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精准定位的反向穿刺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讲是一种可精准定位的反向穿刺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等对手术入路目标血管穿刺要求非常高的介入手术中,由于手术器械直径较粗(16
‑
24F鞘),需要经过术前评估建立用于输送人工瓣膜的目标入路血管,如常用右侧的股动脉,要求精确地穿刺髂动脉分叉后股动脉冠状位的正中,并且需要避开血管斑块、夹层的既有的血管病变,如此才能便于血管缝合(闭合)器的使用,避免术中及术后穿刺伤口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
[0003]但由于接受该手术的患者年龄往往较大,体表皮肤肌肉松弛,再加上疾病本身导致外周血压偏低,导致外周动脉搏动往往较弱且弥散,使得体表难以通过动脉搏动进行定位穿刺,更难以精确穿刺矢状位的血管正中。
[0004]为了解决该问题,目前需要穿刺对侧股动脉,进行目标血管的造影,初步在体表判定穿刺大致位置,再使用进口微穿刺针进行穿刺,穿刺后通过微穿刺针配套的穿刺鞘进行选择性血管显影,如穿刺部位确定在目标入路血管冠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精准定位的反向穿刺系统,包括手柄机构、鞘管(7)以及穿刺针(16),其特征在于:于鞘管(7)内设有出针导向模块(12),所述出针导向模块(12)内部开设有穿刺针导轨(14),使得穿刺针可经由穿刺针导轨(14)出针;所述鞘管(7)上还开设有左侧凹槽(9)与右侧凹槽(10),左、右侧凹槽的形状与出针导向模块(12)形状相适应,其中,右侧凹槽(10)的开设位置高于左侧凹槽(9)的开设位置;所述鞘管(7)内部还设有向左倾斜的斜台(11),该斜台(11)位于右侧凹槽(10)下方,所述斜台(11)的最低位置与左侧凹槽(9)的最低点齐平,所述出针导向模块(12)则位于斜台(11)上方;所述出针导向模块(12)上连接有牵引丝(13),所述牵引丝(13)与手柄机构相连,使得手柄机构经由牵引丝(13)带动出针导向模块(12)运动,令穿刺针可经由穿刺针导轨(14)出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精准定位的反向穿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针导向模块(12)分为头部、腰部、尾部,头部右侧位于右侧凹槽(10)中,尾部则位于左侧凹槽(9)中。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精准定位的反向穿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针导向模块(12)具有两种形态:初始形态与出针形态;所述初始形态为:出针导向模块(12)位于左侧凹槽(9)、右侧凹槽(10)之中,防止两处连通,避免穿刺针(16)误出,此时出针导向模块(12)完全融入鞘管(7),鞘管(7)表面光滑无突出;所述出针形态为:牵引丝(13)带动出针导向模块(12)发生转动,此时出针导向模块(12)的头部从右侧凹槽(10)转出,出针导向模块(12)尾部沿斜台(11)向左滑动,从左侧凹槽(9)转出,此时穿刺针导轨(14)与穿刺针(16)头端贴合,使得穿刺针(16)可以经由穿刺针导轨(14)出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精准定位的反向穿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机构包括手柄壳体(1)、活塞(2)、弹簧(3)、拉杆(4),所述手柄壳体(1)内部设有轨道(5),轨道(5)上方连接有可配合轨道(5)移动的第一挡块(6),第一挡块(6)利用螺纹连接与活塞(2)连接,所述弹簧(3)设置在手柄壳体(1)内部,所述拉杆(4)一端伸入手柄壳体(1)内部与弹簧(3)的一端相连接,弹簧(3)的另一端伸入鞘管(7)内与牵引丝(13)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精准定位的反向穿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鞘管(7)设置在手柄壳体(1)上部并与手柄壳体(1)连通,所述鞘管(7)的顶端开设有顶孔(8)。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精准定位的反向穿刺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愉良,周达新,潘文志,葛均波,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