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安全梯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7110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安全梯笼,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四角设置有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上方设置有第一梯笼,所述第一梯笼上方设置有第二梯笼,所述第一梯笼正面设置有双开门,所述第二梯笼一侧设置有梯笼出口,所述固定底板上表面中部设置有螺旋楼梯,所述螺旋楼梯上方位于所述第二梯笼顶部设置有遮阳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第一梯笼和第二梯笼通过连接套筒连接,使第一梯笼和第二梯笼能够进行拆解,并且每层梯笼由竖直套杆和水平套杆通过螺栓与防护网螺纹连接,使梯笼能够更加细拆解,使用时只需将各部分零件进行装配,且便于携带运输,能够多次使用。能够多次使用。能够多次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安全梯笼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来说,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安全梯笼。

技术介绍

[0002]新世纪的中国一直在大力发展交通建设,特别是最近几年,高铁的建设给人们带来了出行便利,建设高铁时,在平原地区为了减小高铁运行时给周围百姓带来的不便,往往需要架设桥梁使高铁路基与地面分开,在建筑施工尤其是桥梁施工中,需要采用楼梯进行上下桥,为防止其他人进入桥梁上,并在楼梯入口进行封锁,一般建筑工地采用的是临时采用砖砌成的楼梯,这种楼梯在施工结束后会进行拆除,十分浪费资源,不能进行二次使用。
[0003]申请号为CN201720775639.6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新型组合框架式安全梯笼,包括立杆、横杆和螺栓,所述立杆上固定有竖向斜杆,且立杆通过螺栓与横杆连接,所述横杆上固定有梯子水平钢踏面,所述梯子水平钢踏面上固定有梯梁,所述梯梁上安装有梯子护栏,该方案虽能够在施工结束后进行拆解,能够二次使用,但其装置完全露天使用,无法防止其他无关人员在施工时期进入桥上,而且该装置楼梯在拐弯处为直角,如需人工从楼梯处搬运设备时,极易造成搬运困难,给建筑工人造成费工费力现象。
[000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装配式安全梯笼,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本技术为一种装配式安全梯笼,包括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四角设置有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上方设置有第一梯笼,所述第一梯笼上方设置有第二梯笼,所述第一梯笼正面设置有双开门,所述第二梯笼一侧设置有梯笼出口,所述固定底板上表面中部设置有螺旋楼梯,所述螺旋楼梯上方位于所述第二梯笼顶部设置有遮阳顶。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梯笼与所述第二梯笼均由竖直套杆、水平套杆和防护网组成,所述竖直套杆套接在所述固定套筒上方,所述水平套杆水平套设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固定套筒之间,所述防护网通过螺栓与所述竖直套杆和水平套杆螺纹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二梯笼通过连接套筒与所述第一梯笼套接,所述第二梯笼一侧的防护网设置有开口。
[0010]进一步地,所述双开门通过合页与所述第一梯笼正面的竖直套杆铰接,所述双开门闭合处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上方设置有锁杆。
[0011]进一步地,所述梯笼出口固定设置在所述螺旋楼梯顶部一次侧,所述螺旋楼梯中部设置有承重杆,所述螺旋楼梯中部一侧底部设置有支撑杆,所述螺旋楼梯周侧上方设置有螺旋扶手。
[0012]进一步地,所述遮阳顶四角底部与所述第二梯笼四角顶部通过所述连接套筒套
接,所述遮阳顶顶部设置有避雷针。
[0013]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使用本装配式安全梯笼时,先将分散的装置配件运输到所需假设梯笼的位置,将固定底板固定在平整的地面上,并将避雷针底部导线与地下的接地装置连接安装好,进一步将固定套筒固定在固定底板的四角,分别将第一梯笼和第二梯笼通过连接套筒和水平套杆连接,其中第一梯笼中的竖直套杆分别套接在固定套筒上方,水平套杆分别套接在相邻的两个固定套筒之间,进一步将防护网四边通过螺栓分别与竖直套杆和水平套杆上,第二梯笼中的竖直套杆通过连接套筒连接于第一梯笼上方,水平套杆分别套接在相邻的两个连接套筒之间,进一步将遮阳顶通过连接套筒套接在第二梯笼上方,进而通过螺旋楼梯中部的承重杆将螺旋楼梯固定设置在固定底板中部上方,且将螺旋楼梯顶部一侧的梯笼出口一端与桥梁固定连接,并将螺旋楼梯中部一侧的支撑杆与固定底板固定连接,最后将双开门分别通过合页与第一梯笼正面两侧的竖直套杆铰接,当需要将梯笼封闭时,只需使用挂锁通过锁杆将双开门闭合锁上,当遇到雷雨天气时,能够利用遮阳顶顶部设置的避雷针将雷电倒入地下,避免发生工人遭受雷击的危险。利用第一梯笼和第二梯笼通过连接套筒连接,使第一梯笼和第二梯笼能够进行拆解,并且每层梯笼由竖直套杆和水平套杆通过螺栓与防护网螺纹连接,使梯笼能够更加细拆解,使用时只需将各部分零件进行装配,且便于携带运输,能够多次使用;利用螺旋楼梯和螺旋扶手的设置,使人工从楼梯处搬运设备时,不会造成搬运困难,避免了给建筑工人造成费工费力现象;利用防护网和双开门将梯笼进行包围,不实用梯笼时利用挂锁通过锁杆将双开门闭合锁紧,防止其他无关人员进入桥上,避免了其他人员进入未施工完成的桥梁上造成人员伤害。
[0015]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立体示意图一;
[0018]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立体示意图二;
[0019]图3为本技术的梯笼立体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A出放大立体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螺旋楼梯立体示意图。
[0022]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3]1、固定底板;2、固定套筒;3、第一梯笼;301、竖直套杆;302、水平套杆;303、防护网;304、螺栓;4、第二梯笼;401、连接套筒;402、开口;5、双开门;501、合页;502、把手;503、锁杆;6、梯笼出口;7、螺旋楼梯;701、承重杆;702、支撑杆;703、螺旋扶手;8、遮阳顶;801、避雷针。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顶”、“中”、“内”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技术的限制。
[0026]请参阅图1

5所示,本技术为一种装配式安全梯笼,包括固定底板1,所述固定底板1四角设置有固定套筒2,所述固定套筒2上方设置有第一梯笼3,所述第一梯笼3上方设置有第二梯笼4,所述第一梯笼3正面设置有双开门5,所述第二梯笼4一侧设置有梯笼出口6,所述固定底板1上表面中部设置有螺旋楼梯7,所述螺旋楼梯7上方位于所述第二梯笼4顶部设置有遮阳顶8。
[0027]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第一梯笼3来说,所述第一梯笼3与所述第二梯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安全梯笼,包括固定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板(1)四角设置有固定套筒(2),所述固定套筒(2)上方设置有第一梯笼(3),所述第一梯笼(3)上方设置有第二梯笼(4),所述第一梯笼(3)正面设置有双开门(5),所述第二梯笼(4)一侧设置有梯笼出口(6),所述固定底板(1)上表面中部设置有螺旋楼梯(7),所述螺旋楼梯(7)上方位于所述第二梯笼(4)顶部设置有遮阳顶(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安全梯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梯笼(3)与所述第二梯笼(4)均由竖直套杆(301)、水平套杆(302)和防护网(303)组成,所述竖直套杆(301)套接在所述固定套筒(2)上方,所述水平套杆(302)水平套设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固定套筒(2)之间,所述防护网(303)通过螺栓(304)与所述竖直套杆(301)和水平套杆(302)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安全梯笼,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丽萍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鑫梁模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