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过水栈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8240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5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河道过水栈桥,该河道过水栈桥包括:钢管桩组,至少设置为两组并呈左右分布;承重件,架设于所述钢管桩组上端;行车道结构,设于所述承重件上端;其中,每个所述钢管桩组均包括至少两个呈左右分布的钢管桩,所述承重件架设在所述钢管桩上端。本申请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栈桥在负重冲击和台背土的压力作用下,容易导致桥头钢管桩倾斜、变形的问题。变形的问题。变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河道过水栈桥


[0001]本申请涉及栈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河道过水栈桥。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桥梁建设的不断发展,许多桥梁在起到交通枢纽作用的同时兼具有观赏性作用,尤其在景区周围更是如此。因此,跨河、沿湖等特殊环境下的桥梁设计原来越多,我国东方沿海城市及南方普遍多雨且存在较多的湿地、湖泊,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修筑便道保通。为了保证汛期排水正常进行,需要在河道中设置排水栈桥一座,通常的排水栈桥在桥头处直接进行简单的边坡回填或者进行混凝土进行硬化。由于栈桥的钢管桩与台背土直接接触,且在栈桥的使用过程中,钢管桩会长期承受车辆负重冲击,因此在负重冲击和台背土的压力作用下,容易导致桥头钢管桩倾斜、变形。
[0003]针对相关技术中的栈桥在负重冲击和台背土的压力作用下,容易导致桥头钢管桩倾斜、变形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过水栈桥,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栈桥在负重冲击和台背土的压力作用下,容易导致桥头钢管桩倾斜、变形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河道过水栈桥,该河道过水栈桥包括:钢管桩组,至少设置为两组并呈左右分布;承重件,架设于所述钢管桩组上端;行车道结构,设于所述承重件上端;其中,每个所述钢管桩组均包括至少两个呈左右分布的钢管桩,所述承重件架设在所述钢管桩上端。
[0006]进一步的,钢管桩组沿水流方向设置为多组。
[0007]进一步的,每组所述钢管桩组中的相邻钢管桩之间均通过平联和斜撑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承重件包括:第一承重梁,横向设于所述钢管桩上端;第二承重梁,纵向设于所述第一承重梁上端;贝雷梁,横向设于所述第二承重梁上端;分配梁,纵向设于所述贝雷梁上端;所述行车道结构设于所述分配梁上端。
[0009]进一步的,第一承重梁和第二承重梁均设置为双拼工字钢。
[0010]进一步的,还包括位于所述行车道结构两侧的挡土板,所述挡土板上端与所述分配梁固定连接,下端与所述第一承重梁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的,挡土板的厚度为8

10mm,挡土板上端通过连接钢筋与所述分配梁固定连接。
[0012]进一步的,行车道结构包括桥面板以及设于所述桥面板两侧的护栏,所述桥面板与所述分配梁固定连接。
[0013]进一步的,钢管桩采用φ530
×
8mm钢管桩。
[0014]进一步的,分配梁沿横向设置为多个,相邻所述分配梁之间的间距为30cm。
[0015]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双排钢管桩的方式,通过设置钢管桩组,至少设置为两组
并呈左右分布;承重件,架设于所述钢管桩组上端;行车道结构,设于所述承重件上端;其中,每个所述钢管桩组均包括至少两个呈左右分布的钢管桩,所述承重件架设在所述钢管桩上端,达到了增加结构整体稳定性的同时,外侧钢管桩可以抵挡台背土压力的目的,从而实现了保障栈桥在使用过程中钢管桩的结构稳定性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栈桥在负重冲击和台背土的压力作用下,容易导致桥头钢管桩倾斜、变形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钢管桩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1钢管桩组,2钢管桩,3斜撑,4平联,5第一承重梁,6第二承重梁,7支撑梁,8挡土板,9贝雷梁,10行车道结构,11分配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1]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
[0022]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0023]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24]此外,术语“设置”、“设有”、“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25]另外,术语“多个”的含义应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002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27]如图1至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河道过水栈桥,该河道过水栈桥包括:钢管桩组1,至少设置为两组并呈左右分布;承重件,架设于钢管桩组1上端;行车道结构10,
设于承重件上端;其中,每个钢管桩组1均包括至少两个呈左右分布的钢管桩2,承重件架设在钢管桩2上端。
[0028]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加过水钢栈桥的稳定性,将每组钢管桩组1均设置为至少两个钢管桩2,钢管桩2可采用钢管桩2,其中一个钢管桩2为靠近水流,另一个为远离水流,使得在增加结构整体稳定性的同时,外侧钢管桩2(即远离水流的一个)可以抵挡台背土体压力,从而实现了保障栈桥在使用过程中钢管桩2的结构稳定性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栈桥在负重冲击和台背土的压力作用下,容易导致桥头钢管桩2倾斜、变形的问题,承重件主要用于承受车辆通过行车道结构10时产生的压力,其具体结构可采用相关技术中栈桥承重件的结构,而行车道结构10也可采用相关技术中行车道结构10,可由桥面板和护栏构成,钢管桩组1在沿水流方向的分布数量可视栈桥的长度而定,可为两组、三组或四组,此处不做限定。
[0029]如图1至图2所示,为保障钢管桩2之间受力的稳定性,在每组钢管桩组1中的相邻钢管桩2之间均通过平联4和斜撑3连接,平联4和斜撑3可采用2[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过水栈桥,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管桩组,至少设置为两组并呈左右分布;承重件,架设于所述钢管桩组上端;行车道结构,设于所述承重件上端;其中,每个所述钢管桩组均包括至少两个呈左右分布的钢管桩,所述承重件架设在所述钢管桩上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过水栈桥,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桩组沿水流方向设置为多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过水栈桥,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钢管桩组中的相邻钢管桩之间均通过平联和斜撑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河道过水栈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件包括:第一承重梁,横向设于所述钢管桩上端;第二承重梁,纵向设于所述第一承重梁上端;贝雷梁,横向设于所述第二承重梁上端;分配梁,纵向设于所述贝雷梁上端;所述行车道结构设于所述分配梁上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河道过水栈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兵兵王安文吴瑞朱庆庆渠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