沿水平横向设置,第二螺栓卡槽111与第一螺栓卡槽121相平行。
[0034]上述转接件1包括一体连接的上板11和侧板12,内边框固定槽112设置于上板11的上表面,第二螺栓卡槽111设置于上板11的下表面,上板11的下表面与侧板12的内表面之间形成装配空间10,第一螺栓卡槽121设置于侧板12的外表面。
[0035]上述侧压部22的顶端设置有沿水平横向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上光伏组件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接件、侧压件、第一螺栓连接副和第二螺栓连接副;所述转接件包括配合在漂浮式结构支撑脚顶部的装配空间、位于所述转接件侧边的第一螺栓卡槽、位于所述装配空间顶部的第二螺栓卡槽,以及位于所述转接件顶部的内边框固定槽,所述第一螺栓卡槽和第二螺栓卡槽分别设置有连通至所述装配空间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侧压件包括连接部和侧压部,所述侧压部和内边框固定槽分别夹设在光伏板边框的外侧和内侧;所述第一螺栓连接副的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并锁固在所述支撑脚上,其头部卡在所述第一螺栓卡槽中;所述第二螺栓连接副的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并锁固在所述连接部上,其头部卡在所述第二螺栓卡槽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上光伏组件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栓连接副和第二螺栓连接副的螺栓均是外六角螺栓,并搭配六角螺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上光伏组件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栓连接副包括第一螺栓、第一垫片和第一螺母;所述第二螺栓连接副包括第二螺栓、第二垫圈、第二垫片和第二螺母。4.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国珍林进伟陈熹
申请(专利权)人:迈贝特厦门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