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冠脉介入手术用一次性大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8047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冠脉介入手术用一次性大单,包括平铺部和连接在所述平铺部两侧的下垂部,所述下垂部内侧设置有双面胶,通过所述双面胶将所述下垂部粘接到手术床上;所述下垂部的底边向外侧上部翻折形成凹槽,所述凹槽截面成V型,且在其中间和两端设置有支撑结构以保持V型,所述凹槽的深度由两端向中间逐渐加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下垂部形成容纳血液或混有血液的肝素水的凹槽,避免造成术者感染,同时,凹槽设置成中间低两端高的结构并在其中设置海绵,能够使得血液或混有血液的肝素水汇聚到凹槽中部,以使得手术完成后,在收起大单时避免泄漏到外面造成二次污染。免泄漏到外面造成二次污染。免泄漏到外面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冠脉介入手术用一次性大单


[0001]本技术涉及手术器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冠脉介入手术用一次性大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各个介入导管室使用的大单分为两种,一种是布单,可以反复消毒使用,一种是一次性的大单,不再重复使用。布单虽然可以反复使用,但因为患者出血或者台上使用的肝素水可能会浸透布单,从而血液或者混有血液的肝素水顺着布单滴到地面,甚至会浸透术者的洗手衣或者滴入术者的脚上,或者会透过大单,渗透到患者身体上,从而污染伤口,而造成感染可能;另外,大部分导管室使用的一次性大单,其中间部分为不透明的具有极少吸收功能的聚酯纤维物质,两侧及下方为透明的塑料层,此大单的最大缺点是吸收性差,血液或者混有血液的肝素水可以顺着塑料层很快滴到地面或者术中身上,造成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冠脉介入手术用一次性大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在下垂部形成容纳血液或混有血液的肝素水的凹槽,避免造成术者感染,同时,凹槽设置成中间低两端高的结构并在其中设置海绵,能够使得血液或混有血液的肝素水汇聚到凹槽中部,以使得手术完成后,在收起大单时避免泄漏到外面造成二次污染。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冠脉介入手术用一次性大单,包括平铺部和连接在所述平铺部两侧的下垂部,所述下垂部内侧设置有双面胶,通过所述双面胶将所述下垂部粘接到手术床上;所述下垂部的底边向外侧上部翻折形成凹槽,所述凹槽截面成V型,且在其中间和两端设置有支撑结构以保持V型,所述凹槽的深度由两端向中间逐渐加深。
[0006]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凹槽两端的第一海绵以及设置在所述凹槽中间的第二海绵,所述第一海绵和所述第二海绵截面成V型。
[0007]优选地,所述平铺部的一端设置有弧形缺口,所述弧形缺口与患者的头部位置对应。
[0008]优选地,所述凹槽的两端部缝制在一起。
[0009]优选地,所述平铺部上顺次设置有肱动脉穿刺孔、桡动脉穿刺孔和股动脉穿刺孔。
[0010]优选地,所述平铺部为不透明的聚酯纤维层。
[0011]优选地,所述下垂部为透明的塑料层。
[0012]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3](1)本技术在下垂部形成容纳血液或混有血液的肝素水的凹槽,避免血液或混有血液的肝素水浸透术者的洗手衣或者滴入术者的脚上造成术者感染;
[0014](2)本技术将凹槽设置成中间低两端高的结构并在其中设置第一海绵和第二海绵,一方面凹槽的结构能够使得血液或混有血液的肝素水汇聚到凹槽中部,另一方面第一海绵和第二海绵能够吸收血液或混有血液的肝素水,以使得手术完成后,在收起大单时
避免泄漏到外面造成二次污染;
[0015](3)本技术在与患者头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弧形缺口,距离弧形凹槽一定距离顺次设置有肱动脉穿刺孔、桡动脉穿刺孔和股动脉穿刺孔,能够在铺设时方便判断头部和脚部的位置,对患者覆盖更规范、更便捷,手术过程中能够准确找准手术位置,便于进行冠脉介入手术。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一次性大单在使用状态时的主视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次性大单在使用状态时的侧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一次性大单在使用状态时的俯视图;
[0020]其中,1、平铺部;11、肱动脉穿刺孔;12、桡动脉穿刺孔;13、股动脉穿刺孔;14、弧形缺口;2、下垂部;3、凹槽;4、支撑结构;41、第一海绵;42、第二海绵。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冠脉介入手术用一次性大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在下垂部形成容纳血液或混有血液的肝素水的凹槽,避免造成术者感染,同时,凹槽设置成中间低两端高的结构并在其中设置海绵,能够使得血液或混有血液的肝素水汇聚到凹槽中部,以使得手术完成后,在收起大单时避免泄漏到外面造成二次污染。
[0023]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4]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冠脉介入手术用一次性大单,包括平铺部1和连接在平铺部1两侧的下垂部2,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大单的状态为平铺部1和下垂部2铺设后所形成的结构状态,平铺部1和下垂部2可以采用相同材料一体设计,也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材料相互连接,根据需求进行相应的设置即可,其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缝制或粘贴等任一连接方式;下垂部2内侧设置有双面胶,通过双面胶将下垂部2粘接到手术床上的相应位置,这样一来,能够将大单固定在手术床上,而不会顺着一侧滑落或脱落,从而避免了因此造成的手术器械滑落或污染的问题,在收起时只需用力撕下即可,方便快捷;下垂部2的底边向外侧上部翻折形成凹槽3,凹槽3的两端分别连接并封闭,凹槽3截面成V型,且在其中间和两端设置有支撑结构4以保持V型,支撑结构4可以为支撑块或支撑条等形式,由于大单为软性材质,凹槽3无法保证V型状态,因此,只要支撑结构4能够保持凹槽3的V型即可,具体结构不做要求和限定,另外,后文会有优选的结构做进一步说明;如图2所示,凹槽3的深度
由两端向中间逐渐加深,形成两端高中间低的结构,当手术过程中的血液或混有血液的肝素水流入凹槽3时会顺着凹槽3的底部汇聚到中间部位,方便收集,在最终手术完成后,收起大单时不会造成凹槽3内部的血液或混有血液的肝素水洒落造成二次污染。
[0025]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支撑结构4包括设置在凹槽3两端的第一海绵41以及设置在凹槽3中间的第二海绵42,第一海绵41和第二海绵42截面成V型,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粘接在凹槽3的两面使得凹槽3形成能够保持开口的凹槽3,也就是说,本技术优选的将支撑结构4采用了海绵,并根据V型结构的大小分别设置成第一海绵41和第二海绵42,根据海绵本身的特性,其能够吸收凹槽3内部汇聚的肝素水和血液,且能够避免其流出凹槽3外部,需要说明的是,两端的第一海绵41还能起到防止血液或混有血液的肝素水顺着凹槽3两端的连接位置的缝隙向两端外部流出的作用;另外,由于海绵柔软富有弹性具有很高的压缩比,价格也具有优势,因此,无论是在一次性大单的成本方面,还是在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冠脉介入手术用一次性大单,其特征在于:包括平铺部和连接在所述平铺部两侧的下垂部,所述下垂部内侧设置有双面胶,通过所述双面胶将所述下垂部粘接到手术床上;所述下垂部的底边向外侧上部翻折形成凹槽,所述凹槽截面成V型,且在其中间和两端设置有支撑结构以保持V型,所述凹槽的深度由两端向中间逐渐加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脉介入手术用一次性大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凹槽两端的第一海绵以及设置在所述凹槽中间的第二海绵,所述第一海绵和所述第二海绵截面成V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脉介入手术用一次性大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媛杨华王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