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心胸外科术后康复用肺功能训练装置及训练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辅助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心胸外科术后康复用肺功能训练装置及训练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心胸外科还包含了心脏外科和普胸外科的疾病,心外科研究心脏大血管创伤、心包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后天性心脏瓣膜病、缺血性心脏病、心脏肿瘤、大血管疾病、介入性治疗技术、心律失常的外科治疗、心脏起搏和植入式除颤复律器、动力性心肌成形术、心脏、肺和心肺移植等方面。
[0003]胸外科是一门医学专科,专门研究胸腔内器官,主要指食道、肺部、纵膈病变的诊断及治疗,胸外科手术因手术时间长、创伤面较大,胸壁完整性遭受破坏,术后患者易产生胸闷缺氧,引发肺部受到感染等症状,不利于患者恢复病情,因此术后进行有效呼吸功能锻炼可以改善患者肺功能,为此市面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肺功能训练装置,目前,传统的呼吸肌训练用装置多为球形呼吸训练器,在使用的过程中仍存有一些不足之处,无法根据患者的康复状况提供不同强度的呼吸训练,且无法同步记录患者在进行呼吸锻炼过程中,在单位时间内患者的吹气量以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胸外科术后康复用肺功能训练装置,包括记录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盒(1)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吹气管(2),所述吹气管(2)内设置有浮球(10),所述浮球(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弹簧(11),所述第二支撑弹簧(11)背离浮球(10)的一端与活塞(1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吹气管(2)内侧对应浮球(10)下方的位置处设置有风力驱动轮(21),所述风力驱动轮(21)固定连接在第二转接轴(22)的表面,所述第二转接轴(22)的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23),所述第二轴承(23)卡接在吹气管(2)的底部,所述第二转接轴(22)背离风力驱动轮(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24),所述驱动齿轮(24)的表面啮合有从动齿轮(25),所述从动齿轮(25)固定连接在第三转接轴(26)的表面,所述第三转接轴(26)的表面套接有第三轴承(27),所述第三轴承(27)卡接在记录盒(1)的底部,所述第三转接轴(26)背离从动齿轮(2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辊(28),所述驱动辊(28)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驱动辊(28)之间传动连接有同一张纸张(29),所述纸张(29)远离驱动辊(28)的一端缠绕连接在卷筒(30)的表面,所述记录盒(1)内侧壁对应纸张(29)的位置处开设有穿行连接口(33),所述穿行连接口(33)内设置有记号笔(34),所述记号笔(34)背离纸张(29)的一端与滑行连接座(35)相近的一面固定连接,所述滑行连接座(35)背离记号笔(34)的一面与浮球(10)相近的一面固定连接,所述滑行连接座(35)滑动连接在吹气管(2)表面所开设的滑行连接槽(36)内,所述滑行连接槽(36)内侧的端面上开设有伸缩槽(38),所述伸缩槽(38)内滑动连接有伸缩式密封片(37),所述伸缩式密封片(37)与滑行连接座(35)的相对面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胸外科术后康复用肺功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管(2)表面对应记录盒(1)内侧的位置处开设有凹型连接槽(3),所述凹型连接槽(3)内设置有定位珠(4),所述定位珠(4)的球形面上通过第一支撑弹簧(5)与凹型连接槽(3)内侧的端面固定连接,且部位定位珠(4)位于记录盒(1)内侧壁所开设的连接槽(6)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心胸外科术后康复用肺功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管(2)远离记录盒(1)一端的内侧管壁上开设有内螺纹(7),所述内螺纹(7)的螺纹面与吹气嘴(9)表面所开设外螺纹(8)的螺纹面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心胸外科术后康复用肺功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12)和吹气管(2)之间还设置有防滑膜(13),所述防滑膜(13)背离吹气管(2)内表面的一面粘附在活塞(12)的外轮廓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心胸外科术后康复用肺功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12)背离第二支撑弹簧(11)的一面固定连接有螺纹筒(14),所述螺纹筒(14)内螺纹(7)连接有螺纹杆(15),所述螺纹杆(15)背离活塞(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接轴(16),所述第一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海鸟,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挈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