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级净水机及其单级净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476360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单级净水机及其单级净水系统,其中单级净水系统包括进水单元、出水单元(2)以及连接在所述出水单元(2)与所述进水单元之间的过滤膜元件(3),所述过滤膜元件(3)包括多个膜组件(31),所述膜组件(31)包括进水格网(311),所述进水格网(311)的厚度为2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级净水机及其单级净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净水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单级净水机及其单级净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传统净水机净水系统一般含有预处理滤芯、增压泵、反渗透膜或纳滤膜滤芯和出水终端。其中反渗透膜或纳滤膜滤芯为核心处理滤芯,受制于该核心滤芯所采用的传统反渗透膜或纳滤膜材料在抗污染、抗氯腐蚀等性能上的不足,传统净水机净水系统使用了预处理步骤,预处理滤芯一般为PP棉滤芯和活性炭滤芯,PP棉滤芯用于去除大颗粒悬浮物等水中杂质对核心滤芯的材料表面的污染,而活性炭滤芯用于吸附去除水中余氯对传统反渗透膜或纳滤膜的氧化分解作用。为了使核心反渗透或纳滤膜滤芯的使用寿命以及处理效果达到最佳,有些净水机系统采用了更复杂的预处理步骤,在常用的PP棉滤芯和活性炭滤芯基础上又增加了一级甚至多级例如超滤膜滤芯等预处理步骤。以上这些超过两级甚至多级的预处理滤芯不仅使得净水机的成本大幅度增加,而且频繁更换多级滤芯直接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而最关键的是:多级滤芯所使用的材料、连接它们的管路接口以及残留在每一级预处理滤芯里的积水极易造成净化水的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单级净水机及其单级净水系统,无多余的处理步骤,结构简单,大幅度降低水二次污染的可能性。
[0004]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一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单级净水系统,其包括进水单元、出水单元以及连接在所述出水单元与所述进水单元之间的过滤膜元件,所述过滤膜元件包括多个膜组件,所述膜组件包括进水格网,所述进水格网的厚度为21

50mil。
[0005]进一步的,所述膜组件还包括产水导流布和设置在所述产水导流布与进水格网之间的膜片。
[0006]进一步的,所述膜片折叠设置,所述产水导流布紧贴于所述膜片的折叠内侧,所述进水格网紧贴于所述膜片的折叠外侧。
[0007]进一步的,所述膜片材质为抗污染抗氧化的新型反渗透膜或纳滤膜。
[0008]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膜元件还包括中央芯管、套设在所述中央芯管外的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两端且与所述中央芯管相适配的密封盖件,所述膜组件设置在所述中央芯管和外壳之间。
[0009]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膜元件包括入口端,所述进水单元包括与待处理水源相连的进水口,所述入口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
[0010]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膜元件包括渗透侧出口端和渗余侧出口端,所述出水单元包括净水口和浓水口,所述渗透侧出口端与所述净水口连通,所述渗余侧出口端与所述浓水口连通。
[0011]进一步的,所述净水口设置有储水装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浓水口设置有废水比调节阀。
[0013]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单级净水系统,其包括进水单元、出水单元以及连接在所述出水单元与所述进水单元之间的过滤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膜元件包括多个膜组件,所述膜组件包括进水格网、产水导流布以及设置在所述产水导流布与进水格网之间的膜片,所述进水格网的厚度为10

28mil,所述产水导流布的厚度为8

21mil。
[0014]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的单级净水系统的单级净水机。
[001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优点在于:
[0016]本技术的单级净水系统,去除了传统净水系统中pp棉等前置处理步骤,结构简单,无多余的处理步骤,大幅度降低水二次污染的可能性;在一种实施例中,采用厚度为21

50mil的进水格网,通过增加进水格网厚度,有效的加强了进水的湍流作用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膜浓差极化,减轻了因去除pp棉等前置处理步骤而导致的膜污染负担,延缓膜的污染。
[0017]进一步的,在另一种实施例中,采用厚度为10

28mil的进水格网,厚度为8

21mil的产水导流布,在最大化增加膜的有效面积的同时,增加了进水格网厚度,有效的加强了进水的湍流作用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膜浓差极化,减轻了因去除pp棉等前置处理步骤而导致的膜污染负担,延缓膜的污染;
[0018]进一步的,采用抗污染抗氧化的新型反渗透膜或纳滤膜代替普通滤芯,加强了净水系统的抗污染、抗氯腐蚀等性能。
[0019]本技术的单级净水机,去除了传统净水机中pp棉等前置处理步骤,省去多级预处理及后处理的材料成本,并且降低了机器结构复杂度从而大幅度降低机器配件的成本。单级净水机维护方便,仅需定期更换过滤膜元件,无需像传统净水机那样频繁更换多个预处理及后处理滤芯材料。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一种单级净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中过滤膜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
[0023]如图1所示,对应于本技术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单级净水系统,其包括进水单元、出水单元2以及连接在出水单元2与进水单元之间的过滤膜元件3。
[0024]其中,进水单元包括与待处理水源相连的进水口11,待处理水源包括但不限于自来水、桶装水、简易储水装置等。出水单元2包括净水口21和浓水口22,经过滤膜元件3处理后渗透过滤膜元件3的净水和未渗透过滤膜元件3的浓水分别通过管道进入净水口21和浓水口22。净水若流量达到使用要求可直接采集,或者在净水口21设置储水装置23,经过储水装置23进行过渡收集后再进行采集,储水装置23优选为压力桶;在浓水口22设置废水比调节阀24,方便浓水直接排入下水管道或进行回收用于再处理或者清洁等用途。过滤膜元件3包括与进水口11连通的入口端35、与净水口21连通的渗透侧出口端36以及与浓水口22连通
的渗余侧出口端37。
[0025]如图2所示,过滤膜元件3结构优选包括中央芯管32、套设在中央芯管32外的外壳33、设置在外壳33两端且与中央芯管32相适配的密封盖件34以及设置在中央芯管32和外壳33之间的膜组件31。膜组件31包括产水导流布312、进水格网311以及设置在产水导流布312与进水格网311之间的膜片313,优选的设置方式为:膜片313折叠设置,产水导流布312紧贴于膜片313的折叠内侧,进水格网311紧贴于膜片313的折叠外侧。在一种实施例中,进水格网311的厚度优选为21

50mil,可有效加强进水的湍流作用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膜浓差极化,延缓膜的污染。而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进水格网的厚度优选为10

28mil,产水导流布的厚度优选为8

21mil,最大化的增加膜的有效面积,同时也有效的加强了进水的湍流作用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膜浓差极化。膜片313的材质优选为抗污染抗氧化的新型反渗透膜或纳滤膜,加强净水系统的性能。
[0026]一种安装有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级净水系统,其包括进水单元、出水单元(2)以及连接在所述出水单元(2)与所述进水单元之间的过滤膜元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膜元件(3)包括多个膜组件(31),所述膜组件(31)包括进水格网(311),所述进水格网(311)的厚度为21

50mil。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级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组件(31)还包括产水导流布(312)和设置在所述产水导流布(312)与进水格网(311)之间的膜片(3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级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313)折叠设置,所述产水导流布(312)紧贴于所述膜片(313)的折叠内侧,所述进水格网(311)紧贴于所述膜片(313)的折叠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单级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313)材质为抗污染抗氧化的新型反渗透膜或纳滤膜。5.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单级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膜元件(3)还包括中央芯管(32)、套设在所述中央芯管(32)外的外壳(33)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33)两端且与所述中央芯管(32)相适配的密封盖件(34),所述膜组件(31)设置在所述中央芯管(32)和外壳(33)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小锋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普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