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建筑幕墙单元体阶差的外凸上横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6909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对建筑幕墙单元体阶差的外凸上横结构,通过将幕墙单元体主框体上方的上横分为固定上横和移动上横,移动上横可在固定上横上移动,并通过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对移动上横与固定上横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紧固。在安装时,可先将安装有具有固定上横的幕墙单元体安装至建筑龙骨上,再将移动上横根据阶差要求安装在固定上横上,采用移动上横后移动的方式来适配上一层幕墙单元体的阶差要求,解决了现有幕墙单元体上横无法适应建筑阶差的问题。通过上述拆分为固定上横和移动上横的方式,实现了两者的标准化,实现工厂化批量加工,提高生产效率及加工质量,产品配套性好,同时增强产品的性能。同时增强产品的性能。同时增强产品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对建筑幕墙单元体阶差的外凸上横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幕墙
,尤其涉及一种针对建筑幕墙单元体阶差的外凸上横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幕墙是建筑的外墙围护,不承重,像幕布一样挂上去,故又称为“帷幕墙”,是现代大型和高层建筑常用的带有装饰效果的轻质墙体。由面板和支承结构体系组成的,可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或自身有一定变形能力、不承担主体结构所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或装饰性结构。
[0003]而现有建筑阶差变化比较大,幕墙单元体上横采用常规整体设计,很难适应每隔2层或3层单元体阶差的变化,难以实现单元板块批量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对建筑幕墙单元体阶差的外凸上横结构,以解决现有幕墙单元体上横无法适应建筑阶差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针对建筑幕墙单元体阶差的外凸上横结构,包括固定上横、移动上横、若干第一紧固件和若干第二紧固件;
[0007]所述幕墙单元体由室内朝向室外的方向为第一方向;
[0008]所述固定上横设于幕墙单元体的主框体的顶端;
[0009]所述移动上横沿所述第一方向活动设置于所述固定上横上;
[0010]若干所述第一紧固件设于所述移动上横的两端并紧固所述移动上横与所述固定上横,用于紧固所述移动上横与所述固定上横的相对位置并受力;
[0011]若干所述第二紧固件均布于所述移动上横并紧固所述移动上横与所述固定上横,用于保持所述移动上横与所述固定上横之间的稳定。
[0012]本专利技术的针对建筑幕墙单元体阶差的外凸上横结构,所述固定上横上设有钉线槽,用于定位所述移动上横和所述固定上横的相对位置。
[0013]本专利技术的针对建筑幕墙单元体阶差的外凸上横结构,所述固定上横的上表面为加厚处理的固定框。
[0014]本专利技术的针对建筑幕墙单元体阶差的外凸上横结构,所述固定框的厚度为5mm。
[0015]本专利技术的针对建筑幕墙单元体阶差的外凸上横结构,所述第一紧固件为M8螺栓,所述第二紧固件为M5螺丝。
[0016]本专利技术的针对建筑幕墙单元体阶差的外凸上横结构,朝向室外的面为前端,朝向室内的面为后端;所述固定上横上设有第一道防水线;所述移动上横的前端设有装饰框,所述装饰框与所述固定上横之间胶接并形成第二道防水线。
[0017]本专利技术的针对建筑幕墙单元体阶差的外凸上横结构,所述移动上横的后端设有防
水件,且所述防水件插入于相邻的幕墙单元体内,用于形成第三道防水线。
[0018]本专利技术的针对建筑幕墙单元体阶差的外凸上横结构,所述装饰框的内腔内设有保温件,用于增强幕墙单元体的热工性能。
[0019]本专利技术的针对建筑幕墙单元体阶差的外凸上横结构,所述装饰框为氟碳喷涂铝单板。
[0020]本专利技术的针对建筑幕墙单元体阶差的外凸上横结构,所述移动上横与所述固定上横的前端设有封口板,用于实现幕墙单元体上端气密性的封闭。
[0021]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0022]1、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通过将幕墙单元体主框体上方的上横分为固定上横和移动上横,移动上横可在固定上横上移动,并通过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对移动上横与固定上横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紧固;采用移动上横后移动的方式来适配上一层幕墙单元体的阶差要求,解决了现有幕墙单元体上横无法适应建筑阶差的问题。
[0023]2、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通过拆分为固定上横和移动上横的方式,实现了两者的标准化,实现工厂化批量加工,提高生产效率及加工质量,产品配套性好,同时增强产品的性能。
[0024]3、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在固定上横上设置了钉线槽,由钉线槽来定位移动上横在固定上横上的位置,来适配不同的阶差要求,使得移动上横与固定上横实现精确定位的结合。
[0025]4、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由于上横的受力与传力主要在两端,故设置了第一紧固件分别将移动上横的两端紧固在固定上横上,使得来自上方幕墙单元体的力可通过移动上横的两端传递至幕墙单元体的主框架上,保证了受力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0026]5、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均布在移动上横上的第二紧固件,使得移动上横与固定上横的连接更为紧密和稳定,同时保证了受力的稳定。
[0027]6、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将固定上横设置为加厚处理的固定框,厚度的增加可以保证受力稳定,避免因结构强度不够导致固定框受损等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针对建筑幕墙单元体阶差的外凸上横结构的剖视图;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针对建筑幕墙单元体阶差的外凸上横结构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1:固定上横;2:移动上横;3:第一紧固件;4:第二紧固件;5:装饰框;6:保温件;7:幕墙单元体;8:上方幕墙单元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针对建筑幕墙单元体阶差的外凸上横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
[0032]参看图1和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针对建筑幕墙单元体阶差的外凸上横结构,包括固定上横1、移动上横2、若干第一紧固件3和若干第二紧固件4。设定幕墙单元体7由室内朝向室外的方向为第一方向。
[0033]其中,固定上横1设于幕墙单元体7的主框体的顶端。移动上横2则沿第一方向活动
设置于固定上横1上,即可沿第一方向在固定上横1上滑动。
[0034]若干第一紧固件3设于移动上横2的两端并紧固移动上横2与固定上横1,用于紧固移动上横2与固定上横1的相对位置并受力。若干第二紧固件4则均布于移动上横2并紧固移动上横2与固定上横1,用于保持移动上横2与固定上横1之间的稳定。
[0035]本实施例通过将幕墙单元体7主框体上方的上横分为固定上横1和移动上横2,移动上横2可在固定上横1上移动,并通过第一紧固件3和第二紧固件4对移动上横2与固定上横1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紧固。在安装时,可先将安装有具有固定上横1的幕墙单元体7安装至建筑龙骨上,再将移动上横2根据阶差要求安装在固定上横1上,采用移动上横2后移动的方式来适配上一层幕墙单元体7的阶差要求,解决了现有幕墙单元体7上横无法适应建筑阶差的问题。
[0036]同时,通过上述拆分为固定上横1和移动上横2的方式,实现了两者的标准化,实现工厂化批量加工,提高生产效率及加工质量,产品配套性好,同时增强产品的性能。
[0037]下面对本实施例的针对建筑幕墙单元体阶差的外凸上横结构的具体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
[0038]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上横1上设有钉线槽,用于定位移动上横2和固定上横1的相对位置,来适配不同的阶差要求,使得移动上横2与固定上横1实现精确定位的结合。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是钉线槽,仅需是设置在固定上横1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对建筑幕墙单元体阶差的外凸上横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上横、移动上横、若干第一紧固件和若干第二紧固件;所述幕墙单元体由室内朝向室外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固定上横设于幕墙单元体的主框体的顶端;所述移动上横沿所述第一方向活动设置于所述固定上横上;若干所述第一紧固件设于所述移动上横的两端并紧固所述移动上横与所述固定上横,用于紧固所述移动上横与所述固定上横的相对位置并受力;若干所述第二紧固件均布于所述移动上横并紧固所述移动上横与所述固定上横,用于保持所述移动上横与所述固定上横之间的稳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建筑幕墙单元体阶差的外凸上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上横上设有钉线槽,用于定位所述移动上横和所述固定上横的相对位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建筑幕墙单元体阶差的外凸上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上横的上表面为加厚处理的固定框。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建筑幕墙单元体阶差的外凸上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的厚度为5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建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启兵荆刚段保栋田海林罗致威张孔鹏秦昊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东方装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