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血管疾病介入手术专用血管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7107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肾血管疾病介入手术专用血管鞘,包括内设有导丝通路的血管鞘本体,血管鞘本体的尾端设置有鞘座,鞘座上设置有造影剂入路;血管鞘本体自头端至尾端由第一弧形段、第二直段和第三直段构成;在第二直段上设置有环形支撑气囊,第二直段自环形支撑气囊内侧贴壁穿过;第二直段管壁上设置有与环形支撑气囊密封连通的进气管路,进气管路的进气端沿管壁向外延伸,并自第三直段后端的鞘座上密封穿出形成输气管,输气管上设置有进气开关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在于能够提升对引导丝的支固能力,增加血管鞘的稳定性,并能使血管鞘头端正对肾动脉的连通口,确保造影剂准确注入肾动脉中,为后续的手术治疗提供便利。为后续的手术治疗提供便利。为后续的手术治疗提供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肾血管疾病介入手术专用血管鞘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稳定支固的肾血管疾病介入手术专用血管鞘。

技术介绍

[0002]肾动、静脉疾病在临床上很常见,如肾动脉狭窄或闭塞,左肾“胡桃夹综合征”等;既往此类疾病需要通过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手术创伤较大,目前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此类疾病基本可以通过介入手术来完成治疗,已经无需再通过开腹手术进行治疗了。介入手术的入路主要是同侧股动脉或股静脉,手术中需要应用到血管鞘,现有的血管鞘均呈直筒型结构,手术中血管鞘的支持性主要依赖于腹主动脉对其侧壁的支撑,稳定性非常差,并且血管鞘的直头端无法对准肾动脉的连通口,导致无法准确的将造影剂注入肾动脉中,X线显影时易出现偏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肾血管疾病介入手术专用血管鞘,能够在确保血液正常流通的情况下稳定的支固于股总动脉中,并使其头端正对肾动脉开口。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所述的肾血管疾病介入手术专用血管鞘,包括内设有导丝通路的血管鞘本体,在所述血管鞘本体的尾端设置有用于引导丝穿入的鞘座,在所述鞘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导丝通路相连通的造影剂入路;所述血管鞘本体自头端至尾端由用于对准肾动脉的第一弧形段、用于支撑在腹主动脉内的第二直段和自髂动脉段伸出患者体外的第三直段构成三段式结构;所述第一弧形段的长度为3cm,其弧度为45
°
,所述第二直段的长度为12cm,所述第三直段的长度为40cm ;在所述第二直段上设置有与其长度方向一致的环形支撑气囊,所述环形支撑气囊靠近所述第一弧形段设置,第二直段自所述环形支撑气囊内侧贴壁穿过;在所述第二直段的管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环形支撑气囊密封连通的进气管路,所述进气管路的进气端沿管壁向外延伸,并自所述第三直段后端的所述鞘座上密封穿出形成为环形支撑气囊充气的输气管,在所述输气管上设置有进气开关阀。
[0006]所述第二直段和所述第三直段之间的夹角α为120
°

[0007]所述第一弧形段的前端为斜面结构,在第一弧形段的前端外壁上设置有显影标记。
[0008]在所述造影剂入路上设置有进液开关阀。
[0009]在所述血管鞘本体外侧活动套装有用于压合放气后的环形支撑气囊的外鞘,所述外鞘位于所述第一弧形段的后方,其尾端随所述第三直段一同延伸出患者体外;在所述外鞘的管壁上设置有冲洗通路,外鞘前端沿周向均布有多排与所述冲洗通路相连通的冲洗孔,其后端向外延伸设置有与所述冲洗通路相连通的冲洗管,在所述冲洗管上设置有冲洗
开关阀。
[0010]本技术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血管鞘本体整体呈多节弯曲状,在基本符合主干血管的角度的前提下,能够提升穿入血管鞘本体内的引导丝的支固能力,并能轻松使血管鞘的头端正对肾动脉的连通口,确保造影剂能够准确注入肾动脉中,保证X线显影准确,为后续的手术治疗提供便利;另外,设置于血管鞘本体的第二直段上的环形支撑气囊能够在手术时向内注气使其充盈,与主干血管管壁充分贴合,保证血液正常流动的同时,能够稳定的将血管鞘本体支固于主干血管中,大大增加血管鞘的稳定性,方便后续操作。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图1中A

A向剖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如图1、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肾血管疾病介入手术专用血管鞘,包括血管鞘本体,该血管鞘本体自头端至尾端依次由第一弧形段1、第二直段2和第三直段3构成三段式结构,血管鞘本体内设有导丝通路4,在血管鞘本体的尾端(即第三直段3的尾端)设置有用于引导丝穿入的鞘座5,在鞘座5上设置有与导丝通路4相连通的造影剂入路6,在造影剂入路6上还可设置一进液开关阀7,并且可将造影剂入路6的末端设置为螺纹接头,可配套密封帽,与进液开关阀7组成双重锁止。
[0014]由于血管鞘在入路穿刺时往往是经主干血管的髋动脉101伸入到腹主动脉102中,并继续向内伸,直至血管鞘本体的头端伸到肾动脉103处便可,因此为了基本符合主干血管的角度,满足穿刺需求,具体的,第一弧形段1的长度为3cm,其弧度为45
°
,从而使其在穿入患者主干血管内时,头端的出液口能够正确对准肾动脉103,第二直段2的长度为12cm,通过第二直段2来适配并支撑在腹主动脉102内,第三直段3的长度为40cm ,其能够适配髋动脉101的长度,并自髋动脉101延伸出患者体外;同时还可将第二直段2和第三直段3之间的夹角α设置为120
°
,基本符合主干血管的髋动脉101与腹主动脉102之间的夹角角度,从而提升穿入导丝通路4内的引导丝的支撑力。
[0015]为方便穿刺,第一弧形段1的前端为斜面结构,并在第一弧形段1的前端外壁上设置显影标记8,显影标记8呈环形或“8”字型,以便于根据显影标记8进行穿刺操作。为方便进一步固定血管鞘本体,在第二直段2上设置有与其长度方向一致的环形支撑气囊9,环形支撑气囊9设置在靠近第一弧形段1处,血管鞘本体的第二直段2自环形支撑气囊9内侧贴壁穿过,并与环形支撑气囊9的内壁相贴固,在第二直段2的管壁上设置有进气管路10,该进气管路10的出气端与环形支撑气囊9密封连通,其进气端沿管壁向外延伸,并自第三直段3后端的鞘座5上密封穿出,形成位于鞘座5外的输气管11;在输气管11上设置有进气开关阀12,同时还可在输气管11的末端设置与外部充气设备相连的螺纹接头,并配套密封帽,与进气开关阀12组成双重锁止。
[0016]另外,该环形支撑气囊9为柔性气囊,在不充气时贴附在第二直段2外壁上,不影响穿刺操作;当环形支撑气囊9充盈时,其长度为5cm,由于不同患者的腹主动脉102内径不同,因此为使充盈的环形支撑气囊9能够支固在腹主动脉102内,该环形支撑气囊9在充盈时的
外径为2~3.5cm,从而能够根据患者选用不同尺寸的环形支撑气囊9,以适配不同患者,确保环形支撑气囊9的稳定支固。
[0017]进一步的,还可在血管鞘本体外侧活动套装有用于压合放气后的环形支撑气囊9的外鞘13,外鞘13位于第一弧形段1的后方,其尾端随第三直段3一同延伸出患者体外,具体的,外鞘13的长度为40cm,保证其尾端移动到靠近血管鞘本体尾端的鞘座5处时前端能够随之移动到环形支撑气囊9后方,确保能够露出环形支撑气囊9,保证环形支撑气囊9的充盈支固操作不受影响;同时在手术结束后,还可向前移动外鞘13,使外鞘13能够贴合压固放气后的环形支撑气囊9,从而减少撤出本装置时环形支撑气囊9对血管壁的损伤。另外,还可在外鞘13的管壁上设置冲洗通路,外鞘13前端沿周向均布多排与冲洗通路相连通的冲洗孔14,其后端向外延伸设置有与冲洗通路相连通的冲洗管15,并在冲洗管15上设置冲洗开关阀16,以方便完成冲洗操作。
[0018]使用时,首先将引导丝穿入血管鞘本体内,依据介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肾血管疾病介入手术专用血管鞘,包括内设有导丝通路的血管鞘本体,在所述血管鞘本体的尾端设置有用于引导丝穿入的鞘座,在所述鞘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导丝通路相连通的造影剂入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鞘本体自头端至尾端由用于对准肾动脉的第一弧形段、用于支撑在腹主动脉内的第二直段和自髂动脉段伸出患者体外的第三直段构成三段式结构;所述第一弧形段的长度为3cm,其弧度为45
°
,所述第二直段的长度为12cm,所述第三直段的长度为40cm;在所述第二直段上设置有与其长度方向一致的环形支撑气囊,所述环形支撑气囊靠近所述第一弧形段设置,第二直段自所述环形支撑气囊内侧贴壁穿过;在所述第二直段的管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环形支撑气囊密封连通的进气管路,所述进气管路的进气端沿管壁向外延伸,并自所述第三直段后端的所述鞘座上密封穿出形成为环形支撑气囊充气的输气管,在所述输气管上设置有进气开关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宁恒吴世勇韩达李萌王磊厉建林苗超峰郭学利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