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探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下机器人
,特别涉及一种水下探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水下潜器主要分为:带缆线水下潜器(ROV)以及无缆线自主水下潜器(AUV)。带缆线水下潜器利用电缆线将水下潜器与陆地上的控制及数据采集装置以及电源装置连接,因此其航行距离及潜水深度受限。而无缆线自主水下潜器则将电源装置和部分控制及数据采集装置装配于水下潜器机身内部,其控制通过无线通信实现。因为机身内部装配有众多驱动装置(如电机、排水泵等)以及电源装置(蓄电池),导致机身较为笨重,需要较多的能源驱动。而机身内部空间有限,电源装置较小导致储电量较少。因此,无缆线自主水下潜器的潜行时间有限。
[0003]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下探测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水下探测装置因耗能高而造成的航行时间短的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呈仿生鳐鱼形;多个太阳能板;多个所述太阳能板置于所述机壳的外表面;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壳内部,且分别与多个所述太阳能板连接;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壳内部,且与所述储能装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吸入机壳外部的水并排出以驱动所述水下探测装置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部件、第二驱动部件和第三驱动部件;所述第一驱动部件设置在所述机壳的中部,所述第二驱动部件和第三驱动部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驱动部件的两侧;其中,所述机壳的头部上开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三进水口,所述机壳的底部上开设有第一出水口,所述机壳的尾部上开设有第二出水口和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一驱动部件连通于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驱动部件连通于所述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三驱动部件连通于所述第三进水口和第三出水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包括第一基体、第二基体、第一压电振子、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一通道以及第二通道;所述第一基体覆盖安装在所述第二基体上,所述第一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二基体的一端、且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二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二基体的另一端、且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基体的中部和第二基体的中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位于同一轴线上的第一泵腔,所述第一压电振子封盖于所述第一泵腔的上端面;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进水口连通于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出水口连通于所述第一泵腔;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进水口连通于所述第一泵腔,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出水口连通于所述第二通道;其中,所述第二基体的另一端上开设有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一排水孔连通于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一出水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下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部件包括第三基体、第四基体、第二压电振子、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第三通道以及第四通道;所述第三基体覆盖安装在所述第四基体上,所述第三通道设置在所述第四基体的一端、且连通于所述第二进水口,所述第四通道设置在所述第四基体...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