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打磨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8072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52
一种高速打磨磨具,包括公转体、三组磨头组、磨头传动机构、及供水机构;磨头传动机构具有主动齿轮和驱动主动齿轮转动的磨头电机、三组齿轮传动组;主动齿轮啮合第一过渡齿轮,第一过渡齿轮啮合第二过渡齿轮和正转齿轮,第二过渡齿轮啮合反转齿轮;且第四过渡齿轮与齿轮环啮合;每组磨头组具有一设置于正转齿轮轴下端的正转磨头和一设置于反转转齿轮轴下端的反转磨头;正转齿轮轴、反转齿轮轴分别设置有第一贯通孔;供水机构的分水孔与第一贯通孔的上端连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六个磨头同时自转和公转使打磨方向更多变,打磨范围更广,打磨均匀效果好且打磨效率高;而且,可实现磨头高速运转过程中向圆周分布的多个磨头供水的目的。目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速打磨磨具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石材打磨抛光加工机械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高速打磨磨具。

技术介绍

[0002]石材是建筑装饰材料,其应用广泛,石材在使用前表面都比较粗糙,需要经过打磨抛光以后才能达到光彩照人的效果;而且,随着建筑材料的广泛应用,加工建筑材料的机械也被广泛的利用,比如加工打磨石板的磨具;现有磨具具有单磨头、双磨头和多磨头等多种磨头结构,其中,多磨头的磨具工作效率比较高,多应用于大型石材打磨抛光;但是,现有多磨头的磨具具有以下缺点:
[0003]1、磨具的多磨头在打磨时都是朝一个方向转动打磨,石材长时间受磨头单一方向转动的作用力下会倾斜,石材表面打磨不平,打磨效果差;而且,多磨头的单一方向打磨结构,打磨范围窄,打磨运动轨迹变化简单、致使打磨不均匀、打磨效果欠佳。
[0004]2、其中多磨头的磨具在工作时需要对每一磨头进行供水冷却,但是,若每一磨头连接一个进水管路后,当磨头转动时,各进水管路都随之转动扭成麻绳,转动几圈后受进水管路长度限制无法转动,进而磨头被进水管路阻挡而无法正常打磨工作,不仅磨头不能正常转动打磨石材,而且在高速运转过程中无法顺畅供水给磨头冷却;若是单独另设一洒水结构,洒水范围太广,供水量较大,较多的水会渗入到瓷砖内部,增加了后续脱水工序的难度。
[0005]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磨头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速打磨磨具,设置六个磨头同时自转和公转使打磨方向更多变,打磨范围更广,打磨均匀效果好且打磨效率高;而且,可实现磨头高速运转过程中向圆周分布的多个磨头供水的目的。
[0007]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0008]一种高速打磨磨具,其包括有公转体、三组设置在公转体下方的磨头组、磨头传动机构、及为磨头供水的供水机构;所述磨头传动机构具有主动齿轮和驱动主动齿轮转动的磨头电机、三组对应驱动三组磨头组运转的齿轮传动组,所述主动齿轮设置有与磨头电机连接的动力主轴;每组所述齿轮传动组具有第一过渡齿轮、第一过渡齿轮轴、第二过渡齿轮、第二过渡齿轮轴、正转齿轮、正转齿轮轴、反转齿轮及反转齿轮轴;所述动力主轴、第一过渡齿轮轴、第二过渡齿轮轴、正转齿轮轴、反转齿轮轴两端通过轴承与公转体枢接;所述主动齿轮啮合第一过渡齿轮,所述第一过渡齿轮啮合第二过渡齿轮和正转齿轮,所述第二过渡齿轮啮合反转齿轮;且所述公转体顶面设置有具有外齿圈且与主动齿轮同心的齿轮环,所述第一过渡齿轮轴、第二过渡齿轮轴、正转齿轮轴或反转齿轮轴的上端设置有第四过渡齿轮,所述第四过渡齿轮与齿轮环啮合;每组所述磨头组具有一设置于正转齿轮轴下端
的正转磨头和一设置于反转转齿轮轴下端的反转磨头;所述正转齿轮轴、反转齿轮轴分别设置有第一贯通孔;所述供水机构包括有下水盘和随磨头转动的分水盘,所述下水盘设置有环状的承水腔室、连通承水腔室的进水口、由承水腔室的底壁向下延伸的下水凸环和多个圆周均匀分布于下水凸环上且连通承水腔室的下水通孔;所述分水盘设置有导水环、分水腔室、多个分水叶片和多个分水孔;所述下水凸环套设于所述导水环内,且所述导水环的下端与分水腔室连通;多个所述分水叶片设置于分水腔室的底壁上并将分水腔室分隔成多个分腔室;多个分水孔圆周均匀设置在分水腔室的底壁上,且每一分腔室对应设置一个分水孔,且所述第一贯通孔的上端与分水孔连通连接。
[0009]所述公转体将主动齿轮、第一过渡齿轮、第二过渡齿轮、正转齿轮及反转齿轮包裹在内;六个磨头呈圆周均匀分布于公转体下方,且正转磨头和反转磨头间隔设置。
[0010]所述公转体分成上盖、中环及底座,所述上盖、底座分别盖合中环的上下端面;所述第一过渡齿轮设置于第一过渡齿轮轴上,所述第二过渡齿轮设置于第二过渡齿轮轴上,所述正转齿轮设置于正转齿轮轴上,反转齿轮设置于反转齿轮轴上。
[0011]所述公转体内设置有套置于主动齿轮、第一过渡齿轮、第二过渡齿轮、正转齿轮及反转齿轮上下端的定位座,所述定位座设置有抵靠于每一齿轮上端或下端的定位块、将各定位块连接在一起的连接块和设置于定位块上且供动力主轴、第一过渡齿轮轴、第二过渡齿轮轴、正转齿轮轴及反转齿轮轴穿设的孔洞。
[0012]所述分水孔插置有伸入第一贯通孔内的导水管。
[0013]所述第一贯通孔内套设有组装轴,所述组装轴中心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第二贯通孔,所述导水管套设于第二贯通孔内;且所述组装轴的下端设置有伸出第一贯穿孔外且供磨头组设的环台。
[0014]所述组装轴的上端设置锁固座,所述锁固座设置有套设在组装轴上端外环的环座和插置于第一贯通孔的弹片。
[0015]所述导水管和第二贯通孔之间的间隙设置有密封件。
[0016]所述分水腔室为环形腔室,所述分水叶片由分水腔室的内环向外环螺旋外扩延伸;所述分水孔设置于分水腔室靠外一侧的底壁。
[0017]所述进水口设置于承水腔室的顶壁,所述进水口设置有连通承水腔室的接水管;且所述进水口到承水腔室外侧壁的距离大于所述下水通孔到承水腔室外侧壁的距离;所述承水腔室的底壁向上凸设有多个分布在同一圆环上且呈圆弧状的导片,所述导片与承水腔室同心设置;且所述下水通孔到承水腔室外侧壁的距离小于所述导片到承水腔室外侧壁的距离。
[0018]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高速打磨磨具的工作原理:磨头电机将动力传递至动力主轴上,动力主轴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啮合第一过渡齿轮转动,第一过渡齿轮啮合正转齿轮和第二过渡齿轮转动,第二过渡齿轮啮合反转齿轮转动,即可带动正转磨头以正转齿轮轴为轴自转和反转磨头以反转齿轮轴为轴自转,而且,所述第四过渡齿轮转动啮合外齿圈带动整个磨头以动力主轴为轴公转;即在正转磨头和反转磨头自转打磨过程中,两磨头呈相反方向转动,在工作过程中呈相反方向转动的两磨头可抵消相互作用力,提高磨头的平衡性;而且正转磨头和反转磨头同时以动力主轴为轴公转打磨石材,六个磨头同时自转和公转使打磨方向更多变,打磨范围更广,打磨均匀效果好且打磨效率高;而且,
在磨头转动打磨工作时,所述供水机构的所述下水盘处于不动状态,外接水从进水口进入承水腔室内,并由下水通孔通过导水环将水引流至分水腔室内;所述分水盘随磨头处于高速运转状态,水流至分水腔室内并随分水盘高速运转,每一分腔室内的水流高速运转过程中受分水叶片阻挡无法圆周高速运转,水流即可从分水孔向下流动至第一贯通孔内并向下流动至磨头上,实现高速运转过程中向圆周分布的磨头供水的目的,供水结构简单且供水顺畅;水流至每一磨头处为每一磨头打磨过程提供冷却水,冷却效果强且供水量较少,避免大范围洒水造成浪费和避免较多的水会渗入到瓷砖内部而增加了后续脱水工序的难度。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高速磨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高速磨头的分解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高速磨头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打磨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公转体、三组设置在公转体下方的磨头组、磨头传动机构、及为磨头供水的供水机构;所述磨头传动机构具有主动齿轮和驱动主动齿轮转动的磨头电机、三组对应驱动三组磨头组运转的齿轮传动组,所述主动齿轮设置有与磨头电机连接的动力主轴;每组所述齿轮传动组具有第一过渡齿轮、第一过渡齿轮轴、第二过渡齿轮、第二过渡齿轮轴、正转齿轮、正转齿轮轴、反转齿轮及反转齿轮轴;所述动力主轴、第一过渡齿轮轴、第二过渡齿轮轴、正转齿轮轴、反转齿轮轴两端通过轴承与公转体枢接;所述主动齿轮啮合第一过渡齿轮,所述第一过渡齿轮啮合第二过渡齿轮和正转齿轮,所述第二过渡齿轮啮合反转齿轮;且所述公转体顶面设置有具有外齿圈且与主动齿轮同心的齿轮环,所述第一过渡齿轮轴、第二过渡齿轮轴、正转齿轮轴或反转齿轮轴的上端设置有第四过渡齿轮,所述第四过渡齿轮与齿轮环啮合;每组所述磨头组具有一设置于正转齿轮轴下端的正转磨头和一设置于反转转齿轮轴下端的反转磨头;所述正转齿轮轴、反转齿轮轴分别设置有第一贯通孔;所述供水机构包括有下水盘和随磨头转动的分水盘,所述下水盘设置有环状的承水腔室、连通承水腔室的进水口、由承水腔室的底壁向下延伸的下水凸环和多个圆周均匀分布于下水凸环上且连通承水腔室的下水通孔;所述分水盘设置有导水环、分水腔室、多个分水叶片和多个分水孔;所述下水凸环套设于所述导水环内,且所述导水环的下端与分水腔室连通;多个所述分水叶片设置于分水腔室的底壁上并将分水腔室分隔成多个分腔室;多个分水孔圆周均匀设置在分水腔室的底壁上,且每一分腔室对应设置一个分水孔,且所述第一贯通孔的上端与分水孔连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速打磨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公转体将主动齿轮、第一过渡齿轮、第二过渡齿轮、正转齿轮及反转齿轮包裹在内;六个磨头呈圆周均匀分布于公转体下方,且正转磨头和反转磨头间隔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高速打磨磨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智敏陈祖西吴江文洪培英黄嘉鸿林榕栋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海恩德机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