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感器元件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7280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感元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电感器元件外壳,所述外壳的上表面位于两侧位置处对称设置有两排呈“L”形结构的贴片PIN脚,且外壳的两侧位于两排贴片PIN脚的下方位置处均固定有与其一一相导通的缠线PIN脚,所述外壳的上表面位于两个相邻的所述贴片PIN脚之间均开设有缺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新颖,结构简单,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PIN脚和缠线PIN脚位于外壳的外侧,采用侧面缠线方式,不会刮伤壳腔内部的漆包铜线,另外侧面缠线锡焊,底部使用治具覆盖,锡焊瞬间,助焊剂炸裂但锡珠无法溅入产品内部,锡焊过程漆包铜线绝缘膜无热辐射损伤,能有效保证产品耐压特性,提高制程良率。提高制程良率。提高制程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感器元件外壳


[0001]本技术涉及电感元件
,具体是一种电感器元件外壳。

技术介绍

[0002]电感器元件外壳是电感器元件的主要组成部件,其主要由热固性阻燃材料的外壳主体和冲压成型的PIN脚构成的,传统的电感器外壳也分为壳体和PIN脚,PIN脚折弯成L型既用于客户贴装,也用于缠线。
[0003]然而采用传统的电感器外壳,产品生产工艺较为繁琐,操作动作要精细,磁环引线头部需要高温浸锡,去除漆包铜线表面绝缘层,去除位置要求保持一致,多根引线浸锡需避免相互间连锡。需合理控制磁环引线脱漆点到PIN脚的长度,过长导致引线堆积难整理及DCR增大,过短则会将磁环拉起悬空,极易导致断线。引线缠绕在L型PIN脚上,进行作业很难实现自动化。另外,底部浸锡,浸锡瞬间,助焊剂炸裂易导致锡珠进入产品内部,浸锡过程漆包线绝缘膜易受热辐射造成损伤,L型PIN脚整体较长,生产过程中难免触碰受力,易造成贴片PIN平整度不良。总之,采用传统的电感器外壳生产,费时费力,加工成本高,且容易出现耐压特性不良。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电感器元件外壳,以解决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感器元件外壳,包括呈上端敞口状的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上表面位于两侧位置处对称设置有两排呈“L”形结构的贴片PIN脚(2),且外壳(1)的两侧位于两排贴片PIN脚(2)的下方位置处均固定有与其一一相导通的缠线PIN脚(5),所述外壳(1)的上表面位于两个相邻的所述贴片PIN脚(2)之间均开设有缺槽(4);所述缺槽(4)的上表面固定有过线槽(3),所述过线槽(3)的内侧呈弧形结构;所述外壳(1)、贴片PIN脚(2)和缠线PIN脚(5)之间均通过注塑一体成型,每排所述贴片PIN脚(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屈相平何杨永龚邦辉刘金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顺络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