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车组电源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47655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车组电源及其控制方法,该电源包括直流电源V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车组电源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源供电
,特别是涉及一种动车组电源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动车组电源采用降压逆变电源,如单相全桥逆变器等,应用到高铁上时,由于高铁充电机提供额定电压为110V,将其逆变至220V通常前级需安装boost变换器升压,导致两级结构复杂、效率降低。此外,传统动车组电源输入和输出电势差高频变化,共模干扰大,需要额外安装共模滤波器,否则影响用电设备正常使用,严重时危害列车运行安全。针对于上述问题,2017年秦岭副教授及其团队在卓越期刊中国电机工程学报上发表论文“基于单极倍频SPWM调制的单相Buck

Boost集成式升压逆变器研究”,2018年Parthasarathi Sensarma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IEEE Transaction on Power Electronics发表论文“New Switching Strategy for Single

Mode Operation of a Single

Stage Buck

Boost Inverter”分别提出单级具有升降压能力的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案。然而,上述升压逆变器均为两电平输出,波形质量差,谐波含量大,所需滤波器体积大,所需成本增加。因此,研究新一代动车组电源具有重要工程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车组电源及其控制方法,能够实现单级升压逆变和多电平输出,其输入和输出电势差不呈高频变化,具有效率高、共模干扰小、滤波器体积小、成本低的特点。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动车组电源,包括:直流电源V
dc
、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开关管S1、开关管S2、开关管S3、开关管S4、开关管S5、二极管d1、二极管d2、滤波器LC和负载电阻R;其中,
[0006]所述直流电源V
dc
的正极分别接所述电容C1的正极、开关管S1的集电极和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直流电源V
dc
的负极分别接所述电容C2的负极、开关管S2的发射极和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电容C1的负极分别接所述电容C2的正极和开关管S5的一端,所述开关管S1的发射极接所述开关管S2的集电极;
[0007]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接所述电容C3的正极和开关管S3的集电极,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分别接所述电容C4的负极和开关管S4的发射极,所述电容C3的负极接所述电容C4的正极,所述开关管S3的发射极接所述开关管S4的集电极;
[0008]所述滤波器LC的输入端分别接所述开关管S3的发射极和开关管S4的集电极,所述滤波器LC的输出端经所述负载电阻R分别接所述电容C1的负极、电容C2的正极和开关管S5的一端,所述开关管S5的另一端分别接所述开关管S1的发射极、开关管S2的集电极、电容C3的负极和电容C4的正极;
[0009]所述开关管S1的基极输入第一驱动信号,所述开关管S2的基极输入第二驱动信号,
所述开关管S3的基极输入第三驱动信号,所述开关管S4的基极输入第四驱动信号,所述开关管S5输入第五驱动信号。
[0010]可选的,所述开关管S1、开关管S2、开关管S3和开关管S4为全控型开关管,所述开关管S5为双向开关管。
[0011]可选的,所述开关管S1、开关管S2、开关管S3和开关管S4采用IGBT或MOSFET。
[0012]可选的,所述开关管S5由两个全控型开关管反向串联且基极连接组合而成。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动车组电源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动车组电源,包括以下步骤:
[0014]101)设定所述动车组电源的六种工作模式:
[0015]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三驱动信号均是高电平,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第四驱动信号和第五驱动信号均是低电平,此时所述开关管S1和开关管S3均处于导通状态,所述开关管S2、开关管S4和开关管S5均处于关断状态;
[0016]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三驱动信号和第五驱动信号均是高电平,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第二驱动信号和第四驱动信号均是低电平,此时所述开关管S3和开关管S5均处于导通状态,所述开关管S1、开关管S2和开关管S4均处于关断状态;
[0017]第三工作模式:所述第二驱动信号和第三驱动信号均是高电平,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第四驱动信号和第五驱动信号均是低电平,此时所述开关管S2和开关管S3均处于导通状态,所述开关管S1、开关管S4和开关管S5均处于关断状态;
[0018]第四工作模式:所述第一驱动信号和第四驱动信号均是高电平,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第三驱动信号和第五驱动信号均是低电平,此时所述开关管S1和开关管S4均处于导通状态,所述开关管S2、开关管S3和开关管S5均处于关断状态;
[0019]第五工作模式:所述第四驱动信号和第五驱动信号均是高电平,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第二驱动信号和第三驱动信号均是低电平,此时所述开关管S4和开关管S5均处于导通状态,所述开关管S1、开关管S2和开关管S3均处于关断状态;
[0020]第六工作模式:所述第二驱动信号和第四驱动信号均是高电平,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第三驱动信号和第五驱动信号均是低电平,此时所述开关管S2和开关管S4均处于导通状态,所述开关管S1、开关管S3和开关管S5均处于关断状态;
[0021]102)获取第一驱动信号、第二驱动信号、第三驱动信号、第四驱动信号和第五驱动信号;
[0022]103)将第一驱动信号、第二驱动信号、第三驱动信号、第四驱动信号和第五驱动信号分别连接到开关管S1的基极、开关管S2的基极、开关管S3的基极、开关管S4的基极和开关管S5的基极;
[0023]104)动车组电源根据开关管S1的第一驱动信号、开关管S2的第二驱动信号、开关管S3的第三驱动信号、开关管S4的第四驱动信号和开关管S5的第五驱动信号在每个开关周期内依次经历第一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第三工作模式、第四工作模式、第五工作模式和第六工作模式;
[0024]105)重复步骤104;
[0025]106)得到目标交流电。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动车组电源及其控制方法,该电源包括直流电源、四个电容、五个开关管、两个二极管、一个LC滤
波器和一个负载电阻,电路结构简单;通过控制五个开关就能够实现单级升压逆变和多电平输出,控制简单;其输入和输出电势差不呈高频变化,效率高、共模干扰小、波形质量好;减小滤波器和DC/DC升压电路的体积,从而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车组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电源V
dc
、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开关管S1、开关管S2、开关管S3、开关管S4、开关管S5、二极管d1、二极管d2、滤波器LC和负载电阻R;其中,所述直流电源V
dc
的正极分别接所述电容C1的正极、开关管S1的集电极和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直流电源V
dc
的负极分别接所述电容C2的负极、开关管S2的发射极和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电容C1的负极分别接所述电容C2的正极和开关管S5的一端,所述开关管S1的发射极接所述开关管S2的集电极;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接所述电容C3的正极和开关管S3的集电极,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分别接所述电容C4的负极和开关管S4的发射极,所述电容C3的负极接所述电容C4的正极,所述开关管S3的发射极接所述开关管S4的集电极;所述滤波器LC的输入端分别接所述开关管S3的发射极和开关管S4的集电极,所述滤波器LC的输出端经所述负载电阻R分别接所述电容C1的负极、电容C2的正极和开关管S5的一端,所述开关管S5的另一端分别接所述开关管S1的发射极、开关管S2的集电极、电容C3的负极和电容C4的正极;所述开关管S1的基极输入第一驱动信号,所述开关管S2的基极输入第二驱动信号,所述开关管S3的基极输入第三驱动信号,所述开关管S4的基极输入第四驱动信号,所述开关管S5输入第五驱动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组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管S1、开关管S2、开关管S3和开关管S4为全控型开关管,所述开关管S5为双向开关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车组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管S1、开关管S2、开关管S3和开关管S4采用IGBT或MOSFET。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车组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管S5由两个全控型开关管反向串联且基极连接组合而成。5.一种动车组电源控制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

4中任一所述的动车组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01)设定所述动车组电源的六种工作模式: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一驱动信号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立秋郭小强温月华张寅王玲戴丽刘辉武海强陈龙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鹏远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